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佑局幻象绘画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幻象主义的理性回归——刘佑局画展》将于今年8月28日在法国卢浮宫装饰艺术馆元帅厅隆重举行,这是刘佑局继美国尼克松总统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后的又一次文化破冰之旅。卢浮宫——是一座人类艺术历史的圣殿,它排列在世界三大艺术博物馆之首。千百年来,艺术家的作品只要在卢浮宫展出或收藏,这个艺术家的名字一般都将定格在世界的美术史上。
  卢浮宫博物馆由古埃及艺术馆等六个馆所组成,其中五个馆主要是典藏珍贵文物,只有装饰艺术馆才具有现代艺术的展览功能,它曾经展览过世界各地许多艺术大师的作品,刘佑局将是中国当代第一个在这里举办展览的艺术家。
  著名文艺评论家、纪实作家张弓认为,刘佑局以自信、正直、正义、果敢著称,不屈不挠,激情激越,卓见卓识,诗风画境,别开生面,气度恢弘,人文主义的关爱和锐不可当的勇士气概,一直是他的诗书画作品的主基调。明快的色调,豪迈的气度,崇高的追求,以及正义的呐喊,一直是他的诗文和书画作品不可或缺的情感元素。刘佑局勇于创新,突破中国传统绘画思想的桎梏,他以人性大美和自由奔放为主题,开创了幻象主义绘画的新风格,在当代画坛大放异彩。
  在巴黎这个浪漫之都,浪漫不只是情侣间的甜言蜜语,还有中国宣纸水墨与西方绘画颜料浪漫的交流与融汇,更有作者艺术人生中对人性的重新思考。在法国,宏愿不只属于拿破仑雄吞天下的欲望,征服世界的不只是枪炮与科技,刘佑局凭藉手中小小的一画笔,也将让西方艺术界折服幷开始历史性地仰视。
  赵无极、吴冠中已经远去,他们绚丽的艺术人生在世界艺术史上留下了精彩的背影,而刘佑局幻象主义绘画作品的出现,则是在世界艺术史上留下了弥久难忘的“惊鸿幻象”。刘佑局幻象主义绘画作品相继在广州、美国、北京展出后,曲未终、人未散,世界艺术界关于刘佑局幻象主义绘画的话题从未冷却。欣赏和回味他的作品始终和他波澜壮阔的艺术人生联系在一起。
  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约翰·莎律斯对刘佑局幻象主义绘画作品作出极其精准的评价:“刘佑局作品的画面语言,既不是东方的也不是西方的,而是以人类的大美作为蓝本,表现了当今世界艺术潮流的最新走向。”
  2014年3月,美国大西洋画廊在陈列出梵高、莫奈、毕加索等世界顶级艺术家作品的同时,刘佑局的幻象主义绘画作品《残荷秋影》也被陈列其中。同年11月,刘佑局幻象主义绘画作品在美国尼克松总统博物馆展出,其作品《圣诞印象》被美国尼克松总统博物馆收藏。
  此后,由广东华人书法院、广东省国际华人书法研究会、北京今日美术馆主办,建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兜底儿网·子柔李刚艺术基金承办,北京泰文楼美术馆协办的“刘佑局幻象主义绘画作品展”于3月14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展出了艺术家近期创作的30多幅力作。
  对于刘佑局幻象主义绘画现象,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评论家的赞誉从不吝啬。张弓谈及刘佑局艺术时表示,“在我看来,刘佑局是千年一遇的中国绘画艺术拓荒者,更是当代幻象主义绘画的践行者。因为,他改变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固守方式,以全新的笔法、构图和色彩令人耳目一新。因此,西方媒体及艺术评论家称他为‘现代抽象绘画艺术大师’,是实至名归”。
  刘佑局,1955年生于广东揭西,现为《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院长,广东华人书法院院长,广东省国际华人书法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民族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中华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早年从事诗歌、散文及文艺评论创作,曾有诗歌被收入《当代千家诗选粹》,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书法展览。2011年宣布退出中国书法家协会后,全力转向现代绘画探索,创作出“幻象水墨”系列作品。
  早年,刘佑局便显露出彩的艺术情怀,无论诗歌、散文及文艺评论创作,还是书法都在中国拥有影响力和至高荣誉。早年其诗歌被收入《当代千家诗选粹》,是中国学者型的实力派诗人。其书法傲骨峻冷落笔成篇,个人风格鲜明,有着“当今神笔岭南来”之誉。书法作品获第一届国际书法大展荣誉奖、第一届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书法唯一一等奖。先后出任文化部第二届国际书法大展评委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全国书法展评委、文化部国际华人诗书画大展总评委等。书法作品被中南海珍藏并收入《中南海珍藏书法集》。2006年被世纪大采风组委会评为“一代艺术大师”荣誉称号;被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为“2006十大精彩人物”;被《时代人物》杂志社评为“2007中国时代人物”。刘佑局长期以来诗书画兼治,文化和艺术修养日积深厚,并在以后形成了其绘画艺术的巨大创新能力。
  如果说早年的刘佑局显示出文艺天分是一种文化积累,如今,其幻象主义绘画作品的喷发,则是文化艺术的创新。2011年刘佑局脱离了体制内的文化藩篱,走向了自由的艺术创新之路。刘佑局超越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视角,大胆用丙烯和中国画颜料以及水墨相结合,挥洒在中国的宣纸上,从而创造出令人视觉一新的绘画图像,这种绘画一出现就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西方艺术学博士李骥先生认为“刘佑局的幻象主义绘画作品其实质就是西方印象派与中国水墨相结合的创造和发展”。其画作如他的诗一样浪漫抒情,如他的字一般大气磅礴,从诗书到绘画是一种艺术底蕴的传承和盛满鲜活的超越。刘佑局的作品靓丽多彩闪耀着内蕴的光芒,具有充沛的情感张力与自由意志,激情豪迈刚正坚韧的性格,使其笔下的色彩喷发着无穷的生命力。幻象主义绘画创始人刘佑局与法国印象之父莫奈的作品具有了异曲同工之妙的精神流向,有着梵高作品的纯粹和天真,但其作品又具有中国书法线条的丰富构成,以超越的眼光开创了未来艺术发展的新空间。
其他文献
