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豆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o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胭脂豆红色素来源于蔬菜,可溶于水,染色力强,呈色艳丽.但是,天然色素普遍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使用该色素,文中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稳定性试验,基本摸清了该色素的稳定特性,并就具体情况提出了不同的注意事项.
其他文献
通过调节酸奶的pH值,使之远离酸奶蛋白质的pI.通过离心,获得纯菌体,这样不仅在酸奶菌体计数时,避免了凝聚蛋白质的干扰,同时也对其菌体的利用和生物学研究找到了一种简便的菌
对我国快餐机械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着重讨论了在快餐业的不同发展时期快餐机械设备的特点,并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中式快餐机械设备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中式快餐
在食品样品中加入体积分数60%高氯酸溶液去蛋白,过滤后进样检测叶酸.流动相选用pH3.5,体积分数12%的乙腈,浓度50mmol/L的KH2PO4溶液.流速为1 mL/min,经ODS c18柱分离(柱温为4
噻莝兰法主要用于动物细胞的生物学及医学研究.文中尝试对该方法进行改进,以建立一种适用于在含壳聚糖不溶物的发酵液中菌数统计的新方法.对实验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表明,原方
筛选到一株根霉(Rhizopus sp.)菌种作为酒酿酿造菌种.通过对酿造条件的初步研究,提高了酒酿固形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特别是酒酿中γ-亚麻酸(GLA)的含量.酒酿固形物中γ-
对以玉米粉代替玉米淀粉生产中温α-淀粉酶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补料工艺和用玉米粉代替部分玉米淀粉作培养基的发酵生产试验,平均提高发酵单位11.2%,吨综合生产成本降低6.5%.
试样经70%乙醇水溶液分离可溶性单糖和低聚糖后,于100℃下的2.5 mol/LH2SO4溶液中回流水解90 min,使活性多糖(β-D-聚葡萄糖)水解成葡萄糖,在自动电位滴定仪上与定量的碱性Cu
通过对臭氧流量、废液pH值、反应温度、氧化时间4个因素的实验摸索,得出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酒精废液单因素影响的基本规律.以最佳条件组合:流量0.10 m3/h,pH9.0,时间90 min做
研究了酶解法提取米糟中蛋白质的工艺条件.不同蛋白酶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碱性内切蛋白酶的提取效果最理想.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蛋白质提取的最优条件为:酶量1%、液固比1∶4、反
研究了采用尿素包合法从豆油脱臭馏出物中浓缩α-生育酚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包合效果的4个因素的不同水平进行了优选,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