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到位,才能教学有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i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无论是内容分析、方法指导,还是作业布置,无论是大方向还是小细节,都应该考虑周到,实施到位。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更有效。
  【关键词】内容分析 方法指导 作业布置 有效教学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教师,正确理解、把握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显得十分重要。前阵子,听了一堂公开课《天上的街市》,王老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2、区分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3、体会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听课老师一致认为本课教学目标合理,课堂教学较流畅。但是课后一回味,我觉得教师的引导还不够。
  一、内容分析指导要到位
  师: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结局很悲惨,诗人为什么要改成完美无瑕的结局?寄托了诗人什么感情?
  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师:说得好。还有吗?
  生沉默。
  师PPT展示“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志士仁人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希望。不久,五四运动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死一般寂静的黑夜中。对此,诗人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苦闷伤感,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执着地寻求光明与理想。凝望星空,他写下了这首诗。”
  得出结论:寄寓了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不满。
  这个教学片段师生对话流畅,借助PPT、结合写作背景,很顺畅地解读出了诗人对生活失望不满的情感。但是,为什么是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呢?为什么不是美好舒适、幸福快乐的生活呢?也许有人说,那不是学生自己解读出来的吗?翻阅课本会发现,课后“思考探究 二”是这样的:“凭借想象,我们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悲剧结局有所不同,这样想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探究”问题,明示学生牛郎织女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自由自在”这个词在诗歌中是没有的,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品析出来的。这块内容应该是教学重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细细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第3小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这段想象有什么特别?诗人对牛郎织女的结局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和传说中的结局形成了对比:天河“浅浅的”而不是深深的,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而不是一年只在七夕靠鹊桥相会,牛郎织女往来没有障碍,自由自在!诗人为什么做这样的改编?诗人用对比的方法表达了对不受限制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教师不仅要分析内容,更要分析解读内容的方法。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文本分析指导到位了,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解读文本的方法。
  二、诗歌朗读指导要到位
  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诗歌特别适合诵读。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要反复读,把无声的文学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以说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了朗读。
  现象一:
  新课伊始,王老师就布置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与节奏;教学过程中多次个别朗读、齐读;小结全文后,再次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
  从一开始的读准字音、节奏,到最后的读出情感,王老师设计的朗读要求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但是,怎么读出“音乐美”呢?教师不仅要提出朗读要求,还要让学生明白,音乐美是通过朗读时节奏、缓急、轻重等体现的。除了诗句结构外,根据诗人思想情感而加以强调的字词,教学时需要特别关注。
  现象二:
  师问:诗人在想象天上街市时,用了“定然”、“定能”、“定然”等极肯定的词,这表明了什么?
  生:这些词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
  很遗憾,这样的教学,变成了师生问答,成了习题课。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诗人的思想情感是通过字、词、句、篇表现的,读者也要从字、词、句、篇中去理解和体会诗人的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辨析。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仔细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如:朗读2、3、4小节,注意哪些字需要重读?“美丽”“世上没有的”“浅浅的”“不甚”“闲游” ——体现牛郎织女生活的自由美好。这些字词学生会重读,除了这些呢?若学生读不出,老师可以范读,重读“定然”、“定能”、“定然”,反问学生重读是否合理?这些词表达了诗人相信黑暗势力终将打败,美好生活终将到来的坚定信念,应该重读。
  三、布置作业要求要到位
  新课授完后,老师布置课堂小练笔:任选一个民间故事,运用联想、想象的写作手法,改编故事结尾。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的环境。作业设计与布置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作业设计,可以巩固新知,促进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王老师布置的这个小练笔,旨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而本堂课的重点是透过诗人的联想与想象,探求诗人的写作意图。作业内容与教学内容一致,才能促进学习内容的保持与迁移。因此,我认为,这个课堂小练笔要求还不到位,可以再加上一个要求,变为——改编传统故事,交流辨析改编意图。自己的改编内容将作为分析的材料,将促使学生卖力地写作;而分析身边同学写的内容,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无论是内容分析、方法指导,还是作业布置,无论是大方向还是小细节,都应该考虑周到,实施到位。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更有效。
  【參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东山莫厘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很多的散文,这些散文以形散神不散的形式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牢牢地占据着一席之地,散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共鸣,通过让学生感受散文中蕴含的情感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与发挥,没有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使得学生难以与散文产生共鸣,感受不到散文的魅力,学习兴趣也难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利用VR技术,来突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瓶颈。首先,通过实验纠错环节,让学生大胆操作,从错误中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其次,通过进行高危高爆实验,满足学生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最后,通过微观粒子实验教学,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反应的本质。  【关键词】VR技术 科学探究 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是化学教学的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而实验教学又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的探究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中生吸收新知识速度快、接受能力强,但并未完全形成学习思维,因此,高中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黄金阶段,假如高中教师能够抓住这一阶段,就能成功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将他们培养成符合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改倡导探究性学习,着力转换高中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生成,勤于动
【内容摘要】分层教学模式是新课标下“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可很好地服务于当前的物理课程改革,可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论文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分层教学模式在其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分层教学 高中物理 教学 实践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鉴于高中物理学科的现状,教师在课堂
核心素养理念下要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以人为本,以人的心灵纯洁与美好、人格健全与高尚为中心,以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为前提的文化精神修养与涵养。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冲击巨大,削弱了学生对传统人文精神的认同力,虚拟的网络世界使部分学生迷失了自我,误入歧途,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素养。核心素养理念和新教材要求语文教育用立言以育人,用我们民族和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下一代,让我们在学习中与
【内容摘要】透视高中生作文,发现他们的作文空话连篇,没有自己生活的痕跡,没有自己的感受,更没有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立足生活,打开写作之源?我的做法是:作文题目生活化,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多角度审题立意。  【关键词】生活题目审题立意多角度  近几年高中学生作文现状,给我们一个危险的信号:高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屏蔽了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关注,作文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缺乏真情实感,脱离现实生活,使
【内容摘要】在当今的社会,生命价值的探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生命的价值主要体现为人的需要和发展有没有得到重要,素质和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反映在教育上,教育制度的狭隘性以及封闭性导致考试成绩成为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衡量指标。这种教育模式完全忽视了生命价值中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这些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思维创造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内容摘要】在新时代中,所有的事物都在高速发展,教育教学也不例外,各种高中教学改革,高考改革接踵而至。而各种教育改革的背后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想象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授学生为人处世之道,让学生成为对祖国有所贡献的新时代有为青年。新课程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高中教育教学模式,十分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要求教师结合网络平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在数学教材材料中选入了大量我国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案例,内容也与人们的生活更加贴近,数据材料更加可信,比以往教材中只是简单的数据分析题更具说服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育人价值策略  在应试教育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聋校数学课程的设计,根据数学课程的性质以及聋生脑神经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认知特点,通过划分学段、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设定,来确定内容和要求,帮助聋生形成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发展聋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聋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