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楚人服上佩剑用俗考

来源 :南方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dz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可知,东周楚墓的内棺中常有墓主身侧随葬佩剑的现象,而从传世文献中也能找到关于楚人佩剑的描述,可见东周时楚人已有服上佩剑的风俗.此外,从楚墓内棺出土的佩剑与共存物的关系可知,楚人服上的佩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搭配服装展现出礼仪性.因此,本文选取东周典型楚文化墓葬内棺中随葬的佩剑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于服饰文化的角度进行考辨,对楚人服装上所佩剑的型式及佩戴方式做系统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东周楚人服上佩剑的用俗.
其他文献
重新审视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墓主人身份,尝试从“西汉列侯”的视角切入,结合相关出土与传世文献,借助于考古发掘资料,分析西汉列侯的分封与传袭特征,观察考古发掘的列侯墓地家族成员构成和汉墓出土封泥情况,发现西汉列侯墓地迄今尚无始封侯与嗣侯墓毗邻现象,而封泥一般为办丧事者或赗赠者缄封随葬物品所用,据此认为马王堆三号墓墓主人推断为嗣侯利豨尚存疑,而推断为利豨之弟明显有其合理性.
兆域图源出《周礼》,在宋元备受关注.宋元兆域图主要来自葬书、礼图两个知识系统,均自称为《周礼》图之复原.在北宋,五音昭穆葬图颇有影响,但却附会《周礼》、违背礼义,不适合大规模族葬.对此,宋儒针砭之外,还试图通过考证辩明昭穆之制,绘制符合古礼的兆域图,不过并无定见.至元代,族葬之风兴起,绘图之事尤夥.赵居信《族葬图说》以五服为据,以《家礼》祠堂之制整饬兆域之制,最合儒家理想.该图是宋元儒者树立古礼以排击风水学说的集成之作,成为明清士人推崇的家族葬法.这种兆域图不是用以发现某一地点并提供路径的“地图”,而是一
华南沿海与东南亚之间的“亚洲东南海洋地带”,曾是人类文化多元谱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跨界共同体,在全球史前史同步剧变的万年前后或“中石器”时代,文化内涵与发展模式独具特色,土著文化的传承、延续寓于变革与创新之中,在人类文化史、区域民族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2016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陕西省旬邑县枣林河滩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遗物包含商周时期骨制品一百余件,本文从动物考古学视角对这批骨制品进行研究.骨制品可分为坯料、半成品和成品,其选料多采用黄牛和鹿科动物的骨骼,部位多利用肩胛骨和肋骨.通过与同时期制骨作坊在器物类型、选料等方面的比较,并结合骨制品的出土位置,认为枣林河滩遗址骨制品生产可能属于自给自足的家庭式生产.枣林河滩遗址骨制品研究有助于丰富商周时期的制骨手工业发展水平的相关认识.
本文以江西南昌明代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八宝团凤暗花缎地织金凤纹云肩通袖襕夹袄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实物、图像、文献资料视角出发,结合实验考古学研究方法,对夹袄形制、织成料服用情况、面料裁剪方式、纹样布局规制、设计与织造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明代墓葬出土及传世服饰实物,探讨这一时期织成服装用料的规律.
山东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宋代无款《秋葵蛱蝶图卷》(图一),参观者常常在此欣赏赞叹.那么,这是一幅什么画呢?我们先从它的主人说起.rn明鲁王朱檀是中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他很小就被封为王,但十九岁却为求长生不老修炼丹药,结果因服食所谓的仙丹伤目而亡,于是朱元璋赐给他一个谥号——“荒”,称为“鲁荒王”.朱檀之死始终令人费解,但其墓中出土的文物却令人赞叹不已.在明鲁荒王陵中发掘出土了上千件文物,一级品就达26件,其余全部是二级和三级品.其中包括了大量琴棋书画等珍贵文物,有4件卷轴画,1卷发掘时已经腐坏,
期刊
2011年10月至11月间,江苏省金马(金湖县至盱眙县马坝镇)高速东阳段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汉代墓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南京博物院与盱眙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至2013年12月间,共计清理汉代墓葬200余座①(图一).
期刊
1982年发掘的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被认为是古代中国“机械”提花最早证据的“舞人动物纹锦”,此织锦纹样宽度横跨整个幅宽,达到49.1厘米(面料幅宽为50.5厘米),高度却仅有5.5厘米,是一个由7组图形串联而成的完整纹样,拥有此类“宽”幅纹样的织锦在两汉以前的古代中国并不鲜见,其纹样的构成与尺度及在色彩供应上所使用的方法,是古代中国特有的经向显花工艺所赋予的.本文聚焦战国时期出土的织锦文物,从交织的技术原理与织造工具的机械可能出发,在探讨早期中国织物纹样的设计方法时,关注交织技术对于纹样设计的促
本文意在借助“一普”中的中国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相关信息,并经过人工甄别和认定,以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汝窑瓷器数量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目的在于从另外一个角度为大家提供汝官窑瓷器的信息.
期刊
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当前学界对其农业的探讨多来自于文献、农具、生产图像、遗物、量器等考古资料,植物遗存发现则较少.本文初步梳理了考古发掘中秦汉时期的植物遗存,结合前人研究,提出植物考古学对于历史时期的考古学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也面临重要的工作任务.笔者希望在未来工作中,发掘者能够充分重视秦汉时期植物考古信息的采集和研究工作,并对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