父亲,我怎么会怨恨你的爱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天,在小小餐馆的一角,我和父亲终于跨越了二十多年来积怨的鸿沟,两颗心紧紧贴在了一起。
  远去的日子承载了太多的记忆,时光终将带走一切,人生的恩恩怨怨孰是孰非,一言难尽!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我是那样委屈,又是那样歉意。是的,我曾经如此憎恨父亲,但此时,我已在心里原谅了他。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铺纸拈笔,挥毫泼墨时总洋溢着说不出的豪气。他还拉得一把好二胡,在很多个明月高悬的夜晚,父亲沉醉地拉他喜爱的曲子浑然忘我。年轻时的父亲浪漫而有才华,但生活的重负消融了他的浪漫,时代的局限桎梏了他的才华,他终是一生郁郁不得志。长大后,我才渐渐明白父亲暴躁的原因,然而在过去的岁月里,我对父亲的感觉只有一个字——恨!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这些刚刚念小学的山里孩子,铅笔都是用家里的菜刀和碎磁片削出来的。班上有个男生有一只漂亮的卷筒削笔刀,惹得全班同学都对它充满向往。不料有一天,他惊慌失措地嚷着削笔刀丢了,在教室里急得大哭。最后,削笔刀竟奇怪地在我的课桌里找到。老师要我解释是怎么回事,我确实不知道它怎么会在我的课桌里,我摇着头说不出所以然。老师要我把削笔刀还给那位同学,我乖乖地把它送还了。但我不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不知道这等于默认是我拿了它。
  我因此遭到了父亲的毒打。我说我没有拿,真的没有拿。然而坚决的回答竟然更加激起了父亲的怒气,一旁的老师又火上浇油地说,你只要承认了,改正了就仍然是好孩子。与生俱来的倔强和问心无愧的坦然使我摆出宁死不屈的架势。我的手红肿起来,尺子也被打断了,然而我死活不承认。那晚,在睡梦中,我几次哭醒,隐隐看见父亲来看我的手,摸我的额头,甚至感觉他在流泪。对父亲来说,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父亲很快就将这件事淡忘了。可是我忘不了,父亲的一贯粗暴,使得这件事成为我对他怨恨的开始。
  我曾在父亲的一篇日记里,看到他对我从小学到大学的一个教育计划,但可惜我的成长道路与那个计划大相径庭。念小学时,我的成绩还说得过去,上了中学之后我的成绩渐渐开始不好。父亲对我很失望,也就没有好言语。基于父亲对我的态度和已久的积怨,我开始萌发报复父亲的念头。比如我会在吃饭时故意给他一个有小缺口或者认为最难看的碗,还会在背后狠狠瞪他。父亲平时爱喝点儿酒,我就趁他不注意偷偷往酒里兑冷水。我还在很多旧作业本和用过的课本上写父亲的名字——田克方,比如“打倒田克方”“田克方真可恶”之类的话。然而,粗心的父亲似乎从没有注意到这些。
  如果说父亲完全不爱我,似乎也不是。念初二的一个周末,母亲去外婆家了。我的肚子突然出奇地疼,红糖煮姜茶喝了也无济于事。平时对小孩子头痛脑热无所谓的父亲着急了,他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床前,把开水倒在洗脸盆里,然后把浸湿的毛巾拧干趁热敷在我的肚子上。如此反复,用了一瓶又一瓶开水,父亲的手也烫起了泡。后来父亲好像顿悟了什么,赶紧叫来了隔壁的女老师。她郑重其事地给我讲了女孩子青春期的变化以及注意事项,边讲边用她自己带来的布,给我缝了一条简易卫生带,教了我用法,还送给我一本关于青春期知识的书。从此,父亲开始每月给我五元零用钱。
  慢慢长大,与父亲的关系也愈来愈僵,后来几乎不愿和他说话。我十七岁那年,喜欢上了一个家在外地的男同学。很快父亲发现我正在早恋,不由分说将我狠狠揍了一顿。因为这一顿打,我彻底失去了对父亲的好感。我告诉自己,无论如何我都要离开这个家,再也不回去。
  一年后,我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外地的学校。父亲把我送到学校,给我安排好一切,又交待了几句要好好学习、常给家里写信之类的话,之后便一个人离开了。我漠然地望着父亲走远,想起朱自清写的《背影》。不能理解一个背影就能让他生出如此感动,因为当我面对父亲的背影时,我只觉得从此解脱了,自由了。
  我给所有的人写信,就是不给父亲写。有时实在没钱了,就请别人带个口信或者在给母亲的信里转达要父亲办的事。渐渐父亲知道了女儿对他的冷漠,就主动给我写信,写的都是一些人生观世界观的大道理,很少有一句与生活相关的语言。后来,父亲在一封信里婉转地向我表示过歉意,大意是以前太严厉了,方法不对,但我仍不能原谅他。在外生活久了,开始偶尔想念父亲,让自己不要再恨。但一闪念,那些挨打的场面又出现在脑海里,伤心的感觉又清晰地爬上心頭,对父亲的些许好感又被怨恨的情绪湮灭。
