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健身气功发展成就回顾

来源 :旗帜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u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正式开展的第62个体育项目,承载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其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深邃的健身养生智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价值。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和逐渐丰富,健身气功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文化内涵、锻炼方法、健身作用等,已经成为人类文明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后,健身气功事业更是砥砺前行,取精华去糟粕,走进广大群众,不仅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探索出一条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健康发展道路,为增进群众身心健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走进新时代的健身气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大局、守正创新、统筹融合、稳中求进的发展原则,通过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将在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贡献更多力量。
  一、新中国气功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使古老的气功同传统的祖国医学一样获得了新生。解放后不到10年的时间,气功在全国范围内已取得丰富的成果:第一,成立气功疗养所,以点带面,辐射全国。1955年河北唐山市成立了“唐山市气功疗养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气功医疗和研究机构,标志着中国气功发展的历史性新起点。1956年3月,唐山市气功疗养所移址北戴河,并更名为气功疗养院。1957年7月上海成立“上海市气功疗养所”。第二,开展气功研究提升社会影响。刘贵珍编著的《气功疗法实践》以及在《中医杂志》发表的“在实验研究中的中医气功疗法”、唐山市气功疗养院编著的《内养功疗法》以及时任卫生部部长傅连璋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练气功好处多”、陈涛编写的《气功科学常识》《气功疗法讲义》在“全国气功师资进修班”的运用等,对促进气功的推广普及起到了很大作用。十年动乱同样给气功带来了巨大损失。
  二、摸索中发展的气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气功事业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许多与人们健身密切相关的气功功法相继问世,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在80年代形成了群众性气功热。首先是各种气功组织陆续涌现。如1981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建立了气功科学研究会(以后改组为医学气功科学研究会);1983年和1985年,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气功研究所;1986年4月30日,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1987年,中国体育气功研究会经国家体委批准成立,隶属国家体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要从事气功研究以及推广普及工作;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世界医学气功学会成立大会。与此同时,一些高等院校,如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學等纷纷开设气功养生课,并进行气功科学研究。其次是群众性习练人口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参加气功锻炼的人数约六千多万,其中常年坚持气功锻炼的人数约有两千多万。而从1993年连续3年的统计来看,我国到现场观看足球的人才有1千多万,气功成为当时全民健身运动中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
  但是,随着气功活动的空前活跃,一些不良现象也在滋生蔓延,有人假借气功和科学的名义宣扬愚昧迷信;有人借机诈骗敛财,有的甚至危害社会安定团结,甚至从事反党、反政府的政治活动。为此,党和政府在对气功进行清理整顿的同时,明确提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管理”的要求,从而使气功事业逐渐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199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体委、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通知》中将社会气功划分为健身气功和医疗气功,健身气功由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气功医疗由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并明确了社会气功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宗旨。《通知》的下发,标志着健身气功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式纳入体育行政部门管理。200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至此,健身气功的管理工作开始走上正轨,群众性的气功健身活动开始步入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三、开拓创新的健身气功
  2001年6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健身气功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之后,陆续编创推出系列健身气功功法,颁布《健身气功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积极推动各地成立专门机构,在境内外举办形式多样的健身气功交流活动。
  1.健身气功管理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以来,一直把建章立制放在突出位置。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健身气功管理办法》,并先后制定了《健身气功项目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暂行办法》《健身气功竞赛规则》《健身气功科技攻关管理办法》《中国健身气功段位制套段细则》,以及《中国健身气功对外技术等级评定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在遵循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方针下,加强建章立制工作,使得健身气功规范化管理局面基本形成。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健身气功已经形成了以《健身气功管理办法》为龙头,涉及指导员、裁判员、技术段位、赛事活动、科技攻关、媒体宣传、境外推广、基地和俱乐部建设等方面的系列规章制度,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健身气功特色的管理体系,引导全国健身气功步入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发展轨道。
