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情感的培养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050-01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情感,最终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现代教育对儿童学习心理的研究认为: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就是认知兴趣。但要使这种学习兴趣能持久,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发掘情感因素。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稳定的、积极的数学情感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互动的学习过程。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必须为教师所关注。数学教学是以练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数学学习单调而枯燥,从而产生厌倦心理。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想唤醒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既是一种策略,更是一门艺术,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是永恒的追求。
  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创设愉快乐学的心理情感,教师就要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彻底摒弃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兴趣,保护他们学习的良好情感和自信心,使他们不断增强学习的成就感、成功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新课导入以“趣”为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导入时,可以先讲个生动的小故事、提出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做一个有趣的游戏、一个富有哲理的猜想……象这样的新课导入可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引起他们疑惑、惊讶、造成悬念,产生急于求知的动机。比如,我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我揭示课题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414”,问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经过计算,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我接着说:“现在我和你們比一比,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是否3的倍数?”比赛结果,总是我获胜,这使学生急于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趣味的导入、新颖有趣的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这样对新知的探索由此开始了。一旦探索成功,其内心体验无法言表。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情趣盎然的数学活动,开展情趣数学游戏活动。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我在课上就和学生玩了一个游戏,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门打靶大炮,学生按动电脑键任意调整炮杆角度,瞄准目标,炮击目标,完成一次炮击后目标会自动变换位置。学生再次调整炮杆角度,继续开炮。在多次反复操作中,时而命中,时而不中,惊叹声,惋惜声相互交织,炮杆高一点、低一点的指挥声此起彼伏,真是其乐无穷。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一些情趣,原本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就变得快乐起来。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是不够的,还应该运用课堂的知识向课外拓展,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例如:我在教“长方体表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既推导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又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并没有结束。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意,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实际状况,课后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如果将10包香烟包成一条,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省材料,为什么?”并到附近的小店调查,看一看10包香烟是怎样包装的?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情感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联系生活,引导积极探索,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等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做到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其他文献
(杭州江南實验学校浙江 310000)  【摘要】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纠错即在英语学习中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然性。教师应用好纠错这个手段,使学生能通过对错误的纠正解析,不断探索,更加主动、自信的学习英语。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纠错。  【关键词】 英语学习; 自主纠错;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
期刊
(江西省乐平市第一小学 江西 333300)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240-02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老师接受过不少的培训,关于新的课程理念,关于教材的解读,大家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看到的教学、育人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要教给孩子们什么呢?在教育孩子这样一个任
期刊
(温州市郭溪街道燎原小学 浙江 325016)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214-02  背景呈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从四年级开始,重点词语不再以课本最后“词语表”的形式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将每组课文中的词语汇总陈列,称之为“词语盘点”。也许是习惯了以前的教材中词语表的模式,我总是忽视“词语盘点”的教学。我一般
期刊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 810028)  【摘要】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焊接专业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通过分析影响讲授效果的因素,从讲授的内容、讲授者的语言、学习环境、讲授的开始与结束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焊接专业课堂讲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讲授法;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
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210046)  【摘要】 《市场配置资源》是新课程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一框内容。本文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生活热点和理论探源对教材的呈现方式、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赏析和评价,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帮助中学教师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教材,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程标准;生活热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3.
期刊
(河南省太康县环保局 河南 461400)  【摘要】 大气污染是指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质超过了大气环境的容许量,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生活、生产和身体健康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大气污染可以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呼吸系统等方面的慢性病和癌症。大气污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危害尤其严重。所以防治大气污染迫在眉睫,但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期刊
(瑞安市马屿镇第一中学 浙江 325200)  【摘要】 笔者通过对农村教师情绪性素质的现状调查研究,从研究的背景、调查方法、结果分析、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问题教师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教师;情绪性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217-02  在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情绪性素质在
期刊
(河南省郸城县南丰镇一中 河南 郸城 477150)  【摘要】 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应以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以及做人道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2
期刊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 广西 535000)  【摘要】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將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
期刊
(河南省扶沟县直高中 河南 461300)  【摘要】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在所难免。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是培養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善于观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化学教学有着重要的课程资源价值。  【关键词】 化学实验;异常现象;成因;课程资源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