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名字为话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随后,教师针对教与学的现状,基于课堂的得失做了一些反思。文章结合部编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指导建议,积极探索和开展了优化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综合了教师的课堂实践和同行的教学建议,提出了日后教学改进之思路;提炼了教学反思和语文教学的时代要求,分享了文章作者的推广之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5-0031-02
一、教与学之现状
除了以前常说的“听、说、读、写”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性学习等方面也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有二十余年,一直以来,非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动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对比、反思,逐渐构建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体系和教学认知:低年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一般以识记生字词、浅近阅读、初步口头和书面表达、培养倾听他人的习惯为主,教师以初步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教学目标;到了中高年段,教师一般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培养其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其初步具备各种语文实践能力和素养为目标。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小学地处珠三角某市的城乡接合部,学生大约一半来自农村家庭,一半来自外来家庭,课外知识面相对比较窄,绝大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和书面、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偏重于知识的识记;到了高年段,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大部分语文素养不高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以致学得很吃力。这也让教师教得很辛苦,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由此产生。
今年是中山市使用部编版教材的第四个年头了,三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笔者任教以来第一次遇到的全新单元。该单元是部编版教材首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内容的单元,与常规单元截然不同。单元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依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找寻故事的延伸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伸出思维的触角,知行合一,主动融入鲜活的大千世界中。三年级学生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是脑部发育的高峰期之一。笔者想,这既是教材编者把阅读策略单元放在三年级的原因,也是我们愿意去探寻它的价值所在的原因。
二、探与究之实践
现以该单元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次教学是在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预测策略之后的活动延伸,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交际中逐步形成当众大方表达的素养,提高学生探究知识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个话题的内容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笔者尝试着在课前让学生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家人名字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并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了解名人名字的含义和故事;之后,让学生在课中进行广泛的课堂交流: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猜测同学姓名的含义;接着归纳出按照一定的顺序清楚地表达和有礼貌地回应的方法;最后根据名人名字的由来,试着给自己另起名字。
通过课前扎实的准备工作、课中学生相互交流产生的各种课堂生成,从开放到聚焦自身,从有理由猜测到有理由起名,逐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了较好的口语交际实践。因为有了课前的准备,学生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仅有材料就能说得清、说得好吗?特别是汉字的同音字较多。
笔者给学生讲一个按顺序说、单个字介绍的例子,由此得出按顺序说清的方法。通过类似的探究,学生明确了一次成功的口语交际应该实现说者和听者的良好互动。有了方法,学生交际起来就得心应手。设计本次活动时,笔者本着紧扣文本目标,由浅入深,创设情境,体现双向互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原则去思考、探究。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互动,笔者先后组织了猜者之间、四人小组内、个人当众、一对多人互动等交际实践。由于这个话题涉及学生自身,因此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昂。这次交际活动,给予了学生互相增进了解的平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师生沉浸其中,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实现了口语交际的目标。
课堂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用书的建议,注重与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关联,重视课前资料的搜集,重视交际目标的勾连和融合,创设多样化的交际情境等。从效果上看,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改与进之思路
本单元安排的口语交际话题是“名字里的故事”,是学生学习了阅读策略单元之后的实践运用内容。根据教师指导用书建议,该内容的教学目标为:①注重与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关联;②重视课前资料的搜集;③重视交际目标的勾连和融合;④创设多样化的交际情境等。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笔者觉得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第一,“礼貌地回应”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之一,这样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有点抽象、笼统,教师要加以细化。而学生在表述的时候,遇到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地方要多问问。这个地方,笔者在教学时,单列了一个环节来促成生生之间的互动。这个问题的设置,不仅可以促成小组互动,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平时有疑问的名字。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什么叫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方式,让“礼貌地回应”成为更具象的实际操作。
第二,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课件中名人名字的由来为自己起名字,课前还叮嘱学生人手准备一本字典。可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短短几分钟要起个令自己满意的名字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学生不是因“我很喜欢自己的名字”而放棄思考,就是半天想不出来,这不利于交际的实现。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前有依据地为自己或别人另外起好名字。所以,在课前让学生根据一定理由另起名字,可以很顺利地实现口语交际的目标,即使学生起得不太好,当他听到别人说的时候,也很容易做出调整。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5-0031-02