笔者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打小就非常喜爱“瓷都”景德镇的红色题材瓷板画。这些瓷板画不仅美观大方,色彩鲜艳,思想积极上进,而且形式新颖,内涵深远,时代特征显著。它们将祖国蒸蒸日上的新貌、人民勤劳勇敢的作风等内容,以瓷板画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展现在瓷板上,为新中国树立了清新爽朗、生机盎然之风尚,为华夏数千年陶瓷发展史谱写了光辉璀璨之篇章。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无论是国家的经济体制,还是人民的精神面貌
期刊
近日,重庆臻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臻纪”)法定代表人马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重庆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据了解,重庆臻纪以字画销售、认购收藏、代为保管、委托销售为幌子,以承诺年利率22%至34%投资回报为诱饵,吸纳客户资金,其行为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类似的融资手段在国内艺术品行业中并不是个案,由于艺术品市场机制和环境尚不完善,使得融资骗局
期刊
在中国画史上,龚贤、樊圻、高岑、邹、吴宏、叶欣、胡、谢荪被称为“金陵八家”。他们都是明末清初在金陵聚集的遗民画家。其主要艺术特点是:继承五代、两宋时期的传统,且不受摹古之风影响,均能从自身经历和大自然环境中得到启示,作品写实性较强,并有着不同程度的探索性创造。他们隐居不仕,往来于江淮之间,以卖画为生,常聚在一起,并以诗文书画相与酬唱。虽然他们的人生经历都非常相似,但绘画风格却迥然不同。其中八家中的
期刊
法兰克福应用艺术博物馆(Museum fuer Angewandte Kunst Frankfurt) 坐落于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市,它紧邻绍美因凯公园(Park am Schaumainkai),在美茵河畔的博物馆群中,因其醒目的博物馆白色建筑艺术本体和隶属于博物馆的梅茨勒别墅(Metzler Villa)备受关注。博物馆主体建筑由现代建筑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美国建筑家夏德·迈耶尔建筑(Richa
期刊
2015年6月25日上午,“丝路遗珍——东西方文明的对话”展览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200多件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藏品,为从事收藏三十余年的西安伊真阁古陶瓷博物馆馆长王伟先生所提供。展览多角度展示了丝路沿线不同民族的个性和时代风貌,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展览将不同文明背景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东西方文化遗产,以对比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让观众在细微处仔细体会展品本身所带来的艺术
期刊
在原始农业不发达的人类社会早期,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人们因地制宜,利用木、石、骨等各种质地材料制作生产工具和渔猎的武器,以从大自然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获取更多必须的生活资料。随着众多部族的不断融合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人类历史迅速进入了文明发展阶段,森严的等级制度开始约束规范不同阶层人们的行为,同时众多诸侯方国的出现使得部族冲突因为利益而变得频繁,小的冲突往往演变为战争。我国的战争史可以远追到细
期刊
2015年6月26日,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第一家青铜镜专题博物馆——西安市大唐青铜镜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精美的青铜镜供广大市民免费观赏,当天上午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庆典。  出席庆典的嘉宾有,中共陕西省委原秘书长王改民,省体委副主任宋斌,西安市文物局副巡视员邰亚秦、博物馆处处长郭治华,西安市文物鉴定中心主任伊夏清,中国青铜镜研究会会长狄秀斌、副会长丁方忠、秘书长刘东,陕西省收藏协会会长乔连学,西安武协
期刊
国内电视收藏鉴宝类节目,也如市场优胜劣汰般或由于官司缠身,或因为编排乏味,再不就是因循雷同所剩无几。台上那些专家基本年过半百,有的如“饱学之士”,有的专门从博物馆工作所见的标准器物延伸,以不变应万变,还有的干脆“老三样”背书般从器型、色彩、纹饰点评两句,滴水不漏。难怪入了这“行”有一段时间的“圈友”对“学院派”多有微词,倒是众口对马未都这位“实践联系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专家都是点头。
期刊
具有高洁、坚强和谦虚的品格,鼓舞人们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梅花,为雪国第一红颜。她在严寒中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故历代文人墨客、艺术大家均以生花之笔,动情地咏梅、画梅。其中民国时期景德镇画梅第一人,“珠山八友”中以梅花为题材的独行侠田鹤仙,将梅花任雪压霜欺亦不攀附东风第一枝的阵阵寒香、寂寂冷艳,转化为精美绝伦的瓷板画,笔酣墨饱的赞美诗,好似“一缕梅魂画,万古清芬瓷”。人们在欣赏他的粉彩梅花瓷板画之
期刊
认识“了石”先生是在西安书院门他的画室里,当时因为特别忙,停留的时间很短,但是他快人快语爽朗的性格和绘画时专注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对生活和创作抱有极大热情的人,1945年他出生在辽宁昌图,6岁在爷爷的训练下习字,24岁从沈阳鲁迅美院毕业后来到陕西,1968年在军工单位从事文化干事的工作,画过油画、尝试过雕塑、最后定位在山水画上,他拜国画大师何海霞为师,聆听教诲二十余年。从小秉承家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