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表扬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夸奖是老师和家长常用的一种激励措施,巧用夸奖,能激发孩子“做好人”的愿望,起到很好的教育激励作用。
  2009年第1期《班主任之友》刊发了郑群英老师的《警惕“表扬”的八大误区》一文,读后受益匪浅。用心才能创造感动,感动于郑老师的爱心与细心。回顾反思自己的教育,再论表扬的误区及对策,与郑老师交流。
  
  误区一:对人不对事,含糊其辞
  
  分析:常用表扬语有“你真棒”“好样的”“真佩服你”“不错,你给了我们一个惊喜”等等。
  当孩子表现出令人满意的行为时,这些表扬语的落脚点是孩子本人,弊病是以偏概全。经常这样表扬,容易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值得表扬的不是事情,而是我这个人很棒,听多了这样的表扬,孩子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批评的骄横心理。
  对策:对事不对人,具体到位
  把表扬的落脚点放在孩子做的事情上,表扬孩子做某事的动机及好的影响。比如“你把自己的床铺得很整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了妈妈的负担,整个家也漂亮了。”经常这样表扬,孩子就知道,他受到表扬只是因为某件事做得好。
  
  误区二:只知其然
  
  分析:只表扬了孩子表现出的行为结果,忽视了产生结果的原因。经常这样表扬,孩子容易学会投机取巧。
  对策: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表扬孩子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得到表扬。比如:“你按时、独立完成了作业,质量很高,为此表扬一次,奖励你一面红旗。”经常这样表扬孩子,会有效巩固孩子表现出的好行为,事半功倍。
  
  误区三:频率失当
  
  分析:频率失当表现为前松后紧或中间紧两头松。其结果是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对策:表扬频率,前紧后松
  在开始养成习惯时,要抓典型,抓时机地表扬,从不同侧面表扬。比如:为了督促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要表扬不同孩子认真听课的习惯,如“你上课坐得真端正。”“你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你上课从不乱说闲话,听讲认真,带动了周围的同学。”然而当孩子学会了一种新行为并理智地实施这一行为时,不要每次都给予夸奖,要拉大夸奖的时间间隔,实施间断性或随意性的夸奖。
  
  误区四:标准不一
  
  分析:对同样的好行为,表扬的标准不一样会损害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公正行象,削弱表扬的功效。比如同样表扬孩子拾金不昧的行为,这次你用口头表扬的方式,下次你用物质奖励的方式,在孩子眼中都是不公平的。
  对策;标准一致
  对同种性质的学生行为,老师的表扬要前后一致。如若需要特别看待,一定要跟学生说明原因,使孩子心服口服。
  
  误区五:表扬范围太大
  
  分析:这更多的表现在家长表扬孩子时。家长往往把孩子的优点逢人就说,容易滋长孩子的虚荣心,自以为是。
  对策:限于熟悉的人
  表扬孩子的行为不要到处张扬,仅限于了解孩子的人或彼此熟悉的人为好。
  