一、教与学之现状
除了以前常说的“听、说、读、写”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性学习等方面也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有二十余年,一直以来,非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动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对比、反思,逐渐构建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体系和教学认知:低年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一般以识记生字词、浅近阅读、初步口头和书面表达、培养倾听他人的习惯为主,教师以初步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教学目标;到了中高年段,教师一般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培养其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其初步具备各种语文实践能力和素养为目标。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小学地处珠三角某市的城乡接合部,学生大约一半来自农村家庭,一半来自外来家庭,课外知识面相对比较窄,绝大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和书面、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偏重于知识的识记;到了高年段,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大部分语文素养不高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以致学得很吃力。这也让教师教得很辛苦,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由此产生。
今年是中山市使用部编版教材的第四个年头了,三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笔者任教以来第一次遇到的全新单元。该单元是部编版教材首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内容的单元,与常规单元截然不同。单元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依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找寻故事的延伸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伸出思维的触角,知行合一,主动融入鲜活的大千世界中。三年级学生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是脑部发育的高峰期之一。笔者想,这既是教材编者把阅读策略单元放在三年级的原因,也是我们愿意去探寻它的价值所在的原因。
二、探与究之实践
现以该单元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次教学是在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预测策略之后的活动延伸,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交际中逐步形成当众大方表达的素养,提高学生探究知识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个话题的内容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笔者尝试着在课前让学生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家人名字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并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了解名人名字的含义和故事;之后,让学生在课中进行广泛的课堂交流: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猜测同学姓名的含义;接着归纳出按照一定的顺序清楚地表达和有礼貌地回应的方法;最后根据名人名字的由来,试着给自己另起名字。
通过课前扎实的准备工作、课中学生相互交流产生的各种课堂生成,从开放到聚焦自身,从有理由猜测到有理由起名,逐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了较好的口语交际实践。因为有了课前的准备,学生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仅有材料就能说得清、说得好吗?特别是汉字的同音字较多。
笔者给学生讲一个按顺序说、单个字介绍的例子,由此得出按顺序说清的方法。通过类似的探究,学生明确了一次成功的口语交际应该实现说者和听者的良好互动。有了方法,学生交际起来就得心应手。设计本次活动时,笔者本着紧扣文本目标,由浅入深,创设情境,体现双向互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原则去思考、探究。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互动,笔者先后组织了猜者之间、四人小组内、个人当众、一对多人互动等交际实践。由于这个话题涉及学生自身,因此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昂。这次交际活动,给予了学生互相增进了解的平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师生沉浸其中,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实现了口语交际的目标。
课堂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用书的建议,注重与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关联,重视课前资料的搜集,重视交际目标的勾连和融合,创设多样化的交际情境等。从效果上看,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改与进之思路
本单元安排的口语交际话题是“名字里的故事”,是学生学习了阅读策略单元之后的实践运用内容。根据教师指导用书建议,该内容的教学目标为:①注重与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关联;②重视课前资料的搜集;③重视交际目标的勾连和融合;④创设多样化的交际情境等。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笔者觉得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第一,“礼貌地回应”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之一,这样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有点抽象、笼统,教师要加以细化。而学生在表述的时候,遇到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地方要多问问。这个地方,笔者在教学时,单列了一个环节来促成生生之间的互动。这个问题的设置,不仅可以促成小组互动,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平时有疑问的名字。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什么叫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方式,让“礼貌地回应”成为更具象的实际操作。
第二,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课件中名人名字的由来为自己起名字,课前还叮嘱学生人手准备一本字典。可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短短几分钟要起个令自己满意的名字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学生不是因“我很喜欢自己的名字”而放棄思考,就是半天想不出来,这不利于交际的实现。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前有依据地为自己或别人另外起好名字。所以,在课前让学生根据一定理由另起名字,可以很顺利地实现口语交际的目标,即使学生起得不太好,当他听到别人说的时候,也很容易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