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诗意的缅怀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ang34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远离了生养我们的故乡,行走在一个又一个异乡之时,对故乡的怀念,就成为一幅必然的心灵风景。这幅风景画无论以怎样的形态呈现,都一定与故乡的人、事、物、景密切相关。《乡村歌谣》再现的,正是游子对故乡歌谣的深情缅怀。
  当然,伴随歌谣走进游子心灵的,不单是歌谣本身,它更多地蕴含与关联着故乡的生活与人生、经历与体验。随着那洋溢着地域特色的节奏与韵律在游子心中不可抗拒地涌动,在那久远而亲切的伴奏中,故乡的一切变得明亮而清晰起来:
  “当向晚的阳光在草丛中一次次清理飞鸟留下的弧线,牛羊开始对着屋顶上的炊烟凝望,歌声就在乡村的边缘响起来了!那晚风中扬起的歌谣,从村庄生长起来,穿过人的耳朵、马的尾稍、叶的绿色、水的清凉,在夕阳背后刻下一个隐隐约约的记号,怀念一场没有结束的生存和理想。”
  凝聚着苦难的乡村生活画面,故乡人不屈的生存信念与生存意志,全在歌谣的伴奏中温暖地走进了游子的心中,也投射到了读者的心屏。乡村歌谣不仅“深深地刻进了所有的梦想与渴望”,让游子在陌生的村庄中怀想与倾听,而且还“是一双手,把遥远的灵魂和目光握在掌心里,让一步步走出去的人无数次回首……”
  涵泳于字里行间,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份热爱与眷恋、执著与痴情,更能体验到一曲理想与人生、奋斗与拼搏的命运交响。
其他文献
所谓新闻热词,就是指重大热点新闻中的关键词,这类词由于简洁、概括、鲜活,往往成为新闻事件的代名词,传播广,影响大,常常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譬如“绕月工程”、“藏独”、“汶川地震”、“奥运火炬”等。近几年。新闻热词(或热点新闻)进入中考语文试卷已渐成一种趋势,既增加了试卷的时代性,更让相关知识、能力的考查获得了全新的文本载体。  分析近几年中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新闻热词(或热点新闻)进入试题,涉及
期刊
  
期刊
星期六又到了,又要休息两天,一面高兴一面叹息: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可教师这教学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了。  布置好相应的语文作业,我犹豫再三。丢了一句:有能力的同学,把刚预习的《曹刿论战》原文背背。我内心却嘀咕:学生一直反映作业过多,该做的作业往往都收不齐,何况是这额外的“添头”。罢了,丢那句话,全当给自己嘴上过年给自己心理上安慰吧。  星期一语文早自习,学生匆匆来到教室,放下书包,交作业,打
期刊
第一次遇见她的时候,我不晓得有没有天使在云中奏乐不晓得有没有花仙在四周跳舞。她的长眼睫,就像匝天箍地的黑蝴蝶,一下子就扇开了我的心扉,闯进了我记忆的闸门,从此,再没有飞离我的脑海。  她是我大学时的校友。但整个大学阶段,我都不认识她。我只是偶尔会在路上遇见她。她总是微笑着,玉一样玲珑雅致,又玉一样温婉圣洁……  大学毕业,网到故乡教书,不见了她那双灵气四射的眼睛,我经常会在梦中找寻她。在我的潜意识
期刊
半命题作文具有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近几年来,一直是中考作文命题者的“宠儿”。所谓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因此,写好此类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由于考生对题目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相当大。笔者认为,这种对补题的自主发挥、自由驰骋决不等于“随意而为”。下面列举一些考生在拟题上“随意”的例
期刊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唐朝诗人王维与储光羲是好朋友,二人经常诗酒唱和。这首《待储光羲不至》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来访时的种种情景和感受。  首联“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运用动作描写,写诗人急于见到友人的心情。诗人在清晨早早就打开层层的屋门,等待储光羲的来到:诗人坐立不安在盼着友人
期刊
有人说过:十三岁,是个危险的年龄。我听后,不以为然。  “马上要考试了,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我给你买的练习册,都做完了吗?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一学学到十一点,再看看你自己,一玩玩到十点半!你还想不想考个……”  “你说够了没有!我又不是没有学!我学累了玩一会儿,不行吗?”  “砰!”  坐在房间里,我欲哭无泪。老师留的作业我都认真完成了,她留的那点儿破事,我也都搞定了,玩一会儿又能怎样?十三岁生日
期刊
你只要把你自己带来  在这个叫榕树下的地方    小麻雀可以叫開杜鹃花  油菜香可以治好你的骨质疏松  和慢性鼻炎    这里由南至北绕着一条小河  那是村子的脐带  每天早上我们手牵着手  赤脚在河边散步  一起看小虾和水藻嬉戏  秋刀鱼在一片落叶里过家家    饿了 我们就烤地瓜吃  或者炒苜蓿片儿和花生籽儿  再煮一锅玉米粥  用山泉水泡一壶茉莉花茶——  那就是人间的九酝和八珍  我们从早
期刊
散文诗是文学百花园中一种非常独特的文体,而在这种简洁含蓄的文学样式中,有两朵奇葩更是令人百读不厌。这就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最新编订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泰戈尔的《金色花》,一篇是冰心的《荷叶 母亲》。今年第一次教学,很是手不释卷。读着读着。那散文诗里的人物、情景,竟幻觉般地走进了自己的身心。    一、两篇散文诗写法上相映成趣    泰戈尔的《金色花》中,作者想象奇特,写一个孩子假想自己变成一朵金色
期刊
原文:  想起寝室206  金国栋  一、沙场秋点兵——那些人  那时候我们八个人挤一间寝室,现在我们住的是四个人的寝室。其实都一样,就是一桌还是两桌麻将的区别。  鲍若文那一年作了我的室友,甚至还作过几天的床友。夏天时特烦蚊子,便挤到他挂有蚊帐的床上去。过了几天,我们寝室的蚊子都被饿死了。  和我睡觉是挺痛苦的事。本人长相丑,睡相更丑。鲍若文从没因此说过什么。可见他睡得有多欢实。  与我床铺对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