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缺失与管理对策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ajun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选修课是实现学科交叉、科学与人文交融和培养“通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本文从教学管理、教学资源、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学生选课等方面分析了公共选修课的缺失及存在问题,并从完善教学文件、强化质量监控、进行选课指导等环节提出相应的教学与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 公共选修 课程管理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校不分年级、专业共同开设的选修课程。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一次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今天,“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已成为大多数高校培养人才的一种目标选择。开设公共选修课,可以在专业教育之外包容实施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所需的各类课程,是实现学科交叉、科学与人文交融和培养“通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不仅有利于学校从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推动整个教学改革,还有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发展兴趣和个性,挖掘潜能,陶冶情操,激發创新,更有利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因此打破专业界限的公共选修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意义重大。
  
  一、公共选修课的缺失及存在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等院校为提升大学生的素质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在课程方面,国家教育部提倡各高校加大选修课程,搭建公共选修课程平台,提出跨学科、跨专业选修,改变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过分专业化、知识面过窄、适应能力差等弊端。通过十多年的改革,各类高校争相扩展选修课,以实现厚基础、交叉型、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出现了较多问题,集中表现在:
  (一)公选课管理意识缺乏,教务管理手段滞后
  为了搭建公共选修课平台,满足学生选修课程的需要,许多高校鼓励教师参加公共选修课程建设,尽可能地开设新课程,而较少关注教师开设的课程是否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多大程度上达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导致公共选修课的管理没有一个清晰的方案,课程体系也缺乏系统设计。课程之间在内容上、课程价值追求上缺少分工和协作,课程整体架构略显粗犷,课程体系缺乏整体力量,使得公共选修课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价值较难实现。
  在选课方面,由于部分学生盲目选课,退选、改选人数增多,出现了学生由于漏选课程而不能毕业的现象,有时还存在教务工作者因工作疏忽漏登学生成绩的现象。种种问题使教学管理部门、教师、院系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选修情况,常被动应付各种问题。
  在管理方面,由于公共选修课的开课形式多样、课程灵活多变、适时更新发展的特性,难以对其教学效果及课程质量评价做出规范性要求,也没有健全的选修课监督和评估机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或运行无序的状态。
   (二)公共选修课开课数量相对不足,且分布失衡
  美国高校的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到50%,而我国一些重点大学才占30%,一般的学校只不过几十门。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为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纷纷开设公共选课,并规定学生必须在每个门类选修一定数量的课程方可毕业。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过专、过细的专业设置的影响,一些学科门类不多的高校缺乏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尤其缺乏开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的师资。公共选修课面临开课数量不足,且分布失衡,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不大的问题。为了让学生选够学分,有些质量不高的课程也不得不勉强开出。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仅为学分选课,只选不修,有违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初衷。这些都说明我国高校在选修课方面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三)开课教师缺乏竞争与合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公共选修课的门类繁多,开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阅历经验不足,教学方法简单,因此教学效果较差。加之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各个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而学生的知识背景各异,各自需要也千差万别。因此公共选修课在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的程度上很难把握,学生众口难调,难免褒贬不一。公共选修课通常是一位老师开设一门自己的特长课程,教学上多为“单兵作战”,教师之间、教研室内部很少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老师开课无竞争,一来使学生选课余地不大,二来老师缺乏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最后造成老师“放水”、学生“混学分”的现象。
  (四)学生选课目的不明确,避难就易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意义不清楚,选课随意性很大。有的学生选课急功近利,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给分高的课程修读:热门的工具类、实用性强的英语、计算机类课程、学得轻松的文史类、欣赏类课程,人数爆满,而自然科学方面的、前沿性课程,选修人数寥寥无几。有的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知识结构,仅凭课程名称选课,修课后才觉不是自己所期望的,因而不得不中途退选或改选。学生盲目选课给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也使得一些很有价值的课程和一些特色课程,因学生选修人数太少而不能开出。
  
  二、改进公共选修课教学与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一)完善选课系统,开通网上选课及网上教学
  目前,一些高校选课还停留在手工选报的水平上,既不方便教师对选修学生人数的控制,也不利于学生随时了解选课情况,更不利于教材的征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校在选课方法上应逐步从手工操作走向网上选课。教务部门应组织技术力量,加大经费投入,编制先进、适合的应用软件,完善校园网上选课管理。实行网上选课,老师可以设定选修学生人数限额,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每门课程的选课情况,教材管理部门也可以掌握选修学生的大致人数而提前征订教材,还可以控制选修人数,满足某些课程对选修对象的特殊要求,控制每个学生选修的门类,避免选修课与个人专业课时间冲突,也可以及时调控选课进程,完善成绩管理。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通网上教学,营造一个使学生随时学习、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课源量,均衡开课门类
