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记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記得多年前,我在昆明上河会館的画室中专心画一只大鸟,突听窗外的空中一阵羽翅的朴腾,走到阳台一看,院中竟有两只美丽的孔雀从天而降!
  两只孔雀一蓝一綠,拖著长长招展的羽毛在院中流连,并沒有想要飞走的意思。原來这是有人从西双版納帶來送給我们临居隔壁的原昆明老市长的礼物,彼時逢春城迎来世博会,天翻地覆灰飞烟灭,一个城市转瞬成了见不到绿的大工地,两只孔雀过不得老市长家的水泥院子的日子,径自跳牆跑到我们这有花有草魚游狗跑的会馆院里来了。大約老市长已经饲养得不胜其烦,见我们面露喜爱,便转手交代寄給了我们。自此孔雀在会馆安了个窩,客人少时便放它们出来活动,我也乐得搬把椅子坐在水池边看两只大鸟游走在院中,时而悠然踱步,时而跃上高杆,水池暗影中金色的錦鯉缓缓地转动身躯,只有忠誠的狗儿happy焦虑地吐出舌头,它只等太阳落山时听我一声号令,把这兩只主人的新宠赶回笼子[表情]那兩年,我总是从昆明上河会馆出发,起身去往从未嘱目的他乡別处。从外面的世界归来时,院子里会响起我更換的新乐曲,那是我帶回給故乡新的声音!日子匆匆而过,Happy和两只大鸟歪头认真享受地倾听苏格兰风笛或印度萧声的情景是我关于昆明的最美好記忆的画面。
  孔雀臭美,是爱显摆与出头的角色,有时为求得爱侶欢悦和路人青睐,甚至不惜拼尽全身家?毛色,情急之下,也顾不得一个露怯的后背与现丑的屁股亮在了明处。如此看来,孔雀真是随时自我感觉良好又毫无半分自知之明的傢伙。总之这內外分裂的物种,观察并与之相处是非常有趣的体验。孔雀的脾气暴燥与其优雅的外表不符,孔雀的嗓音更是不敢恭维,它粗旷的鸣声尤其在夜间欢歌的声色场所足以令人扫兴魂飞魄散!記得后来我将孔雀移至创库,专门为其修了一角小花园,置于一偶供众人观赏。不巧的是,这个位置与我们的临居,也是做一些文化活动的諾地卡艺术中心的舞台仅一窗之隔,我家那孔雀,每毎音乐响起便侧头傾听,并做享受狀,间或投入时也应合几嗓,往往惊吓了众人!是年我在北京,隔壁的主持小吴來电兴师问罪的投訴:該机构好不容易找来资金,办了个文化音乐周,请来几位著名的詩人与歌唱家献艺交流。但每每兴致高涨尤其是女高音优美的歌声婉转时,我家那討厌的鸟儿把持不住会自作多情地发出破坏性的动靜,毀了整个活动!我当然只得连忙抱欠,說了不少对不起!同时作为孔雀的管理员,也不免作些向內的解釋:我以为这孔雀也算个居民,原本就住在那里。不论你是否喜欢,终要发出声音,只不过鸟不与人同,但不知何时不该发出声响,只晓得为美而生!为自身与周遭的感动而鸣。大家感到不爽,說到?还是人的问题。
  后来孔雀搬了家,搬到画家老唐收养它的滇池边去了。我们也搬了家,离开了创库十一年前搬到北京去了。有一只孔雀误食了花肥而亡,我们将它埋在昆明西郊的玉案山上。另一只还活着,它算是个老英雄老傢伙了,与一群土鸡和老唐的工人老黃师为伴,什么时侯我应该去看看它呢?