  2.编创功法继承创新形成主流
  2001年,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按照“讲科学,倡主流,抓管理”的总体工作思路,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工作原则,组织体育、医学等相关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在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气功功法基础上,严格按照科研课题方式,开始编创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等四种健身气功新功法。2003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工作会议,全面部署试行推广四种健身气功工作。2005年,四种健身气功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优秀项目一等奖。2007年,为提高健身气功在全国体育大会比赛上的观赏性、可比性,又编创推出了4套健身气功竞赛功法。2010年,以科研课题方式编创推出了太极养生杖、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十二段锦、马王堆导引术、大舞等5套健身气功新功法,进一步满足了不同人群学练健身气功的多元化選择。2018年,又编创推出明目功(青少版、成年版)、校园五禽戏(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等健身气功新功法。这些编创推出的健身气功新功法,既源流有序、功理科学、简单易学和效果明显,又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养生文化,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气功爱好者的喜爱和欢迎,在境内外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3.健身气功站点和人才建设已具规模
  健身气功站点是群众练习健身气功的主要场所,也是由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管理的基层组织。从2005年开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开始实施“和谐站点”工程,这种活动站点基层组织建设的原则是以和谐站点为主、复合站点为辅,面向广大群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公益性推广模式。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健身气功注册站点达到35314个,习练人数达4992715人;全年仅百城千村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就举办1314场,超过85万人次参与此项活动。
  注重骨干队伍建设,也是推动健身气功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之初,就从健身气功科研队伍的实际出发,组建科研队伍,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又通过开展课题招标、组织课题攻关、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在科研人才的培养和科研队伍的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使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专门设立“健身气功精英计划”这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既有效缓解了健身气功事业复合型人才匮乏的困境,也对各省培养健身气功专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此外,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每年还举办不同类型、形式多样的健身气功教学骨干、裁判员、社会指导员等培训班,培训人数和质量每年都在增加;加之推动各省区市普遍组织了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为健身气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全年,全国各级举办各类健身气功培训2016场,累计培训骨干人才260796名;截止2018年底底,已培养各级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22.8万人,裁判员队伍达2万人。
  4.健身气功赛事活动形式多样蓬勃开展
  首先,组织了全国性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从四种健身气功新功法推广以来,交流展示就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如,2004年健身气功在第五届全国农运会开幕式上进行的集体表演。2005年有11个省区市参与了全国健身气功系列展示活动;同年9月,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中国老年体协和有关省区市联合组织了主题为“科学习练气功,共建和谐社会”的展示活动,先后在北京、四川、内蒙古、山东、安徽、河北、河南、重庆、云南、上海、江西等11个省区市展开,历时3个月,各地的展示活动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规模从几百人到上千人,充分展现了练功群众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宣传了健身气功良好的形象。为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2007年组织的全国百城健身气功系列展示活动,30个省区市126个城市累计举办286场交流展示活动,参与群众约20万人。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全国各地普遍组织了不同类型的健身气功交流展示,而北京市更是把“百城千村”展示活动与迎奥运活动统一安排,使这一活动异彩纷呈。2010年8月14日,北京市在鸟巢奥林匹克景观大道组织18个区县的练功群众,举行了万人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大会,可以说是一场比较震撼人心的场面。
  百城和千村展示活动连续举办十多年,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而早在2011年9月21日的第14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上,“百城千村”活动就荣获国际奥委会首次设立的群众体育“发展与促进”奖,成为目前我国群众体育荣获的最高国际荣誉。2013年开始,全国百城千村交流展示活动增加了启程和闭幕仪式,设计了会旗并举行交接仪式,全年有27个省区市组织百城和千村活动567场,参与群众约27万人次,活动场次较往年翻了近2倍。发展到2018年,全国共举办“百城千村”交流展示活动1314场,参与群众累计达84.9万人次,活动场次和人数又实现了翻番。
