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h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明确地把“对写话有兴趣”摆在首位,而且第一学段写作方面主要评价的就是学生写话兴趣。 即使到了第二学段,课程标准也是首先强调学生对写作的态度——“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写话、写作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而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对写话、写作真的是敬而远之,能躲就躲,实在躲不开就抄范文。孩子们写话、写作的兴趣去哪儿了?
  我们先来看看一位年轻妈妈是如何做的:
  案例一:由写话到编“书”
  “十一”假期,妈妈带孩子去北京旅游。从北京回来后,每个景点挑一张照片,剪贴小报——“首都之旅”,并给照片写说明。仅上了一个月学的孩子只学习了一些拼音,还不会写字,于是,女儿口说,妈妈用铅笔写,女儿再用水笔描。于是,照片上留下了她稚嫩的笔迹和话语:“天安门广场鲜花盛开,多漂亮!”“人民英雄纪念碑真高!”“在北海公园看到白塔、湖水、小船、绿树、红墙,就想起《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以后,每次旅游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慢慢的,照片说明由一句话变成了几句话。每次,孩子都把小报带到学校,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羡慕中,她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年级寒假,女儿不满足于给照片写说明,而是把一个景点的见闻分成几段话来写。妈妈建议把这一段段话编成小册子。孩子很兴奋——那可是一本“书”呢。孩子写一段,妈妈打印一段,并用大字体打成满满一张,为了增加“书”的厚度,每段话的背面还配上一幅照片。两天孩子写了五段话,再有一天就开学了,孩子竟不肯休息。一笔一画写的孩子,速度很慢。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又能抓紧时间,孩子口述,妈妈录入,再由孩子修改,这样很快合作出三段话。但妈妈叮嘱孩子要如实跟老师说清楚。最后,妈妈编辑了一张以福建风景为背景的漂亮封面,上面写着《我的第一本书——福建之旅》,孩子的第一本书诞生了。但同时她又产生了新的念头:下次自己编一本书。
  二年级暑假的《大连游记》,孩子自己坚持写了12篇短文,共计6000多字……孩子手指写酸了,写红了,竟没有显出一丝厌烦的情绪。
  就这样,她一路写下去,初中毕业时出版了一本20万字的游记《小鬼游天下》。这个孩子就是陈旻茜。《小鬼游天下》鲜活地记录了茜茜成长的经历,至少是她学习作文的经历。
  这位妈妈的教育故事,对我们有许多启发:自始至终,妈妈都在扬起孩子写作的兴趣之帆:首先,编报写话,点燃兴趣;其次,循序渐进,呵护兴趣;编书出书,保持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持久的推动力。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不是心里没话可说,怕的是不知道怎么写出内容与形式都符合老师要求的作文。平时教学中司空见惯的一些做法,真的是把孩子写话的兴趣扼杀了。
  案例二:一位三年级孩子写的习作
  我的理想
  阿爹还没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天天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条狗,这样阿妈和我就不怕了……
  语文老师给出的评语:这也叫理想?这也叫作文?
  那到底什么是作文,到底要引导孩子用笔来表达什么?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好好想想。
  小孩子的写话、写作是自然的,自然地观察,自然地流露,自然地表达,超乎寻常的成熟反倒是值得警惕的。如果总是以成人的过高标准衡量孩子的习作,只重“文”而不重“人”,这会扼杀孩子写话、写作的兴趣,甚至可能会败了孩子一辈子的写作胃口。
  该怎样激发学生写话、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毫无顾忌地说实话说真话呢?可以试试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时时处处观察学校、家庭、社会中自己感兴趣的物、人、场景等等,每天用笔记录下自己想说的话。长此以往,不仅成为一种好习惯,而且激发孩子学会关心、思考社会生活。
  2.一定要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与内容,字数也不要限制,真正让学生“我手写我心”。一二年级的学生,甚至可以用画表现所见所想,再为画配上简单文字。既降低了写话难度,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绘画能力。
  3.要活用教材,积极创设写话情境。比如为精美插图写话,仿写精彩句子,续写有趣故事等。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写话提供了便利的资源。
  4.写话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写话的合作与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教师要及时评价反馈,或让作者大声读给同学听,或在学习园地中展示,或集成小册子等,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認可、欣赏,写话的兴趣会越来越大,自信心也会增强。
其他文献
在语文考试中,写作的分值占语文试卷分值的很大一部分,是语文知识的重要考点。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知识的深入,作文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初中,学生的作文不再仅仅局限于小学的记叙性抒情性的文章,材料作文成为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和知识总结,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就如何有条理高效率地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材料作文展开分析。  作文是语文试卷中的最后一部分,时间紧,任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应积极创新小学作文教学方式,注重合作学习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在保证小学写作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虽然历代名师、学者苦苦探求,至今却依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文教学应摒
期刊
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找到有效的指导方法,结合相应的主题和学生的语言能力,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素材慢慢得到培养与锻炼。写作训练中,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帮助学生找到更多写作素材和资源,让学生善于观察与感受生活,这可以很好地化解学生习作时没有内容写的问题。同时,教师要逐渐展开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指导,慢慢在写作方法和技巧上给予学生点拨。这可以让学生完成更多
期刊
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能够给学生带来较多语文知识的学习模块,亦是一个较难提升的模块。在小学教学中,虽然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打好学科基础,但是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学科思想的培养,因为只有具备了语文学科思想,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在写作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分段训练模式来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写作能力,形成语文思想。  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写作的难度是不同的;对于写作而言,提升的途径也是不同的。因此,教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每家每户的生活,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计算机在教育事业中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计算机技术,教师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把枯燥的文字变得趣味立体,将单一的知识拓展延伸,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计算机这一教学利器。本文将重点研究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作文教学融合,提升作文教學水平的问题。  一、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改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不仅承载着基础的教学任务,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学素养上也有深远的影响。“造屋式”写作对于学生而言是掌握写作技巧理清思写作思路的好方法,也是培养情感认知能力,提升思维能力的好办法。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日常的研究思考,提出一些有关“造屋式”写作指导的策略。  一、理清学生思路,打造写作框架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为文如造屋。”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可以试着想一想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日记就是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形式。  这就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不所有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尝试以日记为载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和评价标准,让他们的写作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
期刊
教师要引领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要顺应童心,激发学生的活力。教师要设计多样的游戏活动,减轻学生的写作负担,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供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作文教学中活跃思维,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满足成长需求,提供快乐环境  在快乐的环境中,学生能流畅地叙事。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到写作带来
期刊
描写能力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分别从强化描写意识,发掘核心价值、加强日常积累,养成良好习惯、注重描写训练,锻炼写作能力以及加强教师指导,突出刻画重点等方面,提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的策略。  一、强化描写意识,发掘核心价值  当前小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语言能力薄弱、语言表现力缺失等现象,学生平时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阅读材料大部分是比较基础的文章,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走出误区,强调打造完善的作文教学体系,创新作文教学实践方法,在尊重学生主体需要的基础上开展作文实践,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1.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  1.1缺乏有效的阅读教学。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一味地强调学生写作实践,没能激发学生参与写作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不能组织一系列情景性、直观性和游戏性强的阅读活动。首先,有些寫作教学过于强调让孩子多读书,读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