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就家访问题结合自己的家访经历谈谈一些感想和建议。
关键词 家长 教师 家访
家访是学校、学生、家长三者联系与沟通的桥梁,是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因此如何优化家访、创新家访,使之跟上近几年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成为当前,就此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家访经历谈谈一些感想和建议。
一、家访形式的选择
随着现代化通讯手段的迅速普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家访已由过去单一的上门式转变为多种形式并存,即出现了“电子”家访,如通过电话、家校通、电子邮件、班级聊天室、QQ等方式进行的家访,具有快捷迅速的优势是值得适宜提倡的。但上门家访能与家长在随和的气氛中进行直接的面对面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深入讨论教育方法的细节和孩子的表现,达成共识,体现了对学生以及家长的关怀与尊重,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在家访形式的选择上,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据以“上门家访为主要形式,电子家访为补充”的原则。可在家长忙碌没有时间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或许多年轻父母重隐私不愿意别人干扰自己的生活等情况下选择电子家访。
二、家访有效实施的保证
一直以来,家访都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在很多地方的学校实际上并不怎么重视家访,甚至流于形式,许多教师都嫌家访麻烦耗时间精力,也有些新教师经验不足怕家访,还没有形成家访的氛围。怎样才能保证家访的实效性并持之以恒呢?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呼吁学校根据实情制定符合自己的家访制度,如:每次家访后要求教师填好记录表,认真写好家访个案,作为考核教师工作或评职称的依据。对有优秀家访个案的教师给予奖励,并对在家访中产生的交通、餐饮等费用进行补助,提高教师家访的积极性。
(二)家访作为沟通家庭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桥梁,本身具有复杂性。而且随着“同辈人现象”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包括独生子女加入到教师队伍,不少老师面对学生家庭优越以及比自己大的学生家长有些不知所措,难过心理关,因此学习如何家访一课必须补,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应考虑对新教师采取进行家访的心理调整和家访的相关培训等措施。
三、家访是一门艺术
家访是一门教育的艺术,谈话讲究技巧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不同钥匙开不同的锁”,不同的内容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家长乐意交流能配合好家访工作。既要为定期家访做好准备,平时也要善于抓住機会随机应变地进行家访。如,有一次星期六,我去一家小卖部买东西,意外遇到了班里的一位男生。这位男生平时学习并不是十分用功,成绩中等偏下,但是为人活泼开朗。起先我还以为他也是来买东西的,而他却指指旁边的中年妇女说,自己利用周末正帮家里人看店呢。原来如此!于是我便抓住这次机会与男生一家进行了轻松的交谈,从卖东西做生意谈起,谈到了知识的应用,进一步谈到了求职谋生、读书做人,特别是对学生不愿刻苦勤奋学习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后来这位学生与我几乎无话不谈,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十分支持,这位学生的学习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成绩提高的比较快。
四、家访的德育作用
家访是学校德育的延伸和补充, 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德育。但学校德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即家访具有德育的功能,它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家访是必修课。如,有些学生天资聪明,家庭条件又比较优越,在家里得到家长的溺爱,在学校又因学生成绩优异而受到老师的青睐。这一切都使他们慢慢养成骄傲、自负、任性的个性,在与同学相处时,表现为遇事不肯帮助别人,学习上自私,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劳动,不喜欢听批评的话,经不住挫折和打击。像这样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会越来越多,因此,要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别人、学会感激别人是当务之急。但只靠学校单方面教育是不够的,要联合家长共同教育,那么家访是最好的方式。在家访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把老师的想法告诉家长,与家长达成共识,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逐步改变学生的思想,这样能有效促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
总之,家访这一课题是与时俱进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公式可循,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究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找出新的方法和形式,做为教师我们只需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洋:老师今天来家访[J].新作文,2010
关键词 家长 教师 家访
家访是学校、学生、家长三者联系与沟通的桥梁,是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因此如何优化家访、创新家访,使之跟上近几年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成为当前,就此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家访经历谈谈一些感想和建议。
一、家访形式的选择
随着现代化通讯手段的迅速普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家访已由过去单一的上门式转变为多种形式并存,即出现了“电子”家访,如通过电话、家校通、电子邮件、班级聊天室、QQ等方式进行的家访,具有快捷迅速的优势是值得适宜提倡的。但上门家访能与家长在随和的气氛中进行直接的面对面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深入讨论教育方法的细节和孩子的表现,达成共识,体现了对学生以及家长的关怀与尊重,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在家访形式的选择上,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据以“上门家访为主要形式,电子家访为补充”的原则。可在家长忙碌没有时间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或许多年轻父母重隐私不愿意别人干扰自己的生活等情况下选择电子家访。
二、家访有效实施的保证
一直以来,家访都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在很多地方的学校实际上并不怎么重视家访,甚至流于形式,许多教师都嫌家访麻烦耗时间精力,也有些新教师经验不足怕家访,还没有形成家访的氛围。怎样才能保证家访的实效性并持之以恒呢?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呼吁学校根据实情制定符合自己的家访制度,如:每次家访后要求教师填好记录表,认真写好家访个案,作为考核教师工作或评职称的依据。对有优秀家访个案的教师给予奖励,并对在家访中产生的交通、餐饮等费用进行补助,提高教师家访的积极性。
(二)家访作为沟通家庭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桥梁,本身具有复杂性。而且随着“同辈人现象”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包括独生子女加入到教师队伍,不少老师面对学生家庭优越以及比自己大的学生家长有些不知所措,难过心理关,因此学习如何家访一课必须补,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应考虑对新教师采取进行家访的心理调整和家访的相关培训等措施。
三、家访是一门艺术
家访是一门教育的艺术,谈话讲究技巧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不同钥匙开不同的锁”,不同的内容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家长乐意交流能配合好家访工作。既要为定期家访做好准备,平时也要善于抓住機会随机应变地进行家访。如,有一次星期六,我去一家小卖部买东西,意外遇到了班里的一位男生。这位男生平时学习并不是十分用功,成绩中等偏下,但是为人活泼开朗。起先我还以为他也是来买东西的,而他却指指旁边的中年妇女说,自己利用周末正帮家里人看店呢。原来如此!于是我便抓住这次机会与男生一家进行了轻松的交谈,从卖东西做生意谈起,谈到了知识的应用,进一步谈到了求职谋生、读书做人,特别是对学生不愿刻苦勤奋学习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后来这位学生与我几乎无话不谈,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十分支持,这位学生的学习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成绩提高的比较快。
四、家访的德育作用
家访是学校德育的延伸和补充, 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德育。但学校德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即家访具有德育的功能,它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家访是必修课。如,有些学生天资聪明,家庭条件又比较优越,在家里得到家长的溺爱,在学校又因学生成绩优异而受到老师的青睐。这一切都使他们慢慢养成骄傲、自负、任性的个性,在与同学相处时,表现为遇事不肯帮助别人,学习上自私,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劳动,不喜欢听批评的话,经不住挫折和打击。像这样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会越来越多,因此,要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别人、学会感激别人是当务之急。但只靠学校单方面教育是不够的,要联合家长共同教育,那么家访是最好的方式。在家访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把老师的想法告诉家长,与家长达成共识,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逐步改变学生的思想,这样能有效促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
总之,家访这一课题是与时俱进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公式可循,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究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找出新的方法和形式,做为教师我们只需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洋:老师今天来家访[J].新作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