  其次,全國健身气功交流赛事渐成体系。2007年在山东淄博市举办了第1届全国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有28个省区市277名运动员参加比赛。2013年,举办了第二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健身气功比赛;同期把第三届中国健身气功博览会升格为首届中国(亳州)国际健身气功博览会,将功法比赛、交流展示、现场教学、论文交流和展览展销等活动融为一体,吸引了36支国内外队伍参赛,近万人次群众观摩,探索了内外结合、双向交流的国际推广新路子。
  2014年起,全国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更名为“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比赛项目为群众日常习练的普及功法,不再进行竞赛功法比赛,同时赛会期间增加了经验交流和专家讲座等环节;同时该赛事也成为一项和全国百城千村交流展示系列活动一样贯穿全年的品牌赛事,并发展延续至今。2010年首届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在秦皇岛举办,当时有44所高校参加,其后每年举行一届;从2017年开始,由于参赛学校多达110所,开始分成普通院校组、体育专业组进行比赛,在全国高校起了很好的推广普及作用。截止2017年12月,全国开展健身气功习练活动的大中小学达到1000多所,习练人数达到100多万,占全国总练功人群的20%。
  值得一提的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体育工作,充分发挥健身气功强身祛病效果明显在助力健康扶贫中的积极作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19年专门组织开展全国健身气功健康扶贫走基层系列活动,以22个省区市585个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培训基层骨干,建立练功站点,完善组织网络,实现健康扶贫走基层系列活动省级全覆盖,计划年度培训1800多名健身气功教学骨干,建立20至30个中心站点,新建练功站点600多个,发展贫困地区练功人口3万人,切实把健身气功理论知识和功法技术送到国家级贫困县,送健康上門,引导基层习练者科学健身,让健身气功在助力贫困县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上充分发挥作用。截至2019年8月底,已在20个省区市136个贫困县开展了29站基层骨干培训活动,培训了约2400多名健身气功骨干,预计新建练功站点500个,中心站点25个。   5.健身气功科研宣传迎坚克难渐显成效
  特殊的社会背景、独特的身心文化,让很多人对健身气功存在偏见与误解。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策略在于宣传的引导和科学的阐释。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以后,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也逐渐成为扩大健身气功影响、倡导科学健身方法的一项重要引导和推广模式。为了推进健身气功的普及,扩大在全社会的正确认知,以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为依托,在全国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多学科专家队伍,使健身气功的科研力量和宣传力度有了很大加强。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之初,就按照《推广四种健身气功宣传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分四个阶段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中国体育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网站等媒体开展广泛的宣传。在以新闻媒体为主进行常年宣传报道的同时,还配合健身气功的对外宣传与交流,组织编辑制作4种健身气功对外宣传品,不失时机地在健身气功科普、培训等工作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
  2004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了《健身气功》杂志。该杂志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份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主办的国家级健身气功刊物,开设有学术天地、功法探讨、教学园地、海外传真等栏目。《健身气功》杂志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倡导科学健身养生理念,弘扬民族优秀健身文化,集权威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依托强大的专家、顾问力量,已成为广大爱好者科学习练健身气功的重要参考。2004年,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开通官方网站,探索运用互联网的形式宣传和普及健身气功,系统介绍健身气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并及时报道健身气功工作的新动态、新举措。2014年,重建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官方网站并创建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官方网站,2015年又开通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多年的实践证明,积极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宣传健身气功,既是有效落实“互联網+”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有效提升健身气功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如2018年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累计推送1260篇图文信息,平均每天发布3.5条;加之各地形式多样的网络宣传报道,2018年百度检索网络报道总量达271万次,有效增强了健身气功宣传的主动性、时效性和丰富性。近几年,在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的引导下,各省市宣传健身气功的意识普遍提升,对讲好健身气功故事,营造项目良好发展氛围,传播社会正能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研是健身气功工作的基础。多年来,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积极承担多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课题,如《健身气功习练者现状的调查研究》《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现状的研究》《关于健身气功科学理论基本框架的研究》《编创健身气功新功法》《编创健身气功明目功及其效果研究》等。