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与中国人口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KY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本文试图从人口学的角度,探讨现代化与中国人口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发笔者作此文的动机是,通过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的观察,发现现代中国人口的发展与历史上的演变有内在联系,而现代中国人口的转变过程,不仅异于西欧各国的经验模式,也异于实行“家庭生育计划”政策取得成效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情形。并且,就转变过程的特征和作用因素而言,远非人口转变理论所能说明和诠释的。而这,既与中国人口发展的过程特征有关,又与中国人口发展的文化背景有关。一言以蔽之,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人口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性。
其他文献
<正> 贫困现象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我国政府更是如此。自80年代初开始,在国家的统筹安排和领导下,我国各贫困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工作,现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我们应清楚地看到,全国、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还有许多
<正> 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如果从商代算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关人口统计口径,变化频繁,有些问题至今难以完全弄清。在此,本文就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口径的一些基本特征略加论述。
<正>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多。分布广,普遍受教育层次低,生产力水平差,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延绵不断、毫无计划地生儿育女,以满足落后的
<正> 在近年的城市化研究中,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国家拿不出巨资来建设城市,农民富了可以投资于城市,并按照一定的投资标准准予投资人落户城市。辜胜祖先生的《二元城镇化战略及对
<正> “人口理论”作为一门学科,是人口科学体系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开好这门课程是人口学培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对“人口理论”课程的回顾。如果以1981年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人口学系为标志,我国的人口理论教学已经进行了10年。不同的层次都有不同深
<正> 辽宁省铁岭市统计局副局长、市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杨百强同志在给本刊的来稿中指出: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国家和省级先后建立了人口调查研究组织机构。而在市一级却是一项空
<正> 实行养老保险金制度,是一项新的探索,为了取得成功经验,1990年初我们进行了先行试点。在试点中,经过反复实践,逐步完善,制定了细致严密的实施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1.独生女户,根据现行规定的优抚政策,享受双份承包田、口粮田、自留田,收入较一般家庭
<正>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级在编制人口计划、分析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评估计划生育工作、兑现人口控制(或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及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等等,无不与统计数字相关联。如何准确及时地获取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第一手统计资料,特别是基层起报点的资料,成为摆
<正> 人口问题是当今我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贯彻落实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计划生育涉及各行各业、家家户户,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很大。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力量,首先必须依靠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依靠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1980年党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所有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各级干部,要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的号召,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并向群众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大多数地方的党委和基层党组织积极
<正>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1604年对明朝宗室贵族人口增长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后,在《农政全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生人之率”说:“夫谓古民多,后世之民少,必不然也。生人之率大抵30年增加一倍。自非有大兵革。则不得减。”徐光启的“生人之率”说自提出后,一直被后世学者作为研究中国古代人口发展的依据之一。但笔者认为,徐光启通过对明宗室人口研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