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 再度演绎精彩风景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9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西湖艺术博览会上展出了张尧、郭达平、李富、李谟中、肖爱华五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这五位艺术家分别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进行艺术创作。他们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却有着类似的地域体验,五位画家不约而同的以风景为素材进行对艺术的体验。最终呈现出志同道合的价值取向。艺术家对自然的崇尚与关照以及对经典的严谨态度铸造出“道行天下”的精彩。身为中国当代著名陶瓷艺术家张尧再次展出他的跨界油画作品,从某种“另类”的角度呈现出个人对“风景”这一永恒题材的领悟。
  张尧
  1963年生于贵州省清镇市,
  1980年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
  1984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
  1988年至1991年在贵州省第二轻工业学校工作,
  1991年至2001年在山西师范大学工作,
  2001年至今在湖南工业大学工作。
  现任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全国首届陶艺展评委
  中华陶瓷艺术大师联盟副主席
  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创作研究员,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陶艺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陶艺协会会长,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陶艺术委员会主任,
  多次参加国内外陶瓷艺术展,并获金、银、铜等奖项。
  随中国陶艺家代表团出访荷兰、西班牙、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韩国、俄罗斯、土耳其、拉托维亚等国家。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陶瓷博物馆、四川省美术馆、宁波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家协会、上海角王画廊。作品发表于《ceramic and glass》(捷克)、《陶艺》(台湾)、《装饰》、《美术观察》、《中国陶艺家》、《中国陶艺》等杂志。
  郭达平
  侗族,字若驹,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85年至今任教于贵州师范大学。曾任美术系主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2004年受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邀请赴俄罗斯研修油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粉画艺术委员会主任,贵州省陶艺协会副会长。作品入选第七、八、九、十一届全国美展及国内外重要画展;曾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贵州省首届政府文艺奖,2009贵州省美术大展金奖。作品被深圳美术馆·文化部·中国陶瓷博物馆·亚洲美术·西湖艺术博览会等艺术机构·画廊及个人收藏。
  李 富
  生于1965年,1987年7月大学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2007年7月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研究生毕业、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新闻出版编审、人们美术出版社艺术专家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五莲画院名誉院长。
  随笔—李富
  画画是我这辈子注定要做的事儿,也是一生的心事。从开始画画到如今的行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心事;从现代到后现代(现代之后),时间变了,心事、情感、兴趣、感悟、语境、心态、行为及思考的问题、关注的点和面也随之在变化着。个体的追求和探索是与整体的时空相连接的、同步的,当然,超越时代独行其道也是必要的。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是因其意识上、精神上、创造上、探索上的新颖性和开创性及时代性特征而言。艺术的行为是狂人的行为,是勇敢者的行为,是敢于在寂寞中永不言败者的行为,是与时空比高低者的行为,是大智若愚者的行为。心事自身本是艺术的问题,而艺术的探究和行为也是解决人类自身本有的和未解的心事。心行其内,意其表。意为引线,究其内、明其理,理在独辟蹊径。世间无理、而理从无中出。只有有心者才能悟其理、掌其心。心如神如魂,而心和魂是自然的气和质,合二为一者得心事、明心智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而我的追求就是能每天画画,让自己的心时刻融入时空中、自然中、梦幻般的精神世界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我则兼有之。我喜欢自然的朴实和美丽,喜欢时空延伸的空灵之音,喜欢文明给予人类的智慧和五彩斑斓的世界,喜欢静雅而天籁般的情境,也喜欢那变化无常的后现代主义的时空。我喜欢在深夜中思考,也喜欢在喧哗的世界中寻找自我,在看和思之中去辨明去向并去寻找自我的追求和梦想—那就是:让自己的艺术在不断的时空延伸中得到升华.