  孔雀的故事渗透着过去在昆明的日子,那是开动马力在云南寻求改变的岁月。在云南做事情并不容易,有时你面对温吞、麻木和迟钝就像在石板上种菜,不会有半粒收成。在云南灿烂的阳光下,伴随而至的经常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这种绝望和悲观的感受,有时却能给你另外一种观察和思考现状的位置与角度。其实人可以有好多种活法。有时你不妨参考一下孔雀,活得可谓自在:离热闹和中心越远,反而离内心更近。
  从夏天到秋天,我好几次往返于北京和大理,用回忆来写出和画出孔雀,一个自闭的游戏。用两只孔雀的故事来慢慢篡改窗外的世界。
其他文献
5月21日在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举办谭平新作展。  谭平是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及教授,同时又是国内抽象艺术创作最重要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备受国内外艺术界关注,此次展览包括他近几年创作的素描和丙烯作品,也是他继中国美术馆“1劃”展览之后,又一次与观众的直接对话。  谭平的艺术创作经历了多样的时期,从国内到国外,从具象到抽象,但无论是哪个阶段、哪个时期,艺术创作始终是谭平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正如他所言“
期刊
王蓬谈1984年创作的中国首件裸体行为艺术作品 林似竹  在1994年,裸体行为艺术尽管遭到政府的封杀,却形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作品包括马六明的《芬·马六明午餐》,张洹的《十二平方米》和《六十五公斤》,以及朱冥的《1994年5月14日上午11点》和《1994年5月14日下午1点》。这些作品是产生了丰富行为艺术的“85新潮”的自然延续。而王蓬在1984年,也就是1994年中国裸
期刊
我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有几千年的历史,有多种多样的品种和门类。就材质而言,自远古时代陶器和崖壁上的绘画出现之后,陆续有刻在石头和砖块上的绘画,有绘制在洞窟和墓室墙壁上的绘画,有布质和纸质的绘画,等等。我国绘画中的色彩,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吾国古代绘画,多五彩兼施;然以丹青为主色,故称丹青。唐宋以后,渐向水墨发展,而达以墨为绘画之主彩。”(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在“水墨为上”的
期刊
沙龙时间:2013年6月22日(周六)15:30-17:30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红一号D座前波画廊  贾方舟:蔡锦在央美进修的两年中,预示出多个发展方向,最后她选择画《美人蕉》。借助于美人蕉这个生命体以表达自我内心的一种生命体验,在美人蕉上投射自己的影子,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的载体。把她今天的作品和早期的联系起来看,语言没变而图式变得抽象了,很明显是在原有美人蕉细节上一步步升发
期刊
国内美术学院的教育从造型中心主义的模式中走出来,是其开始向当代身份转型的标志。把“形”画准,固然是基础,但美术的意义更在于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和内心深处的意识,而不仅仅停留在描摹现实的客观形态。  当代艺术样态多变,其中材料应用观念的解放以及材料背后的方法论创建是进入当代性创作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如果艺术以往总是在文学、哲学之中寻求出路,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材料使得艺术获得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空间
期刊
2013年西湖艺术博览会上展出了张尧、郭达平、李富、李谟中、肖爱华五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这五位艺术家分别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进行艺术创作。他们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却有着类似的地域体验,五位画家不约而同的以风景为素材进行对艺术的体验。最终呈现出志同道合的价值取向。艺术家对自然的崇尚与关照以及对经典的严谨态度铸造出“道行天下”的精彩。身为中国当代著名陶瓷艺术家张尧再次展出他的跨界油画作品,从某种“另类”的
期刊
"2015亚洲艺术双年展"将于9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由国美馆研究员黄舒屏担任策展人,本届双年展以「造动」为题,反映当下亚洲涌现的不安氛围,以及艺术家在创作走向上以行动突破现状的趋势。艺术家走向现实的社会,也更多地参与在历史的反省和创造中,投入亚洲当下问题的提出和回馈。这些趋向热烈响应新时代的个人价值,创作者以自我实践的感性创造力来翻转机制,开启改变的契机,这代表着亚洲新文化体系的再思和创造,已汇
期刊
20世纪初叶,在寒冷的北方——俄罗斯,由于沙皇的极权统治和日俄战争的惨败,俄罗斯率先开启了后来称之为新文化变革巨浪的——白银时代。诞生了阿克梅主义的主将曼德尔施塔姆和普希金等艺术大师。奏响了俄罗斯文艺复兴的前奏。随后,1917年发生20世纪历史影响深远的(需要重新认识和研究) “十月革命”。使俄罗斯徘徊在了莫名的历史漩涡中。二战后,兴起于美洲大陆的年轻国家——美国,60年代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最为重
期刊
“北京老炮”是近年文艺圈对参与了80年代文艺活动艺术家的戏称。意谓老“革命”里有成就的将士。在“85美术”思潮30年之际,各地纷纷有纪念和缅怀那个年代的展览活动和文献资料问世。引发文化界对那场狂飙突进文化复兴运动的集体追忆。  朱金石,70年代在艺术界就崭露头角,先后参加过星星画会等重要的展览和活动。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康定斯基等大师的作品后便义无反顾与周迈由、马克鲁、张伟、赵刚等开始了抽象绘画的探
期刊
踱金时代?不就是土豪的年代吗?沒錯,金是一样的金,豪也是真正的豪,我们中国人当代生活现实其实是为这个時代真正实实在在地贡献了一个"土"字!在当下这份资本权贵光鮮恢宏无畏的豪气与排场面前,文化大抵紛紛改变了用场。过去,文化对于社会和生活起码可以当块遮羞布,是赤裸裸的欲望和人世苦乐的转化与掩飾,无论在优雅溫情或悲壮离乱的年代,文艺甚至可能是慰籍人心的良方;而今天,政商社会与日常生活变得愈发地无知无恥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