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正确的思想指导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健康的心理又是正确思想形成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其任务和内容来看具有同一性;从规律、评价体系、角色看二者又有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把心理辅导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二者互相借鉴、各取所长,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高校中的德育工作最主要的方面是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规范教育工作。同时,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学习能力、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实现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并行不悖,相对独立、不可替代的两种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即政治观点、信念、世界观和道德观的社会活动。心理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
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不是彼此排斥和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交叉和渗透的。心理和思想观念的本质联系决定了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并行不悖的,而二者的区别以及人的整体素质结构决定了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又是相对独立、不可替代的,处理得好还能彼此借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两种教育都取得理想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1.共同的教育目的与交织的教育内容是二者结合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即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应是思政工作和心理辅导的共同目标,无论是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适应不良,还是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解决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都要围绕上述目标进行。它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主体性教育培养主体的人。
2.两者发展的共同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结合的动力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要受到主体思想的支配;而好的心理状态又是接受品德思想教育的前提。思想道德的产生、发展变化都要受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的结合是两者发展的共同需要。
3.学生的人格塑造需要双方协同努力
人格是指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共同指向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人格塑造。在人格培养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是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的,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整个人格的塑造工程。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我国高校的心理辅导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国外的高校相比,起步较晚且起点较低,自身基础设施薄弱,同时又受到资金、技术、人员等多方面限制,特别是在观念、组织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对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2.忽视了心理辅导工作的全面性和发展性。
3.从事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队伍专业性不强。
针对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心理辅导真正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手段,可以从以下方面规范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运用:
1.充分认识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心理辅导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加强和改进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心理辅导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践性和主动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認识到心理辅导不仅仅是某种途径和手段,更是一种思想和观念,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仅属于道德教育范畴,而且属于学校教育的大范畴;要正确处理好心理辅导与高校教育、思想教育、知识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2.加强心理辅导培训,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以造就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多,因而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在他们中普及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辅导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并区别是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还是心理障碍问题,从而提供力所能及的、有针对性的帮助。
3.全面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积极探索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子
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正确定位在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只有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上,即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确立的基础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才能真正成为人格完善的手段、途径和方法。
总之,当前必须大力开展心理教育,把心理教育作为整体教育的基础。同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宗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念,努力学习和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认真探索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大胆引进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原贝氏方法和技术,在教育目标、模式、运作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简世德.运用心理学原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2003,(6).
[2]杨能山.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修课[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3]马建青.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结合的前景探讨[M].江苏高教,1997,(1).
(作者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关键词】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高校中的德育工作最主要的方面是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规范教育工作。同时,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学习能力、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实现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并行不悖,相对独立、不可替代的两种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即政治观点、信念、世界观和道德观的社会活动。心理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
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不是彼此排斥和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交叉和渗透的。心理和思想观念的本质联系决定了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并行不悖的,而二者的区别以及人的整体素质结构决定了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又是相对独立、不可替代的,处理得好还能彼此借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两种教育都取得理想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1.共同的教育目的与交织的教育内容是二者结合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即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应是思政工作和心理辅导的共同目标,无论是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适应不良,还是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解决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都要围绕上述目标进行。它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主体性教育培养主体的人。
2.两者发展的共同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结合的动力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要受到主体思想的支配;而好的心理状态又是接受品德思想教育的前提。思想道德的产生、发展变化都要受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的结合是两者发展的共同需要。
3.学生的人格塑造需要双方协同努力
人格是指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共同指向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人格塑造。在人格培养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是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的,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整个人格的塑造工程。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我国高校的心理辅导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国外的高校相比,起步较晚且起点较低,自身基础设施薄弱,同时又受到资金、技术、人员等多方面限制,特别是在观念、组织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对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2.忽视了心理辅导工作的全面性和发展性。
3.从事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队伍专业性不强。
针对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心理辅导真正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手段,可以从以下方面规范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运用:
1.充分认识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心理辅导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加强和改进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心理辅导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践性和主动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認识到心理辅导不仅仅是某种途径和手段,更是一种思想和观念,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仅属于道德教育范畴,而且属于学校教育的大范畴;要正确处理好心理辅导与高校教育、思想教育、知识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2.加强心理辅导培训,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以造就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多,因而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在他们中普及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辅导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并区别是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还是心理障碍问题,从而提供力所能及的、有针对性的帮助。
3.全面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积极探索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子
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正确定位在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只有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上,即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确立的基础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才能真正成为人格完善的手段、途径和方法。
总之,当前必须大力开展心理教育,把心理教育作为整体教育的基础。同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宗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念,努力学习和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认真探索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大胆引进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原贝氏方法和技术,在教育目标、模式、运作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简世德.运用心理学原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2003,(6).
[2]杨能山.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修课[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3]马建青.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结合的前景探讨[M].江苏高教,1997,(1).
(作者单位:广东白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