  李谟中
  1972年出生于湖南冷水江,毕业于湖南师大,现为湖南株洲职工大学美术教研室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委员,湖南高等教育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株洲美术家协会理事,株洲油画研究会会长,2000年被湖南文联、美协评为湖南十大杰出中青年美术家, 2010年被世界艺术网评为中国油画最具人气、最值得收藏与关注的艺术家前500位, 美术报整版报道。作品多次发表于各种专业学术刊物。作品参加北京瀚海国际、北京水墨丹青并拍卖成功及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
  肖爱华
  湖南新化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
  绘画作品注重微观之美的研究,笔下的景物含蓄优雅,兼有诗意之美。
  2012年8月油画作品《晓风桐华》入选
  2012中韩现代美术交流展 韩国首尔
  2012年5月北京奥易京画廊对画·对话—当代油画名家邀请展 中国北京
  2010年6月在湖南长沙举办三人油画联展《寻找》 湖南长沙
  2010年5月在山东济南举办个人油画展《微观之美》 山东济南
  2009年7月在山东济南举办个人插画展《爱·在路上》 山东济南
  2009年7月插画作品《周南》入选十一届全国美展 黑龙江哈尔滨
其他文献
生命的绽放——夏青
期刊
随着近年来世界顶级建筑师在国内的大量实践,本土建筑师在国际建筑业的声名远扬,建筑设计行业越发为国人所关注和尊重,2012年底中国著名建筑师试水保利秋拍,首度亮现当代中国艺术之国际知名设计师作品专场即晒出完美成绩单,成为拍卖市场的一大亮点,并引发关于建筑手稿和模型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的全新思考,热力一路传递,席卷至今年春季!  2013年保利国际拍卖现当代艺术部将在当代中国艺术之国际知名设计师作品专场
期刊
2013艺术北京博览会于5月3日圆满幕。社会名流等各界人士都齐聚“艺术北京”,使“艺术北京”成为2013年艺术界最受瞩目的艺术盛事。  今年艺术北京博览会的展出规模近20000平方米,依旧划分为当代艺术展区和经典艺术展区,参展艺术机构176家,展出作品类别涵盖油画、版画、素描、雕塑、装置、影像、中国书画、当代水墨、瓷器、家具、珠宝等。  香格纳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公社、常青画廊、前波画廊、
期刊
偶然性的效果在油画和版画中有很大的不同。两者都与无意识相关,油画是在身体动作的运行中留下偶然的痕迹,版画则是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程序错误”产生的痕迹,同时,这种效果也是媒介本身的结果。媒介本来没有独立的意义,在传统艺术中,媒介只是作为再现对象的最基本的条件。媒介决定形式,形式构成再现,媒介很少在再现中发挥直接的作用。谭平的作品是以媒介为语言,在媒介与精神之间搭建一种关系。  媒介所产生的效果是由媒
期刊
4月12日下午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拉开序幕。参展艺术家有邓国源,雷尼·霍夫曼,约尔格一伊门道夫,昆特·约克,克莱门斯·帕什,孙鹏,丽莎·史莱克,付帅,徐书瑞,周旭帆。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施明贤博士在开幕式上发言说:“德中文化合作涵盖了今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院校合作到两国学者间的对话,从媒体从业者的交流到音乐、芭蕾、戏剧或者文学领域艺术创作者间的合作。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来到柏林
期刊
5月21日在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举办谭平新作展。  谭平是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及教授,同时又是国内抽象艺术创作最重要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备受国内外艺术界关注,此次展览包括他近几年创作的素描和丙烯作品,也是他继中国美术馆“1劃”展览之后,又一次与观众的直接对话。  谭平的艺术创作经历了多样的时期,从国内到国外,从具象到抽象,但无论是哪个阶段、哪个时期,艺术创作始终是谭平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正如他所言“
期刊
王蓬谈1984年创作的中国首件裸体行为艺术作品 林似竹  在1994年,裸体行为艺术尽管遭到政府的封杀,却形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作品包括马六明的《芬·马六明午餐》,张洹的《十二平方米》和《六十五公斤》,以及朱冥的《1994年5月14日上午11点》和《1994年5月14日下午1点》。这些作品是产生了丰富行为艺术的“85新潮”的自然延续。而王蓬在1984年,也就是1994年中国裸
期刊
我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有几千年的历史,有多种多样的品种和门类。就材质而言,自远古时代陶器和崖壁上的绘画出现之后,陆续有刻在石头和砖块上的绘画,有绘制在洞窟和墓室墙壁上的绘画,有布质和纸质的绘画,等等。我国绘画中的色彩,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吾国古代绘画,多五彩兼施;然以丹青为主色,故称丹青。唐宋以后,渐向水墨发展,而达以墨为绘画之主彩。”(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在“水墨为上”的
期刊
沙龙时间:2013年6月22日(周六)15:30-17:30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红一号D座前波画廊  贾方舟:蔡锦在央美进修的两年中,预示出多个发展方向,最后她选择画《美人蕉》。借助于美人蕉这个生命体以表达自我内心的一种生命体验,在美人蕉上投射自己的影子,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的载体。把她今天的作品和早期的联系起来看,语言没变而图式变得抽象了,很明显是在原有美人蕉细节上一步步升发
期刊
国内美术学院的教育从造型中心主义的模式中走出来,是其开始向当代身份转型的标志。把“形”画准,固然是基础,但美术的意义更在于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和内心深处的意识,而不仅仅停留在描摹现实的客观形态。  当代艺术样态多变,其中材料应用观念的解放以及材料背后的方法论创建是进入当代性创作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如果艺术以往总是在文学、哲学之中寻求出路,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材料使得艺术获得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