同时,每年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科技攻关项目,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为健身气功事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并陆续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已陆续编撰出版《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健身气功·十二段锦》《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大舞》《健身气功·明目功》《校园五禽戏》《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走进健身气功》《健身气功二百问》《四种健身气功健身效果的研究》《健身气功导论》《健身气功发展史》《健身气功七日练》《健身气功论文集锦(2004-2013年)》等数十本健身气功专著,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健身、推动健身气功项目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通过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可以激励更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关注和参与健身气功科学研究,推动健身气功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出更多新成果。近年来,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累计举办7届中国健身气功科学论坛和4届世界健身气功科学论坛,有效提升了健身气功学术地位,团结了一大批各领域的科研骨干力量。此外,健身氣功管理中心还与一些科研院校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先后开展了国家体育总局和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的系列科技攻关工作,许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健身气功事业的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6.健身气功国际推广服务大局传播文化
  健身气功源于中国,属于世界。2006年,根据中央有关部门和体育总局党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启动了“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十几年来,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已累计组派200多个团组、900多人次、赴5大洲4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健身气功文化传播活动,逐步推动健身气功步入世界体育运动的舞台,成为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造福世界民众身心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组织系列境外教学培训,吸引更多境外民众参与健身气功。自2003年第一支中国健身气功代表团出访日本。2005年组织对外交流活动11次,出访韩国、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2006年至2009年期间,累计派出77个代表团,赴美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表演展示300多场,现场观众近7万人次;举办教学培训995场,培训学员约2.8万人次。2012年,组派27个团组106人次到2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宣传推广活动,与50个境外组织合作举办表演展示、教学培训和科普讲座等活动,并走进纽约联合国总部、在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进行表演展示。发展至2014年,举办了首期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会员协会负责人培训班和亚太地区、非洲、南美洲以及法国、日本、葡萄牙、爱沙尼亚等不同层次的教练员培训班;并搭建形成了以国际培训为龙头、以洲际培训为支柱、以国家级培训为据点的三级立体师资培训体系。2016年,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中美、中法、中英等人文交流机制框架内以及配合中国与中东欧文化交流年、东盟10+3等国家重大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2018年成功组织世界健身气功推广大会暨第三期国际气联会员协会负责人培训班、欧洲运动会大型活动、世界健身气功日、东亚峰会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等多项大型活动,并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创办并成功组织了中东欧、南欧、北欧、墨尔本等系列论坛,成为当年境外健身气功推广交流的一个亮点。   二是举办系列健身气功国际赛事活动,增进健身气功国际影响力。2006年和2007年,在北京先后举办首届和第二届国际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大会。2009年8月,第三届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在上海举办,有28个国家和地区53支代表队共362人参加。2011年9月17日,第四届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举办,有25个国家和地区44个协会组织的300多名选手参加比赛。2013年8月,首次以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名义,在境外组织的第五届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暨首届国际健身气功科学论坛在美国纽约举办。从2014年开始,已举办5届的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更名为“世界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每两年一届,奇数年由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举办。发展至2019年8月,来自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名运动员齐聚澳大利亚墨尔本,參加了第八届世界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暨第四届世界健身气功科学论坛。
  三是牵头成立国际气联,引领健身气功国际发展。致力于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是推动健身气功国际推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在2007年就发出筹备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的倡议书。2009年8月,在上海召开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筹备会,有53名代表参加会议。经过充分的准备,2012年9月21日,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州召开,共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52个社团组织的86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成立后的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以团结和发挥健身气功会员协会力量,推动和发展会员协会之间交流合作,促进和提高世界人民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组织健身气功国际比赛和活动,制定健身气功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培训和管理健身氣功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管理规定,组织和开展健身气功科研和宣传等工作。截止目前,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已有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102个会员组织。
