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 :教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jun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产学结合的高职育人模式,符合教育规律,但具体实施中仍有待完善。本文就该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字: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对策
  一、“2+1”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符合中国高职教育国情的以产学结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指在三年制高职教育学制背景下,前两年时间在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第三年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使学校教育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贴合。
  “2+1”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二)人才培养的方向明确,教育指向性强。
  (三)存在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
  (四)存在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
  (五)所培养的学生实践技能较突出,工作适应能力强。
  二、“2+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方向明确,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学制内锻炼机会,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社会和家长认可程度较高,是一种符合高职院校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因“2+1”人才培养模式还处在探索和完善阶段,实践中仍会存在问题。
  (一)对“2+1”人才培养模式把握不足。因对于“2+1”人才培养模式理解不够,某些院校在实施时囿于传统培养模式;有的学生不屑于实习岗位,选择期望过高,脱离了“生产一线”的培养目标;企业考虑学生实习成本问题,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培养,积极性不高;个别家长则认为“2+1”人才培养模式即最后一年不上学或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存在误区。
  (二)专业及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一些开展“2+1”模式的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深入,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缺乏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职业教育特色,缺失综合素质提高,没有竞争优势,使高职生难以找到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职业岗位,不能对口就业。
  (三)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力量问题是各职业学院较为普遍的问题。大多数理论教师专业基础扎实但实践、技能方面明显欠缺,实验指导老师可能来自原实验员或者从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对学生的指导也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这导致“2”和“1”是脱节的,势必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校外企业选择不够慎重。有的学校在企业选择问题上,并不注重按照培养目标选择适合的、有社会影响力的、专业对口的企业,而仅仅是选择利益关联方,甚至只要同意建立合作即可,并不考虑是否与理论知识关联。
  三、“2+1”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结合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产学结合,必须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给予重视:
  (一)提高对“2+1”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
  “2+1”人才培养模式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社会认可度较高。要正确把握“2+1”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首先,理论学习与实习的关系。其次,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再次,协调好学校、企业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二)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决定了高职教育是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2+1”人才培养模式应以适应职业岗位工作要求为导向来设置课程,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个子系统构成的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以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作为出发点设置相关课程,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实践教学应大力建设校内实验基地,构建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专业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则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打造稳定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直接与企业对接,这对教师数量、质量、能力等均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有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要掌握企业先进技术与技能:一方面要求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的发展与人才需求状况,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與研发,提高实践技能,将技术与理论相结合,以更好地制定学生培养目标和实施教育教学。另一方面,将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请进来”,作为兼职教师的身份参与学校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学生的选课等给予指导,以更好地面向市场需要,使“2”和“1”之间更好地衔接。“双师型”教师要求专业老师“走出去”,而兼职教师能“走进来”,理论与实践结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立长久、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要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以稳定的校企合作为基础。因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需要将企业的生产基地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与什么样的企业合作、怎样更好地合作成为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不仅要求双方有合作共赢的积极态度,更要求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健康的合作关系。首先要看企业的性质、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否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必须选择能满足学生、生活和实践要求的企业。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企业是否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是否有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是否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等,不能仅仅为建立合作关系而找企业,必须将学生学习、实践的满足放在首位。
  “2+1”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把握方向、端正态度、加强学习、重视细节,在实践中探索与前进。
  参考文献:
  [1] 宋艳秋. 论高职教育“2+1”培养模式下“2”与“1”的衔接问题[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 王明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定位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1(6).
  [3]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高 [2006] 16号.
其他文献
AIM: To conduct a systematic review relating myocardial strain assessed by different imaging modalities for prognostication following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及颈动脉切除患者的选择指标。方法 对拟行颈动脉切除的患者 ,术前行Matas试验和Willis环发育状况评价。术中单纯行瘤体剥离术或与颈动脉一并切
美国竹柳是美国加州农大与美国几家大型纸业集团联合研究培育的新品种,是通过高新技术复合杂交的柳树新秀,已被我国国家林业局列为推荐树种。与意杨相比较,美国竹柳具有以下
青海省麦秀林区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又属林牧交错地区,其改革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尝试在黄南州麦秀国有林区开展森林资源家庭承包管护经营改革的试点。根据调查,林
2012年5月18—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启动仪式暨中心建设咨询会在新疆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国家
本文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多进行肯定性评价,激发他们的自信和潜力,保持对学习的持续兴趣和主动积极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有兴趣学习——积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英语口语训练不但能直接提高初中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对于他们的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具有明显的作用。初中英语课堂上加强口语训练的方法主要有:适时地习惯性地设立口
幼儿教师职业口语交际对象﹑环境﹑目的较为特殊,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语音面貌,还应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技能﹑技巧,来丰富和完善教学活动。本课题的研究在对往届毕业生幼儿园
2013年4月11日至5月13日,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第二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立体文化活动。二十届成年成熟阶段的风采呈现在组织形态活动、活动规模、学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