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分析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证券市场也随之兴旺繁荣起来,但是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成立时间相对较晚,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而且我国的投资者在认知上往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这些偏差不仅仅影响其自身的收益,而且直接的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并在行为金融的视角之下对证券的投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行为金融;证券;投资
  在证券市场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投资者,投资市场对于资源进行配置的效率的高低直接受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产生的时间比较落后,还存在着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因此,我国的证券市场的投机性以及换手率一直居高不下。由于这种情况的影响,股票的供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投资心理的影响,有的时候,心理因素能够对投资者的行为起到支配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就十分有必要对投资者的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引导,这样行为金融就应运而生了,在金融的领域范围之内引入行为经济学,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股票市场出现了一系列与有效市场理论不相符合也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 在此背景下,主要以应用心理学研究分析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理论产生了。 行为金融理论就是将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理论融入到金融学理论,据以分析金融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社會、心理等动因,以此来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与问题,并尝试解释与传统金融理论相矛盾的异常现象的理论。
  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包括:(一)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认为行动决策依据是行动的期望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行动后果为对赋值为零的中性参考点的偏离。在进行心理感受的评价之前,决策者对决策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刻画出有效的行动,选择自认为适当的参考点,并预计可能的后果。(二)行为组合理论。行为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组合而非单个资产的风险和预期收益的分析上,而最优的组合配置处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上, 这就需要考虑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三)认知偏差理论。认知偏差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用经验法则进行决策判断时所产生的错误。心理学研究显示,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于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人们不能对决策所需的信息进行最优分析。(四)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的特点是认为知情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在市场上会相互作用。噪声交易者容易产生认识偏差,并不按照严格的均方差偏好进行资产选择。而信息交易者则是严格按照严格的均方差偏好进行资产选择,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资产价格。
  二、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认知与行为偏差的分析
  传统金融认为投资者的投资心理方面是理性人,而行为金融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投资者在投资市场是非理性的,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心理和情绪的干扰,从而无法理性的进行投资活动。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将为造成资产的价值与其当前的价格的严重背离。行为金融理论对于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一) 过度自信
  相关的研究认为,个人对于其自身的能力过高的进行估计,对于其它的一些因素在成功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重视,比如,机会对于成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发生失败,人们往往认为是由于外部的一些原因导致的,而不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并进行及时的改正。这种对于自己能力的盲目的自信,极大的增加了交易了的风险。
  (二)过度反应
  股票的价格由于人们的盲目乐观而极大的高于其应有的价值。还有一种完全相反的情况,那就是投资者过度悲观的预期,造成股价的大幅下跌。当投资者对股价进行合理的估计的时候,股价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依据行为金融的相关的理论,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投资者的认知的准确性受到了各种非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对现状判断的失误,最终导致股票价格的上下波动。
  (三) 羊群行为
  这在实质上是一种盲目的从众行为。投资者依据别人投资的方向进行跟风的投资,这样造成一种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人蜂拥而至进行重复的投资,极大的增加了投资的风险。
  (四) 动量效应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某些股票保持了较好的涨幅,那么在将来的很长时间内这些股票很有可能继续保持较好的涨幅。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对于政策过分的依赖或者是一夜暴富的心理等。
  (五) 处置效应
  作为投资者大多对盈利持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然而一旦出现损失,那么就会产生十分厌恶的心理,这中心理在投资者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当股票上涨的时候,投资者为了防止突然下跌带来的损失而将手头的股票卖出,这样可以保持现有的收益。当股票下跌,投资者出现亏损的时候,投资者为了能够获得收益而继续保有股票,而不愿意出售。简单的说就是股票上涨的时候,投资者急于卖出,而下跌的时候则继续持有。
  (六) 启发式偏差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活动的时候往往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是其进行当前思考的主要的思维范式。但是遇到一些非常规的问题或者超越了其经验范围之外的问题的时候就会采取启发法进行决策,这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有的时候会造成认知错误,进而引起错误的决策,尤其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的人更容易出现启发式偏差。
  三、基于行为金融的投资策略
  (一) 逆向投资策略
  在大多数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错误时就开始投资于某些股票,而在大多数投资者已经意识到错误并也投资于这些证券时,要果断地卖出这些股票。反应过度的心理特征使得多数投资者过分注重证券的近期表现,不能及时“忘却过去、放眼未来”,从而产生对绩差股过分低估、对绩优股过分高估的现象。因此,行为金融投资者可以适时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并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通过套利投资来获取收益。   (二) 动量交易策略
  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动量效应是指在一定的持有期内如果某股票或某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Jegadeesh和Titman(1993)在对资产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进行研究时发现,以3至12个月为间隔所构成的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呈现出延续性,股票的中期价格具 有 向 某 一 方 向 连 续 变 动 的 动 量 效 应。Rouvenhorst(1998)对其他12个国家的研究同样支持动量效应的存在,证明这种效应并不是由于数据采样的偏差所造成的误解。
  (三) 成本平均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购买证券以防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较大风险的策略。这个策略被认为与现代金融理论的预期效用最大化原则明显相悖,同时被指责为收益较差的投资策略。事实上这种策略体现了投资者的感受和偏好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这能使投资者各期购入股票的平均成本低于股票的平均价格。