  四、结语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首健身气功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期的发展、发展中的探索、探索中的规范,直到步入今天规范化的发展轨道,承担起服务群众健康、弘扬优秀文化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光荣使命,可以说是党的正确领导为健身气功指明了发展方向,是国家的繁荣昌盛为健身气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健身气功人要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新的契机,以“久久为功”的韧劲,进一步推动健身气功组织、培训、赛事、宣传、产业等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健身气功项目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上升,事业发展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进而为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应有的力量。
  (本文选自:健身气功 2019年05期)
其他文献
进入冬季,万物伏藏。人体需要较多的热能维持体温以御寒,适当进补一些高营养、高能量的食物,不仅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营养品中的有益成分储存于内,为来年健康打下基础。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补?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无论是食补还是药补,首当养胃,即调理脾胃,尤其是年老体弱多病者,进补前应先打“底補”。冬季底补的最佳食选是芡实,可用芡实、红枣加红糖炖汤服用,或用芡实炖牛肉、猪瘦肉食用,即可起到“底补
期刊
“五大国会议”  1953年7月,朝鲜战争虽然经多方努力停下来了,但是仍有许多遗留问题没有解决。两个月后,苏联向美、英、法三國提出,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五大国会议”,讨论缓和朝鲜和印度支那紧张局势的问题。  随着二战结束,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简称“越盟”)发起了反抗法国恢复殖民统治的“印度支那战争”。新中国没有直接向越南派出“志愿军”,但是中共中央派出的军事顾问团,一直在帮助
期刊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者越来越多。如何才能减肥成为让人烦恼的难题。其实只要用对方法,就算走路,也能轻松减掉体重。  七个走路减肥的技巧  下面就教你七个走路减肥的技巧,让你减肥事半功倍。  1. 缩小步伐以增加速度。许多人走路时习惯用大步伐,其实这是错误的方法。若你想减肥,稍微缩小步伐,效果更佳。  2. 换个地方健走。不同的路面能给身体不同的刺激,如果你习惯在柏油路或是跑步机上走路,不妨换成在
期刊
莠草  一场狂风暴雨,  摧折了许多大树。  风息了,直起身的莠草,  马上便装扮得很有风度:  “我没有弯腰,  我是中流砥柱!”  可惜,它的头上,  还沾着磕拜时的泥土。  牧归  蓝山,深处,  绿叶,似雾。  收音机里说评书,  伴羊儿叫声,飘出山谷。  黄昏时,晚花香吐,  羊儿吃得肚圆如鼓。  小羊儿找妈妈吃奶,  公羊儿将母羊追逐。  老牧人打一声口哨,  站在石头上纵目。  “一
期刊
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開国大典的礼炮声中诞生。在中央人民政府7位正副主席、5位正副总理和1位秘书长共计13位主要领导人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云和郭沫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都曾在民主革命时期亲临东北,领导、参与或见证了东北的革命浪潮。  刘少奇:领导中共满洲省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刘少奇曾两次亲临东北
期刊
编者按  1月28日,外交部派出工作组驰援武汉。工作组人员在紧要关头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空荡荡的动车,驶向疫情最为严重,同样也是祖国最需要帮助的武汉。受命于危难之际,也终将凯旋于胜利之日,肩负光荣使命的他们,是外交战线最美的“逆行人”。他们牢记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的嘱托,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发挥不怕苦、能战斗的精神,坚决做好各项涉外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忠诚、使命、
期刊
今年是新安旅行团新安小学建校80周年。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与新安旅行团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奋战了多年。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新四军一直关心和支持新安旅行团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新安旅行团(后面简称“新旅”)也积极配合新四军同日伪作斗争。  被迫转移到新四军苏北抗日根据地   1939年底,在日本诱降、英美劝降的情况下,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全面抗战中第一次反共高潮,由溶共、联共转为限共、反共,国民党军
期刊
《国语》一书,所载最早的事件为西周穆天子(公元前976—前922年在位)征犬戎,最晚者,之前学者都沿袭了三国时韦昭的说法:“下讫鲁悼智伯之诛。”智伯被诛事发生在公元前453年,事实上,书中还有一个叫赵襄子的人物在《晋语九》中反复出现,一般认为赵简子之子赵无恤卒于公元前425年,“襄”是其谥号,则《国语》所载的时间下限尚在智伯被诛、三家分晋之后近三十年以后。  壹  顾名思义,《国语》系各国之“语”
期刊
早晨的暖阳斜照在宽敞的院子里,这是云南临沧耿马县的一位傣族刺绣与剪纸传承人罕云霞的家。一见面,罕云霞便忙里忙外拿出几代人传下来的剪纸纹样,认真地为我解读其中的意思,如《五尊佛》《壁虎王子》《莲花公主》和《楠喔弄(白牛公主)》的故事亦真亦幻,广泛流传于民间。其中白牛公主的传说故事《楠喔弄》讲述了楠闲囊(白牛公主的妈妈)去河边洗衣服,在河边发现了白牛吃剩的菠蘿,又饿又渴的楠闲囊吃了菠萝后便怀孕了,而后
期刊
传说中的“避火兽”  “灾”字是“宝盖”下面一个“火”,足见人们对火灾的恐惧。据史料记载,汉代火灾频发,死伤损失惨重,让政府头疼不已,他们想了很多办法加以预防,但火灾仍防不胜防,于是就有人求助于巫术。  根据记载,汉时南越巫师曾提到一种海兽,称其为“蚩”,并说它的尾巴可以“避火”;之后有大臣上书汉武帝,称将“蚩尾”放在宫殿内就可以免遭火灾。如今看来,世间或许并没有“蚩”这样的怪兽,但“蚩尾”能“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