  误区六:表扬随意
  
  分析:很多时候表扬是口头表扬,形不成足够动力以让孩子追求下一次表扬,其作用微弱。
  对策:表扬点要承前启后
  要考虑让这次表扬成为孩子追求下次表扬的基础,形成系统。教一年级时,我采用表扬的交换制度。学生每获得5个贴画,就可换一支铅笔,每获得4支铅笔,老师就奖励一本书。书是家长悄悄买给老师的,孩子不知道,老师在书上写上奖励的话。这样的表扬有痕迹可循,能刺激出更多更好的习惯。
  愿每一位老师用心表扬孩子,远离表扬误区,用表扬搭起孩子远航的风帆。
其他文献
每天清晨,当清脆的鸟声把我从梦中叫醒,推开窗户,正对面是蓝蓝的天底下的巍巍白塔,右边映入眼帘的是钟楼。清爽的春风带来花朵芬芳的气息——感谢上苍,又赐予了我美好的一天!  吃过早饭,我精神抖擞骑着自行车去学校上课。孩子们睁着大大的眼眸听我传道授业解惑……每当走在喧闹或清静的校园中,听到有学生亲热而尊敬地叫我“老师好”时,我十分有成就感。感谢命运,让我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夜幕降临,天空中繁
期刊
老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顾名思义,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感化,教育,培养学生,把一块块璞玉雕琢成闪闪发光的宝石。而在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学生调皮捣蛋的时候,有些人认为学生闯祸,应进行严厉的批评,这样才能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而我却认为,闯祸不一定是坏事,教师对待闯祸采取的一味责罚的态度,也许会扼杀孩子们的一次创新。  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雷德小时候为了了解狗的身体构造,解剖掉了校长的一只宠物狗
期刊
杰克是一个普通邮差,但是,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不止是传递信件,他还要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聪明的杰克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话,诸如“享受生命每一天…何不笑口常开”“别再烦恼”“有你,别人是幸福的”……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把这些留给他们。他走到哪里,就把快乐的种子撒播到哪里。因此,大家都喜欢杰克的造访。  转眼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杰克一心想从戎报国。然而,却因年
期刊
张贴形形色色的“红星榜”,是班主任普遍采用的一种激励手段,通常谁表现好,就奖励一面小红旗或一颗小星星。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要让“红星榜”形成持久的刺激并不容易。如何将这项工作做细、做实?我进行了探索、研究、创新。以下是我所作的尝试:    一、精心设计巧命名    开学初,我布置了四张“红星榜”,给它们穿上粉嘟嘟的外衣,并起了个富有竞争色彩的名字——“小擂台”。为什么准备四张呢?这是创新的亮点
期刊
听过陶继新老师一次主题为“打点幸福人生”的演讲之后,我便对这位朴实热情、虚怀若谷而又淡泊名利的教育专家心怀崇敬。于是每次逛书店便特别留心他的书。今天读完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一下改掉了每个周末雷打不动逛商场的习惯,因为我要静下心来梳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动和启示,并以此来督促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一、让读书与写作化为隐形的翅膀    在这本书的自序中,陶老师简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陶老师从
期刊
“天下最小的官,承担着天下最大的责任”,这就是班主任的真实写照。担任班主任工作不到三年的时间,却深刻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纷繁、复杂、琐碎,甚至有时候调侃自己成了“保姆”,但是我认为它是最神圣的工作之一。要想当好班主任,就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感知他们心灵中的秘密,其中对于那些“调皮鬼”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与其相处沟通。  在将近50个人的集体中,有些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调皮捣蛋,打架骂
期刊
现在比较流行“80后”“90后”的说法,套用这个说法,我就是“70后”了,和改革开放同龄,如今三十有余,却常回忆童年的趣事,尽管当年条件有限,但存于心底的那份快乐却回味无穷!    育红班    我四岁之前是在和小伙伴们的疯跑玩耍中度过的。直到四岁半的时候,突然有一天父母让我们兄妹三人去上育红班(现在的幼儿园),姐姐比我大三岁,哥哥比我大两岁,我们都在一个班里。因为村里的妇女大都没文化,没人能当老
期刊
雅纯在佛光丛林学院念书,对训导老师非常不满,总是抗拒并排斥老师的要求与言教。  一日,院长星云法师将她找来,问道:“听说你对训导老师不以为然,说说看,你对她有什么不满?”  雅纯抓住机会,开始数落老师的不是,一说就是半个小时。法师并没有因忙而打断她,却不断要求雅纯再举几个例子,直到她想不起来还有什么例子时,法师就说:“你讲完了,现在可以换我讲了吗?”  法师说:“你的个性是属于黑白分明、疾恶如仇的
期刊
“城中桃李怨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词人在遥远的宋代就已经看见这溪边的白花了。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吟诵着诗句,携妻带子,来到了初春的田野,去寻找春的使者——荠菜。  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才是二月下旬时光,田野里就春意浓浓了。和煦的风暖暖地摇醒枝条,催开了叶苞,也吹动了淙淙的溪水。  记忆中的荠菜通常紧贴地面,三个一簇,两个一堆,叶片绿中略紫,叶瓣有的呈椭圆形,有的长条形,边缘多是锯齿状,长大的荠
期刊
活动过程:    一、心灵视窗——认识我自己    1 自尊小测验  (阅读下面的题目,根据自己情况作出选择,圈出最适合自己情况的数字,①表示“非常符合”,依次程度递减,④表示“很不符合”)  1 我感到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线上。①②③④  2 我感到我有许多好的品质。①②③④  3 归根到底,我更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①②③④  4 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①②③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