  提高教师对公共选修课的认识,引导开课方向。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应本着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培养个性的开课原则,在课程安排上要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尽量多开设有关培养素质、自然科学及应用性技能方面的课程,以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与整合,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全面素质。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丰富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也可将一些边缘新兴学科的研究在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学校应鼓励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走上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第一线,也可聘请校外学者、专家、教授、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士来校开课,以弥补某些学科门类的不均衡问题。学校应在开课津贴方面给予较为优惠的课时补贴,以调动教师的开课积极性。学校应制定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规划,并在课程建设上投入一定的经费。对于一些内容好、教学质量高、学生普遍欢迎的热门课程进行扶持,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对课程进行目标管理,实行优胜劣汰制度。
  (三)做好开课教师、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审核工作
  每学期新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必须填报申报表,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审批。一方面对申报开课的教师进行审核,要求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并对所开课程有专项研究;另一方面对开设课程的详细计划和所选教材、教学大纲、授课内容、提要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自编教材、讲义,应聘请专家进行论证后,方可上报教务部门核准列入开课计划。
  (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质量管理
  为确保教学质量,防止教学随意性,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教师资格审查、学生选修资格审查、报选课程的审查等。同时,必须有针对性地建立一套适用于公共选修课的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开展教学评估,了解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制定出合乎实情的教学目标,来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授课质量,以高品位和高质量的课程吸引学生。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考勤制度,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对教学质量差、学生要求不严,不受学生欢迎的课,将予以撤销。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使公共选修课的教与学都处于一个规范有序的环境中。
  (五)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防止学生选而不修的现象发生
  針对学生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知识需求和知识结构,选课时仅凭一时兴趣和主观臆测,盲目性很大的情况,教学管理部门对每学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要加强宣传,提供每门课程的信息,对课程的性质、内容、特点、学分、教材以及主讲教师等作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内容体系,指导学生选修理想的课程,避免学生选课的随意性。还可根据情况,建立并完善选课导师制,帮助学生分析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公共选修课程的选课工作,纠正学生选课时的功利性倾向,引导他们从长远着想,并要尽量鼓励学生进行学科间的交叉选课。
  (六)实行教考分离,严格考试制度
  为了确保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促进学生认真对待所选课程。如:不定期布置课堂作业、随机性抽查点名、规定参加者的考试资格、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作为选修课程最终评定成绩的依据等。应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制约任课教师迎合学生心理,片面要求及格率的不良行为。另外,对公共选修课的考试应严格监考,杜绝舞弊现象,以反映真实成绩。教学管理部门应对教师批改试卷进行抽样检查,抑制试卷草率批改及送分现象发生。
  公共选修课是适应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是高校教学计划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潜能的重要措施;公共选修课教学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管理、教学资源、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学生选课方方面面。在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管理上,我们应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出发点,及时调整公共选修课的范围、内容。只要提高认识,投入精力,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就能使公共选修课教学和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2]全翠珍.加强公共选修课程建设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2)
  [3]胡东芳.论加强课程权力表达能力的必要性.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4)
  [4]朱则杰,刘理.高校人文社科类选修课考试方法的一种探索.浙江教育研究,2004(1)
  [5]徐建成,刘飞.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其他文献
本次试题考查的内容遵循考试说明,较好地把握了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问题的情境和设问始终围绕化学学科的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展开。涉及的基础知识有: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元素周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
<正>中国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幻想和追求。我国民歌艺术是民间音乐组成的重要基础,20世纪至2
2006年5月19日上午,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项目“跨地域、跨学校、跨学科网络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项目北京地区结题会,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
<正>经营企划书对于企业家、企业经理人或投资创业人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策划类文书,是企业家和企业经理人制定发展战略,平衡事实与梦想之间的差距,了解自我的重要书面材料。
德育是学校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标志,目的是端正学生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书育人。因此,作为职专数学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更应做好育人,育人是教育的根本。    一、进行学风教育    学风教育的核心是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目的;要在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在数学学习中,方法的好坏,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所以学生一般都愿意改进学习方法以提
<正>最近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蜗居》,让人看后深有感触。面对日益上涨的房价,一个外地人要想在一座大城市里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哪怕只是——蜗居,都是一件多么
教材内容 本课内容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本节内容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摩擦力》一课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基础。学生对该内容掌握的好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