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有群“80”后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w275245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学校聘用了一批八零后老师,安排在低段,承担一、二年级语文、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去年,我正好任一年级三个班的美术和写字课,并与低年级办公室相邻,日子久了,我对这几个八零后小老师,有了很深的印象,感触颇多。
  去年九月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特别多,每个班高达九十多人,教室里从讲台一直到后墙,坐满了学生。开始几天,放学站队都得花一节课的时间,不是往北走的找不着队,就是南队的同学跑到了北队里,北门口的家长,接不到孩子,赶紧往南门口跑,南门口的家长呢,又往北门口跑。两门口值班的老师,常常截住一大帮孩子,等着家长领。我很是为几个小老师着急,他们什么时候可以把这么多的小调皮制服了,让他们能够很快站好队、入对门呀?
  其实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一个星期后,我走进各个班,就发现孩子们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看不见吃东西的了,坐得住冷板凳了,不往地上扔纸了,桌面上的东西也都知道放在什么位置了。教室里桌子摆得整整齐齐,地面擦得可以照见人影。孩子们写起字来,一撇一捺也都知道写在田字格哪个位置。尤其是放学站队,从我办公室门前过,听不到一点儿叽叽喳喳说话的声音了。南队站右边,北队站左边,不用老师再指点,很快就可以站好了,小队长队前一声“稍息,立正”,孩子们的两只小胳膊,齐刷刷放到身体两侧,身体挺得倍直,用不了两分钟,队站好了,一到这时,我就喜欢到门口看,三个班的放学队,两百来个六、七岁的孩子,一个个挺胸抬头,站满了楼前的甬路,一起用那稚嫩的童音喊着“老师,再见”,那场面真让人欣喜。真不知几个小老师,各用什么魔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班上近百个孩子,管理得服服帖帖。
  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多数是以前教过的学生家长,彼此都很熟悉,过去是聊儿子女儿,现在见面又开始说孙子孙女,不停地夸老师管得好,孩子上学后懂事多了,在家知道帮大人擦桌子扫地了,连星期天都惦着上学,说在家没意思。喜悦之情,真是难以言表。
  我是教语文出身,自然而然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呀,板书书写和作业设计等格外关心。课下也愿意和他们交流交流。我发现这些小老师都很有思想,能够把冀教版和人教版的不同之处、教材难易程度、教学任务重难点区别,甚至一个生字的书写笔顺差别,都能说个头头是道,并且有自己的见地。我从中对。年级教材也了解很多,受到很多启发。有时候真盼着自己再年轻几岁,也去尝尝教一年级语文的滋味。
  她们干起活儿来,那个爽快麻利劲儿,也让我很欣赏。一般开学初都有很多需要上交的资料,任务布置下来后,几个人一分工,有的负责设计图纸,有的负责查阅资料,有的负责打印,一个星期工夫,上交资料全部搞定。再过一个星期,一学期的各科作业也全部设计复印完毕,每个教室作业桌上,摆满了一摞摞厚厚的作业。
  我用电脑打篇文章,吭吭嗑嗑要一两个小时,还累得头昏眼花,可人家电脑玩得那个溜哇,手指在键盘上飞个不停,连说带玩就把工作干了,真让我望尘莫及。学生课堂上的作业,写完就放在桌子边上,然后就写别的作业,老师拿着笔巡视到跟前,随手把作业判了,有问题的就手把手地给学生指出来,让学生及时改正。一节课下来,学生作业写完了,老师也批改完了,师生都轻轻松松,下节课该干啥干啥。只是苦了老师,一节课要在教室里转几圈。不过几个小老师根本不在乎,说这样可以减肥,保持身材苗条。瞧瞧,人家完全把工作当成了一种享受。
  我在学校工作这三十年里,称呼不断变化,除了普遍称呼杨老师之外,从开始工作时的小杨,到十年前的杨子,再到这十年后的老杨,平均每十年称谓就发生一次变化,我也心安理得地接受,可是这拨小老师进校后,却称呼我“杨姐”,一开始,我很不好意思,说心里话:我女儿也是八零后,比你们小不了几岁,做你们的阿姨还差不多,叫姐不是乱了辈分了吗?但小老师们嘴那个甜啊,见面就是一声“杨姐”,久而久之,我也就习惯了,感觉自己真的年轻了,还能在学校里跟她们一起干几年呢。
  这些八零后小老师花起钱来也够冲的,个个都是“月光族”。经常周末带着孩子到供销大厦“潇洒走一回”,把孩子放到大厦娱乐场,自己和同伴轻松地去逛商场,临了再和孩子伙伴们到肯德基搓一顿。几乎每月都有银行给她们寄过来的信用卡消费清单。
  走进她们的办公室,经常会有一盒盒的饭菜,争着让你品尝。一问,说是新从网上学来的,那色香味还真不亚于专业厨师水平。哪个季节吃啥菜可以健康美容,个个都说得头头是道。吃得要健康,穿得要时尚,是她们的口头禅。女儿说我做菜又烂又咸,就会那几样,之前我还不服气,现在想想,每天一下班,就为吃啥饭发愁,为什么就不动动脑筋,也学学人家,尝试尝试新的东西呢?这批八零后,可真是不简单呀!
