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的民歌传承与传播——以四川凉山彝族民歌为例

来源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r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灵动的民歌传承与传播,从原有的口口相传和少许文本记录的状态,发展到数智化时代的今天,民歌传承的方法、途径在不断改变.音频、视频的保存便捷了民歌的传播与传承,文本是民歌记录的重要补充手段.民歌的时代价值却一直未变,并有新的拓展,体现为教育与文化传承、历史和时代创造、地域文化创造使命.
其他文献
借鉴语义网络关于语义知识表征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彝语语义网络表征的思路.首先描述彝语语义网络表征的语义单位和方法;然后分析彝语语义网络表征的分类方式,阐明彝语的静态聚合网络、动态组合网络及知识网络的激活过程;最后探讨彝语语义网络在机器翻译和知识推理中的可能应用.彝语语义网络表示方式的探索,为构建富含彝语信息资源的语义知识库奠定了基础,以期推动彝文信息处理智能化应用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工作的创新发展.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的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攻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坚持精准扶贫方略、汇聚脱贫攻坚合力、开发式扶贫大格局为重要特征的扶贫工作方法,蕴藏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丰富实践经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需参考借鉴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其经验对乡村振兴作出有益的价值贡献,在完善乡村振兴制度体制、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改革等方面取得重大进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效的治理保障.时值建党百年之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在凉山地区开展的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建立基层人民政府、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民族工作,以及对彝族上层的统战工作、尊重彝族风俗习惯信仰、反对大汉族主义的具体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彝族地区经济贸易得到发展、文化教育水平得到提升,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彝汉关系得到极大改善.实践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在凉山彝区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尝试,这些成果的取得为后来的民主改革奠定了基础.
乡村社会治理离不开家庭培育的良好家风参与,对农村家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转型发展之间协同关系的动态把握是推动乡村基层治理转型的关键要素.以农村家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为研究对象,从互进和制约两个方面详细分析农村家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的协同发展关系,在协同视角下从延续优势、发展经济、培育良好家风和落实配套政策这四个角度为农村家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转型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助推乡村社会治理迈向新台阶.
根据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指导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治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交叉同构的,需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多民族国家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实践路径.第一,可建设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相协调的中华民族法制共同体.第二,应以党的领导为统领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第三,需以立法、执法、司法为统筹全面深化法治实践.第四,可通过法治教育为媒介巩固共有法治精神家园.总之,法制共同体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历史转向所优化的现代法治范式,法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制度实践基
西南少数民族农村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隔代养育逐渐成为主要家庭抚养模式.聚焦凉山彝族农村社会中的隔代养育问题,通过田野工作,梳理出凉山彝族农村社会中隔代养育的基本情况,包括本地的彝式教育情况,彝族隔代养育涉及的各主体情况.发现彝族社会中存在一种特殊养育者,即家支系统,也发现彝族农村隔代养育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养育者教育观念落后,知识陈旧和社会文化适应程度低;被养育者自理能力、智能发展和心理健康等存在问题;大量老年人和儿童留守凉山,他们各有现实需要且面临各种实际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从本地隔代养育家庭层面
在彝族社会发展历程中,家支曾作为一种传统制度长期存在并承担全方位的社会职能.精准扶贫以来,贫困群众搬出大山进入搬迁安置社区,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发生重大变化,但家支仍影响着安置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城北镇沐恩邸社区及周边代表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例,通过实地走访、案例调查、文献研究,分析在社区重构过程中家支对社区群众易地搬迁、政治参与、社会交往、生产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明确家支在社区重构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并从转变家支角色、规范家支取向、发挥家支作用、弘扬家支文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
首先探讨了绿色发展的本质意涵,然后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时代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主要结论是:第一,绿色发展本质上是从唯资本到生态与资本并重、再到生态优先的经济社会发展逻辑转换;第二,当前中国推进绿色发展面临着绿色发展支持政策的理论基础不明确、工业化进程的非同步性、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与异质性等困境;第三,当前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应当从积极培育和激发经济行为人的社会理性、力争向全球产业链上游发展,高起点谋划中西部地区产业布局、健全配套制度,充
脱贫后的凉山彝区,虽然人民生活有很大的改善,但是生产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力资本积累低等多重制约因素重叠,导致农村地区内源发展动力不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差.为探索补齐凉山彝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分析凉山彝区农业发展现状,基于构建的交易费用理论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逻辑,分析研究凉山彝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阻滞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吉狄马加长诗《我,雪豹……》的显文本意义是在呼吁人们保护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雪豹”,但实则是诗人在为处于弱势地位的高山族群文化争取长足的生存空间.雪豹的命运无异于弱势族群文化的未来,诗人在作品中强烈谴责了那些破坏或妄图消灭“他文化”的国际强权政治,力图通过“忘掉仇恨”的方式来建构人类社会的和平环境,延续处于边缘地位的山地文化的发展历史,保存他们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