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就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自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兴趣;复习效率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订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订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订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一定要让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1)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2)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3)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数与式(有理数、实数、二次根式、代数式、整式、分式)、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及图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图形的认识与证明(点、线、面、角、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尺规作图、视图与投影、空间图形、圆)、图形与变换(图形的轴对称、平移、旋转、图形的相似、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统计与概率。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做,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增加复习课的色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中考数学命题,新增了开放性、探索性等实际应用题。而数学教学融入有意义的生活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为了缓解学生复习时的紧张情绪,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生活化,这是提高数学趣味性的有效途径。例如用七巧板拼图竞赛游戏,学生可用七巧板拼成各种图形,并根据不同的图形设置数学题进行解答如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全等、多边形的相似、轴对称图形等,既活跃了复习的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的思维,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灵活进行变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许多题目稍加改动,便可得到一种创新型的题目。比如,已知和结论交换一下,把定点改为动点,把结论设置成猜想等,都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复习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推理演绎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既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多元思维、发散性思维,拓展解题思路,又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熟练性、实践性。教师每节课都能依据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根据要求自己编写数学题目,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型的学生,这也是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最终的出发点和归宿。
六、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分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在复习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推理演绎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总之,对于初中生迎接中考的总复习来说,数学学科的复习可说是系统而又浩大的工程。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多、内容之广、逻辑性之强,是其他学科所不能相比的。因此,针对中考数学命题发展的趋势,更新思想,创新理念,选择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中考新题型,引导学生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可变性、发散性,做好中考数学复习,是至关重要的。
(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兴趣;复习效率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订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订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订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一定要让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1)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2)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3)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数与式(有理数、实数、二次根式、代数式、整式、分式)、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及图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图形的认识与证明(点、线、面、角、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尺规作图、视图与投影、空间图形、圆)、图形与变换(图形的轴对称、平移、旋转、图形的相似、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统计与概率。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做,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增加复习课的色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中考数学命题,新增了开放性、探索性等实际应用题。而数学教学融入有意义的生活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为了缓解学生复习时的紧张情绪,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生活化,这是提高数学趣味性的有效途径。例如用七巧板拼图竞赛游戏,学生可用七巧板拼成各种图形,并根据不同的图形设置数学题进行解答如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全等、多边形的相似、轴对称图形等,既活跃了复习的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的思维,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灵活进行变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许多题目稍加改动,便可得到一种创新型的题目。比如,已知和结论交换一下,把定点改为动点,把结论设置成猜想等,都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复习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推理演绎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既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多元思维、发散性思维,拓展解题思路,又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熟练性、实践性。教师每节课都能依据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根据要求自己编写数学题目,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型的学生,这也是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最终的出发点和归宿。
六、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分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在复习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推理演绎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总之,对于初中生迎接中考的总复习来说,数学学科的复习可说是系统而又浩大的工程。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多、内容之广、逻辑性之强,是其他学科所不能相比的。因此,针对中考数学命题发展的趋势,更新思想,创新理念,选择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中考新题型,引导学生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可变性、发散性,做好中考数学复习,是至关重要的。
(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