  一晃,我们几个孩子已长大离家,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了,矛盾也少了。听母亲说,父亲常常在书房里呆坐很久,有时也拉几支喜爱的曲子,或者练练书法。偶尔回家,我仍然只是跟父亲简单打个招呼,没有过多的交谈。
  出嫁时,父亲尽他所能为我准备了一份丰厚的嫁妆,我明白,这是父亲再一次表示歉意。为了给我买一台满意的电视机,父亲几乎跑遍了所有的电器商场。他的腿患有风湿病,这样多次的往返行走,非常痛苦,却从未抱怨过一声。
  出嫁前夜,亲友们都来叙别,很晚了才离去。父亲一直没睡,等客人都走了,他来到我的房间,掏出一个存折,说这是近两年写论文攒下的一笔稿费,要我收下,留着以后为难时急用,并叮咛我,以后在外面无论受了怎样的委屈,他那里都永远是我的家。父亲说这些话时,眼里噙着泪水。最后父亲诚恳地说,以前是他不好,不该把对生活的不如意发泄到孩子身上,要我原谅。他说我离开了这个家,就不再单纯地只是他的女儿了,他希望我以后生活得幸福。这是父亲第一次正面向我道歉,我的心情很复杂,往事一齐涌上心头,泪水夺眶而出。眼前的他白发是那样多,皱纹是那样深,面容是那样苍老,这些我平时从未留意到。从小到大,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注视父亲。曾经意气风发的父亲,已被岁月风蚀成一个平和年迈的老人。远去的日子承载了太多的记忆,时光终将带走一切,人生的恩恩怨怨孰是孰非,一言难尽!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我是那样委屈,又是那样歉意。是的,我曾经如此憎恨父亲,但此时,我已在心里原谅了他。
  第二天,迎亲的车带着我离开了亲友,离开了家。走了很远,我看见父亲摘下眼镜转过身去,刹那间,我的泪水又一次夺眶而出。
  结婚半年后,我怀孕了,父亲很高兴,拉着母亲来看我。他们在我家住下,父亲还带来许多药材。那段日子里,我还在上班,丈夫也很忙。母亲每天给我做饭,父亲则去买了鸡鸭给我煲汤喝。他说,我从小就是家里身子最弱的孩子,如今怀孕了,必须要好好补一补。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从来不进厨房的,他甚至不知道炒菜需要放多少油,更别提锅碗瓢盆在哪里了。可是,在我家,他一个人置备齐了所有煲汤用的器具,也不知道他怎么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找到了这些东西。父亲的汤其实并不好喝,但我总是一口气全部喝下去。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父亲坐在沙发上,守着汤,红着眼圈。见我回来了,他便问:“我做的汤不好喝,你怎么不说一声呢?”我说:“哪里有不好喝啊,再说,我喝这汤是为了补身体,又不是为了好喝。”父亲道:“你妈今天偶然尝了一口,我才知道这汤这么不好喝。”我笑笑:“没事,你瞧我现在,身体不是比怀孕前还好吗?都是你的汤的功劳啊!”
  父亲怔怔地看着我,我被他看得不好意思,岔过话去和母亲聊天。那一天,父亲没有让我喝他煲的汤。
  第二天我回家,父亲不在家。我问母亲:“爸呢?”母亲说,他到餐馆里看人家煲汤去了。我忍不住哭了,母亲过来安慰我:“哭什么呢?傻孩子!”我问清楚父亲在哪家餐馆,立刻赶了过去。餐馆里父亲正在煲汤的窗口弓着身子向里探着,眯起眼睛努力想看个清楚。我默默地走过去,站在父亲身后,轻轻唤了一声:“爸!”父亲扭过头来,看见我,笑了。
  我上前搀住父亲,陪着父亲站在那里,一起议论厨师煲汤的程序。我从来没跟父亲说过这么多的话,那一天,在小小餐馆的一角,我和父亲终于跨越了二十多年来积怨的鸿沟,两颗心紧紧贴在了一起。也许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父女还会有争吵,但我们再也不会有怨恨,因为我们已经在心里接纳了彼此的爱。
  卢松摘自《都市女报》
其他文献
下班回家,想起妈妈倚在门上微笑的样子。每次进家门,好像回到了童年,喝着芬芳扑鼻的姜茶,吃着妈妈自制的小吃,说起上班时发生的事情,妈妈总是专注地听着。妈妈今年84岁,但对生活还是充满热情,她关心贫困者,关心环境。从日常的一些小事中,我重新了解了这位妇人。当我洗漱让水龙头一直开着时,她提醒我不要费水;但送奶工跟她讲自家的不幸遭遇(他爱人遭遇车祸,又患癌症)时,她给了他金钱上的帮助,表现出极大的同情。 
期刊
爸今晚突然打了个电话给我。  我远嫁他乡,跟爸不是平时没事煲电话粥的好关系,他打电话就一定会是有事。他声音很低,略沙哑,明显是躲在角落里打的。  “你妈又被弟弟气哭了,你打个电话给你妈吧。”“又怎么?”“他前几天打了同学,把人家打吐了,又连续不背书不写作业,哎,你妈责备他,他还要反过来作对,你安慰下她吧。”我心情一下子变得不好了,愤怒,不过只有一点点,因为你已经不止一次这样了。  又是弟弟的事!弟
