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科技补一堂“人文课”

来源 :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t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国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是有目共睹的。从1980年代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到目前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都高度强调科学技术的地位,把发展科学技术列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这在世界各国中也是不多的。应该说,目前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条件,已不亚于许多发达国家,
其他文献
在新世纪开始,全世界科学家对这个新时代的来临,有着无比的兴奋,期待着人类有史以来最新的发现。数学是所有推理学问的基础,我希望在这个演讲里能够指出今后数学发展的一些线索。
2008年12月19日,联合国全体大会通过了将2011年确定为“国际化学年”的决议,并将其作为联合国在2004年确定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行动计划(2005--2014)”实施方案的一个组
创新之风的吹拂,嫣红了中国科学百花园。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丰硕成果,《科学》周刊、《自然》周刊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不断有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发表,在物理、生
避开上海八月的酷暑,在气候凉爽的瑞士日内瓦,位于瑞、法交界处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我有幸再次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八年前,我曾来过这儿采访丁教授和他领导的国际
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和推理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这种天性导致了文化的产生。文化通常定义为社会成员所接受的内在与外在的行为模式、思维和情感模式。文化和文明是两个相近又有
据2010年3月13日《新科学家》祝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数学物理家彭罗斯(Roger Penrose)八十华诞文章透露:
2007年11月12日下午3时,《科学》杂志出版理事会第一次理事会议在上海市钦州南路71号科技出版大楼17楼会议室举行,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科学》杂志出版理事会常务副理事
我们习惯于“X籍华裔科学家”的说法。一个科学家的一生可以有几个国籍,通常以最后的国籍来认定,但这并不确切。这位科学家诞生在哪里?何处受教育?为哪个国家做出过重大科学贡献?
2006年3月1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宣布,京沪高速铁路和沪杭磁浮项目双双获得批准。这意味高速轮轨与磁浮两项高新技术在我国比翼齐飞.中国开始迈向高速轨道交通时代。
2006年6月初.世界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宣布:经过美国、俄国和中国数学家30多年的共同努力.两位中国科学家朱熹平和曹怀东最终证明了百年数学难题——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