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文阅读中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预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群文阅读活动中,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还要合理调配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检查和反馈,重点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增强预习的有效性,最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群文阅读;指导;有效预习;自主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中小学群文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群文阅读中课前预习指导的有效性研究》(立项编号:qwyd16021713)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孙秀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178-01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改的实施,广大教育工作者愈来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教学方法,对学生不能只是机械的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进行良好的引导和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活动,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增大学生的整体阅读量,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阅读的针对性不强,缺乏阅读的整体观念,而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可以有效弥补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个课题相关的一系列的文章就行系统的阅读,相比较传统的单一阅读,它的系统性更强、涉及方面更广,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基于群文阅读的广泛性特点,就使得它的任务量相对来说比较多,学生需要收集和处理信息量比较大,加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本来就有限,所以很容易在阅读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阅读的效果,这就要求小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能够做到有效的预习,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针对群文阅读中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指导,我们课题组立足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简要的谈谈我们的一些作法和体会。
  一、让学生的预习方法具体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古人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说明教师应该将最科学的群文阅读预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指导他们进行有效的预习,使得学生对于预习不再那么迷茫,做到有章可循,针对群文阅读的特殊性,教师在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指导时应该结合具体情况,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扫除字词障碍。在阅读过程中,鉴于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有限,所以很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汉字或词语,要指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生词用特殊标记标注出来,再利用工具书等查阅生字生词的具体读音,了解其大致意思,然后反复对生字、生词进行阅读,达到记忆的目的。也就是说,进行有效的预习首先是要求学生不留不认识的字、词。其次,理解语句和段落大意。让学生把阅读时遇到的不理解的语句和段落标注出来,着重通过通读全文对其进行初探分析,或者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请教。第三,明确文章主旨。在进行群文阅读时,由于学生所读的内容是很多的,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准确理解每一篇文章的中心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各段落大意的基础上,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和整篇文章的中心段落,并通过讨论交流,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概括。
  二、确保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提高预习的效果
  在进行群文阅读时,学生要想做到有效预习就必须有充足的预习时间,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也提出了很多的预习方法,但是最终学生的预习效果并不好,这与学生的预习时间不充足有很大的关系,时间不够,使得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对自己所要预习的文章只能进行简单的阅读,并没有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深究,所以即使进行了预习,也是没有效果的,再加上预习时间不充足,给学生造成了预习不重要的假象,使得学生对群文阅读的有效预习不重视。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合理的调配,不能让他们的课余时间全部被课外作业占据,甚至要减少作业量,让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预习。
  三、对学生在群文阅读时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和反馈
  要让学生在群文阅读时保留长久有效的阅读习惯,教师就应该定期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让学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预习状态,还应该对预习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对于预习情况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做的更好;对于预习情况不好的学生,也不能一味的进行指责,应该对他们预习不好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最终做到对群文阅读有效的预习,将学生的预习效果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四、针对学生群文阅读预习情况,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在学生的群文阅读活动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学习活动主要是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而对于学生提出的、自己又无法解决的问题才是教师教学活动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的预习工作进行得更细致、更全面、更充分,可能极大的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增强预习的有效性,最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主阅读能力。
  五、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为培养学生有效预习能力,在组织小学生的群文阅读活动時,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前提是教师要把握好全局,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基本均衡的分布到各个小组之中,这样以来,在每个小组中既有阅读水平相对较强的学生,也有阅读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教师可以针对各个小组的阅读预习情况进行评判,对预习情况好的小组进行奖励,对预习整体情况相对较差的小组进行重点指导,或者适当延长他们的预习时间,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自主预习的效率和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群文阅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群文阅读活动,强化预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必要的预习方法,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松涛.主动融入课改,建构特色课程——“群文阅读”推广实施策略初探[J].四川教育.2015(05)
  [2]吕文洲王金香.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习问题和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3)
其他文献
该研究对23年生水曲柳不同颜色细根全氮舍量、质膜透性、根系活力和呼吸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颜色水曲柳细根全氮含量随根序升高而显著减小,1级褐色根和皱缩根全氮
东北高寒地区是我国超早熟大豆主栽区,主要为MG0000组和MC000组,这两组大豆品种数量较少,优异种质资源匮缺。根据大豆生育期的遗传规律,探索超早熟大豆品种的改良方法、选育途径,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游戏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英语 课堂 游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12-01  小学英语作为近几年新增设的科目,在肩负英语启蒙和为以后进一步学习
【摘要】因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的不良风气,重笔试,轻口语,使得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同学的发音都存在的问题,更是存在常规英语教学与口语教学的分离,呈现出一种突击式的英语口语培训,而不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学习和锻炼。随着高职英语的不断改革,英语口语大赛作为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比赛项目,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口语大赛的兴起,提高了英语口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改变着英语口语的教
摘要[目的]探讨玉米(Zea mays L.)杂交种忻玉6009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增产潜力。[方法]介绍忻玉6009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最后提出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忻玉6009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育系t14-3b为母本,自选系Z295为父本,于2004年选育而成。在2007年山西省预备试验中,以11 460.0 kg/hm2的单产水平排第13位,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7
【摘要】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同于基础知识积累那样容易,写作能力也就很难像教化学、物理等学科那样,通过公式、原理的技能性训练而得到提高。所以文本阅读作为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必要途径,应该得到重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文本,从而使提高学生文本阅读以及写作能力,成为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目标。为此,本文以三年级为例,就作文与文本阅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写作水平;文本阅读;自由写作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 如何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探究思考的问题,有鉴于此,很多教育专家提出了自身的观点和看法,本文对这些观点与看法进行了整理与阐述。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5分钟,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