  在操作中投资者可每期以固定的金额购入所选定的一种或几种股票,这样在股价下跌时买入的股数就多,而在股价上涨时买入的股数就少,因此买入的总股数中自然低价股的数量大于高價股的数量。一定时期后每股的平均成本就自然会低于股票平均市场价格。这要求投资者要有一定的信心,不能在股价下跌时便不敢投资或急于抛出,若在股价下跌时投资者以低于平均成本的进价卖出股票,则会使该方法失去效力。采用该方法的益处之一是投资者承担的投资风险较小,而且在股票价格涨跌时均可以投资。
  (四) 捕捉并集中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下的投资者追求的是超越市场,采取有别于传统的投资策略而获取超额收益。要达到这一目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尽力获取相对于市场来说要超前的信息优势,尤其是未公开的信息。投资者可以通过对行业、产业以及政策、法规、相关事件等多种因素的分析、权衡与判断,综合各种信息形成自己的独特信息优势;二是选择利用较其他投资者更加有效的模型来处理信息。这些模型并非越复杂越好,关键是实用和有效;三是利用其他投资者的认识偏差或锚定效应等心理特点实施成本集中策略。行为金融投资者在捕捉到市场价格被错误定价的股票后,率先集中资金进行集中投资,获取更大的收益。
  四、结语
  行为金融对于证券投资的指导,在于对投资者心理的准确把握,它的科学性在于试图理解和解释投资者心理决策过程对金融市场的作用及意义,由此解释证券市场中出现的传统金融理论所无法阐释的现象。基于行为金融的投资策略的运用要注意刻板、教条的套用,金融投资策略往往是多样化的,投资者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君.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
  [2] 魏法明. 行为金融框架下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07).
  [3] 徐健. 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策略[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居民可选择投资的金融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企业获取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增多,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媒介作用被弱化,金融脱媒现象日益凸显。而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如何应对挑战,是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通过对当前的金融脱媒形势做出分析,依据近些年国有商业银行相关存数据指标,展开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并针对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如何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逐渐趋于完善,金融市场逐渐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在金融市场中,金融套利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本身有利也有弊,对经济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且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从金融套剥的含义和形式入手,对金融套利行为存在的条件进行了阐述,接着分析了金融套利在金融市场一资源配置效率、金融自由化等方面的效应并从基脏设施建设、法律法规建设,市场主体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金融套剥管理的建议。
期刊
摘 要:商业模式是指组织与管理企业的人力、资金、信息等各类资源,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无法自力但必须购买的服务与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系统。现代保险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的构建,要从保险金融企业的大局出发,掌握好资源、信息、创新与风险管理等关键因素,使其与社会经济以及保险金融行业发展趋势相符合,以全面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对现代保险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保险金融;商业模式;分析 
期刊
摘 要:发展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这一举措,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有效应对了外资银行的冲击,拓展了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并提高了银行利润。但由于受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速度和服务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宏观契机以及微观策略进行了论证,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
期刊
摘 要: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阿里、腾讯、百度、苏宁纷纷树起互联网金融大旗,对于推进金融改革、倒逼银行让利的正面作用很大。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开始呈现,行业处于野蛮生长的态势明显,如何规范、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已迫在眉睫。文章描写了互联网金融信息风险的损害性和解决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新近立法对风险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故而提出
期刊
摘 要: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对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培育健康、多元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有效增强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贷款业务是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手段,贷款价格是信贷资源配置的核心因素。本文介绍了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理论和方法,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定价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金融经济力是调节城市经济运行的主要动力,它是我国城市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要全面发展使中国走向全世界,中国城市化发展目标就是城市化经济和谐快速发展。我国政府要依据国内外整体局势,充分的发挥金融经济力的重要影响,最终使我国经济向均衡状态方向发展,这样就可以促进城市化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运行;金
期刊
摘 要:随着近些年来金融化因素对于全球农产品价格市场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导致大批量流往农产品市场的资金会利用衍生市场实施非传统性投机,导致供求状况很难体现出全球性的农产品价格波动。为此,我国必须要面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新形势,依据金融化特点实施合理的政策调控。本文阐述了农产品金融化的含义,分析了全球农产品价格波动中金融化内部与外部因素,并提出了基于金融化因素控制全球農产品价格波动的几点对策。  关键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市场,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这就使得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产品的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的变革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以上,本文从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变革的背景分析入手,探讨了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变革的问题和具体建议,旨在为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金融产品;创新;银行;营销模式  对于银行而言,金融产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的产生为互联网经济带了相当多有意义的影响。大数据在处理、分析和存储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据信息,而且在降低交易成本、扩展交易空间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大数据也存在着泄露用户信息等隐患,因此有必要就大数据在互联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以趋利避害,更好地促进互联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经济;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