  我最喜欢看周一升旗的情景。四十多名教师个个穿得鲜艳亮丽,尤其是这些小老师,人人打扮得青春时尚,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精精神神地站在一千多学生后面,让人觉得是那么有活力,有朝气,有奔头。连我们几个岁数大些的老师都不知不觉受到感染,仿佛年轻了许多,也经常为穿哪件衣服,如何搭配让自己更有精神,而费番脑筋呢。
  小老师们玩起来更想得开呢。逢节假日,几个人一商量,带着孩子,租辆车逛北京去了。这次是北京动物园,下次爬长城,再下次去天津水上公园、唐山凤凰山、李大钊烈士陵园、遵化清东陵、蓟县黄崖关、盘山等等,反正一次一个地方。回来把拍摄的照片、录像往电脑里一放,制成电子相册,让大家欣赏,看了真是让人羡慕。唉!小老师们一年去过的地方,要比我这半辈子都多。
  这就是我所见识了解的八零后,一群敢想敢说敢干,活得潇潇洒洒的年轻人。
其他文献
老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顾名思义,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感化,教育,培养学生,把一块块璞玉雕琢成闪闪发光的宝石。而在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学生调皮捣蛋的时候,有些人认为学生闯祸,应进行严厉的批评,这样才能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而我却认为,闯祸不一定是坏事,教师对待闯祸采取的一味责罚的态度,也许会扼杀孩子们的一次创新。  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雷德小时候为了了解狗的身体构造,解剖掉了校长的一只宠物狗
期刊
杰克是一个普通邮差,但是,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不止是传递信件,他还要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聪明的杰克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话,诸如“享受生命每一天…何不笑口常开”“别再烦恼”“有你,别人是幸福的”……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把这些留给他们。他走到哪里,就把快乐的种子撒播到哪里。因此,大家都喜欢杰克的造访。  转眼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杰克一心想从戎报国。然而,却因年
期刊
张贴形形色色的“红星榜”,是班主任普遍采用的一种激励手段,通常谁表现好,就奖励一面小红旗或一颗小星星。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要让“红星榜”形成持久的刺激并不容易。如何将这项工作做细、做实?我进行了探索、研究、创新。以下是我所作的尝试:    一、精心设计巧命名    开学初,我布置了四张“红星榜”,给它们穿上粉嘟嘟的外衣,并起了个富有竞争色彩的名字——“小擂台”。为什么准备四张呢?这是创新的亮点
期刊
听过陶继新老师一次主题为“打点幸福人生”的演讲之后,我便对这位朴实热情、虚怀若谷而又淡泊名利的教育专家心怀崇敬。于是每次逛书店便特别留心他的书。今天读完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一下改掉了每个周末雷打不动逛商场的习惯,因为我要静下心来梳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动和启示,并以此来督促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一、让读书与写作化为隐形的翅膀    在这本书的自序中,陶老师简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陶老师从
期刊
“天下最小的官,承担着天下最大的责任”,这就是班主任的真实写照。担任班主任工作不到三年的时间,却深刻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纷繁、复杂、琐碎,甚至有时候调侃自己成了“保姆”,但是我认为它是最神圣的工作之一。要想当好班主任,就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感知他们心灵中的秘密,其中对于那些“调皮鬼”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与其相处沟通。  在将近50个人的集体中,有些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调皮捣蛋,打架骂
期刊
现在比较流行“80后”“90后”的说法,套用这个说法,我就是“70后”了,和改革开放同龄,如今三十有余,却常回忆童年的趣事,尽管当年条件有限,但存于心底的那份快乐却回味无穷!    育红班    我四岁之前是在和小伙伴们的疯跑玩耍中度过的。直到四岁半的时候,突然有一天父母让我们兄妹三人去上育红班(现在的幼儿园),姐姐比我大三岁,哥哥比我大两岁,我们都在一个班里。因为村里的妇女大都没文化,没人能当老
期刊
雅纯在佛光丛林学院念书,对训导老师非常不满,总是抗拒并排斥老师的要求与言教。  一日,院长星云法师将她找来,问道:“听说你对训导老师不以为然,说说看,你对她有什么不满?”  雅纯抓住机会,开始数落老师的不是,一说就是半个小时。法师并没有因忙而打断她,却不断要求雅纯再举几个例子,直到她想不起来还有什么例子时,法师就说:“你讲完了,现在可以换我讲了吗?”  法师说:“你的个性是属于黑白分明、疾恶如仇的
期刊
“城中桃李怨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词人在遥远的宋代就已经看见这溪边的白花了。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吟诵着诗句,携妻带子,来到了初春的田野,去寻找春的使者——荠菜。  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才是二月下旬时光,田野里就春意浓浓了。和煦的风暖暖地摇醒枝条,催开了叶苞,也吹动了淙淙的溪水。  记忆中的荠菜通常紧贴地面,三个一簇,两个一堆,叶片绿中略紫,叶瓣有的呈椭圆形,有的长条形,边缘多是锯齿状,长大的荠
期刊
活动过程:    一、心灵视窗——认识我自己    1 自尊小测验  (阅读下面的题目,根据自己情况作出选择,圈出最适合自己情况的数字,①表示“非常符合”,依次程度递减,④表示“很不符合”)  1 我感到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线上。①②③④  2 我感到我有许多好的品质。①②③④  3 归根到底,我更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①②③④  4 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①②③④ 
期刊
夸奖是老师和家长常用的一种激励措施,巧用夸奖,能激发孩子“做好人”的愿望,起到很好的教育激励作用。  2009年第1期《班主任之友》刊发了郑群英老师的《警惕“表扬”的八大误区》一文,读后受益匪浅。用心才能创造感动,感动于郑老师的爱心与细心。回顾反思自己的教育,再论表扬的误区及对策,与郑老师交流。    误区一:对人不对事,含糊其辞    分析:常用表扬语有“你真棒”“好样的”“真佩服你”“不错,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