期刊
我爹并不是我爹。在我不满周岁的时候,父母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我,就找了个保姆,把我寄养在保姆家。我喊保姆为“婆”,我爹是我保姆的丈夫,我自然就唤他“爹”(在当地,爹是爷爷的意思)。  我爹姓吕。他生得高大威猛,一脸“天花”留下的痕迹,便有了外号“吕大麻子”。除我婆外,绝少有人敢当面喊他外号的,见着他也只能是哈着腰恭敬地称“吕家爷”。据说,我爹曾是新四军特务连的,后来队伍打散了,他没找到部队。接着就
期刊
美洲印第安人的捕熊方法非常独特。  首先,他们会把蜂蜜涂在巨大的石头上,然后用绳索把石头挂在结实的树枝上。如果熊来到这里,它就会为了抓住石头而举起前爪触碰石头。悬挂着的石头受力后就会开始进行钟摆运动,并打到熊的身上。愤怒的熊会越来越用力地去击打那块石头,而石头打回来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大。最终,筋疲力盡的熊就会被石头击倒。  愚笨的熊并不懂得“如何停止暴力的恶性循环”,它在意的只是如何满足自己的愿望,
期刊
那是夏天的一个上午,突然下起雨来。  人们在街上奔跑,寻找地方避雨,只有一个老人在街上慢吞吞地行走,根本不在意越来越大的雨点。  老人头发蓬乱,脚上一双破旧的拖鞋,浑身上下脏兮兮的模样。老人蹒跚地朝着一个小棚子走去,正在棚子下面躲雨的人们用厌恶的眼神盯着他。老人仍一个劲地往小棚里面钻。他身边的人一个个都避之不及,互相推搡着朝两边让,结果许多人被挤出棚子,站在雨中,这些人宁愿被雨淋,也不愿意挨着老乞
期刊
游子老家的老屋  像是游子梦里  一只老家的麻雀  不计名利的寻常麻雀  栖在岁月的樹枝上  固守着游子  槐花样记忆  天黑的时候  拾回  游子梦中的老屋很老很老  像奶奶的奶奶的奶奶  用过的一架黝黑的纺车  年年岁岁 岁岁年年  为游子纺着故乡的明月  照着远行的游子  平安地走过异地的冷暖  老屋是游子刻骨铭心的怀念  老屋是游子心中的期待  绿色的忧伤和橄榄色的梦话  游子心中装着老屋
期刊
每年冬天,我都和動物们一起过冬。  每次下雪后,动物们就会来到我的住处觅食,因为我常常会放一些豆子、面包、米饭等食物在屋子外面。  后来,四十雀也来了,我知道四十雀需要小米,便提前到集市上买了一些小米。  吃地瓜的时候,我也与动物们一起享用,我吃一口,它们吃一口。  入眠时分,动物们为了寻找水源,会在我的屋外徘徊,因此雪地上常可看到兔子、獐,还有野猪的脚印。  每当太阳快下山时,我会用斧头在冰面上
期刊
1888年,穷困潦倒的荷兰失意画家文森特·梵高来到法国普罗旺斯小城阿尔勒,开始在弟弟提奥的资助下,没日没夜地画画。然而,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感情生活的不顺,让梵高到了崩溃的边缘,一天晚上,他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伤被医治好后,梵高又投入到疯狂的绘画中去。  梵高的惊世骇俗之举,吓坏了阿尔勒的居民,他们觉得梵高是一个疯子,一个危险分子,随时会干出让他们始料不及的事,于是,不断地奚落和嘲笑他,希望他能早点
期刊
有一对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双胞胎兄弟,他们的父亲沉溺于酒精和毒品并时常虐待妻儿。这对双胞胎三十多岁时,心理学家对他们分别进行了采访。  他们其中一个人成了靠救济金度日的瘾君子,他的妻子无法忍受他多年的虐待,离开了他。有一次在他清醒的状态下,心理学家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和家人?”他回答:“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成长的那种环境,我还能怎么样?”  这位心理学家接着又采访了双胞胎中的另一个人。他是一位很
期刊
他告诉我,这是发生在12年前的一件事,然而,它却像一注浓墨藏在他的心底,并一点一点地洇成一道道魅影,让他无法摆脱。  他说:“当时上高二,我的同桌阿能是一个结巴,正因为说话不利索,所以他极少与同学交流,我与他同桌一年多,他基本上没主动与我说过话。唉,只是想捉弄他,想看看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是如何为自己辩解。我偷偷地将一个同学的MP3拿来,悄悄地放进他的书包里。这事非同小可,班主任神情严肃,说一定要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