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次数对健康男性等速躯干轴向旋转力学特征的影响

来源 :中国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r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躯干旋转肌群在不同角速度和收缩次数影响下的等速力学特征,得出较为合适的测试角速度及其对应的重复次数,用以指导日后的临床工作.方法:选取在我科实习的20名健康男性学生,接受两次重复次数不一致的等速躯干轴向旋转评估,具体测试参数为方案A(90°/s X5次、30°/s×5次、180°/s×10次)和方案B(90°/s×10次、30°/s×10次、180°/s×15次),两测试方案的先后顺序使用电脑随机统筹产生,提取峰力矩(PT)和总功(TW)进行分析比较,并用Borg劳累度评估量表(RPE)进行评估.结果:运动角速度为90°/s和30°/s时,运动次数的增加使躯干左旋/右旋PT出现轻微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速度为180°/s时,运动次数的增加使PT和TW均显著降低(均P<0.05);两种测试方案下RP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向心-向心测试模式下,重复收缩5次内等速肌力测试的峰力矩最大,收缩超过10次肌肉耐力出现显著下降;躯干旋转肌群的峰力矩与角速度呈非典型线性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用于评估肝外胆管癌(ECCA)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5例单发ECCA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LVI阳性组与LVI阴性组;比较组间ADC值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C值对LVI的诊断效能.结果 85例ECCA中,22例存在LVI(LVI阳性组),63例无LVI(LVI阴性组).LVI阳性组ADC值为1.17×10-3(1.08×10-3,1.31×10-3)mm2/s,
患者女,81 岁,因“右下腹痛 1 天”入院;既往罹患脂肪肝、肝多发囊肿、胆囊泥沙样结石多年.查体:右下腹腹肌稍紧张,压痛阳性,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AFP 1.78 ng/ml, CEA 51.93 ng/ml, CA125637.9 U/ml,CA153183.3 U/ml.
目的 分析产前超声发现胎儿透明隔腔(CSP)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53胎产前超声发现CSP异常胎儿的超声及头部MRI.结果 产前超声检出53胎CSP异常,包括26胎CSP未显示、18胎CSP狭小、6胎CSP增宽及3胎CSP形态异常,其中12胎产前超声及头部MRI均提示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产前超声未能显示CSP的26胎中,8胎存在神经系统异常,包括单纯性完全型胼胝体缺如3胎,完全型胼胝体缺如合并脑膨出和四肢长骨短小1胎,完全型胼胝体缺如伴脑裂畸形或叶状前脑无裂畸形各1胎,脑积水或额叶多小脑回致C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高频rTMS作用于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疗效,吞咽障碍改善程度、生活质量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上食道括约肌(UES)开放时间、USE开放程度、咽收缩持续时间、舌骨向上位移、舌骨向前位移(HA)、功
国办发〔2021〕50号rn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rn《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rn国务院办公厅rn2021年12月14日rn(此件公开发布)rn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rn残疾严重损害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好残疾预防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十三五”期间,通过制定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
期刊
患者男,45岁,2个月前自行发现左侧睾丸肿块,后进行性增大;鼻咽部腺泡型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ARMS)术后、放射联合化学治疗(简称放化疗)后8个月.查体:左侧睾丸质硬,有波动感.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孕妇,38 岁,单胎妊娠,孕23 周,接受常规经腹超声检查;既往体健,孕 2产 1.胎儿超声:标准四腔心切面见左、右心房(right atrium,RA)及心室腔大小基本对称,4 支肺静脉完全汇入左心房;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流出道切面见主动脉起自 LV;右心室(right ventricle,RV)流出道切面见肺动脉起自RV;三血管-气管切面未见左肺动脉异常回声;非标准(低位)四腔心切面(即探头经标准四腔心切面向胎儿足侧稍倾斜)见左心房后壁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
目的:基于成对关联刺激理论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足运感区对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经颅直流电组和联合刺激组,3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刺组取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针刺治疗;经颅直流电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足运感区治疗;联合刺激组在行经颅直流电刺激足运感区同时针刺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治疗.在首次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3组患者进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以及盆底肌电评估分析膀胱功能
患者女,60 岁,因“反复心悸 10 年、活动后气促 3 月余”入院;平素体健.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内见5.60 cm×4.30 cm中等回声,边缘不规则,位置固定,不随心动周期活动,附着于左心房侧壁及二尖瓣后叶处,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二尖瓣瓣口见彩色明亮血流信号,前向血流速度 2.14 m/s,跨瓣压差 18 mmHg(图 1A、1B).
髌腱末端病(Patellar Tendinopathy,PT)是一种因长期过度使用所致的髌腱损伤,主要表现为髌腱疼痛、局限性或弥漫性肿胀以及运动功能受限,常见于长期进行跳跃或落地等相关体育项目的年轻运动员[1].据报道,排球和篮球运动员的PT患病率约占32%~45%,而田径运动员、手球运动员以及足球运动员的患病率约占13%~25%[2].PT在运动员中不仅患病率高而且症状持续时间长,这使得运动员日常体育训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症状严重者可能被迫结束职业生涯.由于运动员对PT的治疗效果要求更高,所以如何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