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轮轨损伤的快捷货车线路适应性分析

来源 :铁道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e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既有线路条件下,基于配置有HZ160C3型转向架的快捷货车动力学模型,建立标准LM车轮与60轨、75轨匹配的磨耗指数与损伤函数预测模型,研究不同轮轨配合时快捷货车通过曲线的磨耗情况,给出快捷货车运行的最小曲线半径建议值。结果表明:快捷货车的轮轨磨耗与疲劳损伤在小半径曲线线路上更为严重,且75轨的轮轨磨耗明显大于60轨;LM车轮与60轨匹配时,曲线半径超过800 m后外轨侧轮轨磨耗趋于稳定,车辆疲劳损伤情况也趋于平缓;LM车轮与75轨匹配时,小半径曲线出现高频次的轮缘接触,曲线半径增至1000 m后疲劳损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高速铁路钢轨波磨的快速检测问题,提出通过运营动车组车下声信号进行声学诊断的方法。该方法针对钢轨波磨声信号的低信噪比且易被掩蔽的特点,首先通过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从高频到低频把含有严重噪声的初始信号分解为具有不同模态的子信号即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根据IMF分量的能量比畸变特征筛选得到钢轨波磨区段对应的IMF分量,然后进行Hilbert变换得到时频域特征,从而实现对钢轨波磨区段的识别。经在一高速铁路2个典型路基区段进行现场验证,采用该方法可将钢轨粗糙度等级22.8 dB(幅值13.8μ
针对常规边缘检测方法对金属表面划痕、锈蚀、污渍敏感的问题,提出了边缘检测与散点颗粒去除相结合的焊缝轮廓检测法。通过对图像进行高斯平滑,计算每一列相邻像素的差值,选取阈值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边缘点,将噪声点、伪边缘点通过颗粒过滤的方法去除,最后寻找边缘端点,制定线段生长法,连接边缘线段确定焊缝轮廓。该方法能准确定位焊缝边缘,有效消除母材表面缺陷对焊缝轮廓识别的干扰。
为了实现铜/铝复合构件的高质量连接,采用0.02 mm厚的Zn箔作用中间夹层,在不同转速下进行T2铜(上板)和1060铝(下板)搭接的搅拌摩擦点焊试验.结果 表明:搭接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保证了上板与下板间的有效连接.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主要由Al-Cu-Zn、A12Cu及α-Al(Cu)共晶结构组成.匙孔下方与轴肩下方搭接界面的金属间化合物组成存在差异.当转速为1750 r/min时,接头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最大,拉剪载荷值也最大,为6.84 kN.接头均沿搭接界面的金属间化合物层断裂,呈现为剪切断裂模
对一客运专线探伤检查发现的重伤基本轨铝热焊接头进行磁粉探伤复核时,在钢轨踏面发现了横向贯穿裂纹。为分析裂纹产生的原因,对裂纹处断口进行了宏观形貌观察、扫描电镜微观分析、显微组织观察、显微维氏硬度测试。结果表明:铝热焊接头踏面横向裂纹属于焊接缺陷;焊接接头焊缝熔合线一侧踏面经过焊补,在焊补热影响区存在马氏体组织,列车通过时在轮轨接触应力作用下由马氏体组织处萌生裂纹并进一步扩展。铝热焊接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焊缝和新钢轨不应焊补。
针对调度集中系统自动进路控制存在的问题,在故障导向安全和不影响车站作业的前提下,以提高列车进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高可靠性的进路控制模型;结合调度集中系统进路控制的特点,对模型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论述。该模型已在仿真系统中得到验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新拌水泥基材料触变性难以定量评价的问题,通过系列试验提出从水泥净浆、砂浆、混凝土三个层次递进式评价其触变性的方法。对于新拌净浆,采用触变系数表征其触变性,触变系数越大新拌净浆触变性越好。对于新拌砂浆,采用砂浆形状稳定系数表征其静态触变性,该系数越接近1新拌砂浆静态触变性越好,采用跳桌振动后的最终扩展度与初始扩展度之差表征其动态触变性,差值越大新拌砂浆动态触变性越好。对于新拌混凝土,采用静动态屈服应力比、形态保持系数等指标表征其触变性,静动态屈服应力比和形态保持系数越大新拌混凝土触变性越好。与传统方法相
受空间限制,三线套轨铁路道岔的导曲线伸入钝角辙叉中,而现有辙叉设计方案无法适用于三线套轨铁路道岔。针对这一问题,在分析三线套轨铁路道岔形式基础上,结合世界各国铁路轨距的分布特点,拟定设计参数,按照规范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三线套轨铁路道岔的曲线形钝角辙叉,包括平面布置、细部构造,并对辙叉跟端及护轨进行结构设计。设计时将钝角辙叉的趾长与短连接轨进行合并,使得钝角辙叉的趾长与跟长不相等,并在多处设置铁垫板、间隔铁、轨撑、扣铁等连接件以加强钝角辙叉的整体性,提高过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便于辙叉及护轨的组装,
为实现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数据资源的全面整合,打破各专业、各应用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形成检测监测数据资源的全景视图,支撑全路检测监测数据的资产化管理,本文基于大数据技术,围绕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数据的接入(传输)、存储、治理、共享等数据管理业务设计并实现了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数据管理和集成分析服务平台,在完成检测监测数据资源全面集成整合的同时提供数据处理分析算法的注册管理、调度运用等集成分析服务,支持数据资产的精细加工和价值管理,支撑基础设施故障诊断、故障预测、状态评价等大数据分析应用。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
铁路CTC/TDCS系统在路局分界口设置局间接口服务器,用于局间信息互传和共享。通信故障、网络阻塞等异常情况会导致传输数据延迟或丢失,从而造成信息更新不及时和显示不一致。为实现数据可靠高效传输,提出一种局间信息共享优化方案,可有效提升局间信息交互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在分析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发展历史、运用现状基础上,结合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电务设备管理现状,提出了铁路电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目标、总体方案和电务设备信息模型。通过在长沙电务段电子设备车间和信号检修车间试行,结合运用经验细化电务设备编码规则,实施了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估,优化了入所修设备检修流程和新采购设备入所验收流程,提升了设备运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