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无处不在

来源 :中学生天地(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t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史前核反应堆”谈起
  1972年5月的一天,法国一座核燃料处理厂的工作人员在对一块铀矿石进行常规分析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块铀矿石中的铀?鄄235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仿佛它已经“被利用过”。
  随着进一步探究,一个“惊天秘密”被揭开:在这块铀矿石的来源地——非洲加蓬共和国某矿区,曾经存在一个核反应堆!这个反应堆与现代核电站的运行原理一模一样,只不过它“开工”的时间比人类制造出可控核裂变反应堆的时间早了20亿年,并且它持续运转了数十万年。
  对于那些热衷于“神秘现象”的人来说,这个消息无疑很“给力”。不过可能会令他们失望的是,这个史前核反应堆和外星人、“失落的史前文明”什么的都没关系。事实是,在那远古的年代里,由于一系列有迹可循的地理变化,使得当地土壤中大量堆积的铀?鄄235浓度达到了3%——这正是核电站所用核燃料“低浓缩铀”的铀?鄄235浓度——于是,一个“天然核反应堆”自发地启动了。
  日本大地震引起“福岛核危机”后,“反核”的声音高涨,甚至不少人认为核能的发现是人类打开了走向自我毁灭的“潘多拉魔盒”。其实,核辐射现象一直以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即便是令人担忧的核反应堆,也并非人类的“专有发明”。
  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原子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每个原子里面又“住”着电子、质子、中子等更微小的粒子。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比较稳定,但有些物质的原子不大稳定,里面的“小家伙”很容易自发地“溜”出去,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核辐射”,或者称为“放射性”。
  我们在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的铀?鄄235、碘?鄄131、铯?鄄137等都是放射性物质,其中“铀”、“碘”、“铯”等是它们的化学元素名称,数字235、131、137等表明它们的原子核中包含了多少个中子。中子个数越多,原子的质量越大,就越可能具有放射性。
  你去医院拍过X光片,就知道医院都有个“放射科”,在那里,医生利用放射性物质来进行医学诊断和治疗。在人类所受的核辐射总量中,仅有13%来自包括放射医学、核电站、核武器等在内的人工辐射源,那么另外87%呢?没错,它就来自你无可逃避的大自然。
  
  躲不开的核辐射
  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和岩石中,隐匿于各种动植物体内,可以说是上天入地,无所不在。它们释放出各种射线直接照射在我们身上,或者趁我们呼吸、饮水、吃饭的时候偷偷溜进我们身体里。
  在两次心跳的间隙,我们身体内有1万个原子核发生放射性衰变。在每一个小时里,有3万个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在我们的肺里消失,而它们就来自于我们呼吸的空气。在我们吃东西的过程中,会有1500万个钾?鄄40的原子核和7000个天然铀的原子核在我们的肠胃中发生衰变。
  在每一立方米的海水中,每秒钟有1万个原子核发生衰变,因此,海滨漫步会使我们遭受额外的辐射。但若是离开海滩来到高山,情况恐怕也不会好转,西班牙一份检测报告称,站在比利牛斯山上受到的辐射比躺在西班牙海滩高出3倍。如果我们待在家里哪儿都不去,则会受到来自地面和建筑材料的伽马射线辐射。
  除此之外,每天还有成千上万条宇宙射线会对我们产生辐射,它们是深空中黑洞、活跃星系或超新星的产物,经过漫漫的旅程来到地球。早期的宇航员报告说,来自宇宙射线的粒子发出的亮光,使他们在太空旅行中无法安然入睡。
  植物的块茎例如土豆、番薯比它们生长在空气中的部分含有更多的镭?鄄226,一块500克的牛排中每秒钟发生45次衰变事件,而1千克水果则发生40次至90次。带给海鲜爱好者的坏消息是,海鲜中所含的辐射物质可能比其他食物的正常值高50%。
  既然核辐射无处不在,为什么我们平时感觉不到它的危害呢?那是因为通常我们所受到的辐射量都极其微弱,不足以对身体造成危害。或者可以反过来这么想:假如我们连自然界这些无所不在的“本底核辐射”都经受不了的话,还有机会在这里谈论它吗?
  这么说,绝不是让你轻视核辐射的危害。关键取决于“量”,人体一旦受到大剂量的辐射,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
  1973年,山西忻州地区科委为了培育良种,从上海引进6枚钴?鄄60放射源。十几年后,科委迁址时将放射源封存,随后将原址移交给了环境监测站。1991年,监测站要盖楼,委托太原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将放射源迁走封存。但是,由于钴源室管理员记错了放射源数目,技术人员从封存的井里只拿走了5枚金属圆柱体。第6枚放射源的下落从此没有人再去关心。1992年11月19日,新婚不久的泥瓦工张有昌在该建筑工地干活时,看到一个小小的金属圆柱体,在阳光下闪着亮晶晶的光,便捡了起来随手装进了外套的右口袋。就是这个金属块发出的极强的辐射,在仅仅19天的时间里让张有昌父子三人命丧黄泉,还伤害了他的妻子和她腹中刚长到第19周的胎儿,并前后影响了100多人。
  张有昌一家的悲剧性案例已经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收录,同样也值得我们记取。
  
  你身边的“隐形杀手”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受到大剂量核辐射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发生核爆炸、核泄漏或者是捡到放射源的几率实在太小了。但是必须提醒你,在我们身边“潜伏”着两种常见的“辐射源”,它们是你我必须要重视的。
  第一种叫“氡”。氡是天然放射性元素镭衰变的产物,这种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你看不见也闻不到,却是一个“隐形杀手”——它通过人们的呼吸“潜入”人体后,衰变过程中辐射出α粒子,破坏细胞组织,从而诱发癌症。
  氡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和地下水中,据科学家统计,人类所受到的天然核辐射总量中,有52%来自氡,因此想完全避开它是不可能的。也不必过于担心,在开阔、通风的环境中,它很容易被稀释。但要特别警惕的是“潜伏”在我们家里的氡——因为即使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例如木材、砖、混凝土,都会释放少量氡气;如果制砖的材料用的是火力发电厂或炼钢厂的灰渣,或者装修时用了天然花岗岩、大理石,则释放的氡气将明显增多;若通风再不及时,氡气就会在相对封闭的房间内越积越多,达到足以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浓度。
  要对付这个“杀手”也不难:首先是在购买装修材料特别是石材的时候,要挑选符合国家规定的放射性标准的产品,必要时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测;还有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保持室内经常通风。
  另一种则是“大名鼎鼎”的香烟。地球人都知道,香烟里有尼古丁、烟焦油等有害物质。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烟草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吸收来自肥料、土壤和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比如钋?鄄210,当香烟燃烧的时候,这些放射性物质也被吸入肺里,每天吸一包烟的人因此受到的辐射比来自我们周围的氡气的辐射高3倍,一年下来相当于做了250~300次X光透视。
  同时,吸烟者吸入的烟焦油也“帮助”放射性颗粒更容易沉积在肺部的支气管中,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科学家相信,这些来自烟草中的放射性物质是导致全球每年平均11700名烟民死于肺癌的诸多“凶手”中非常“狠毒”的一位。
  别恐慌,也别轻视。这就是我们对于“核辐射”应有的态度。
其他文献
我国成功研制空间太阳望远镜我国已自主研制成功首台空间太阳望远镜,并计划于2008年射入太空。目前遨游太空的空间望远镜全部来自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发达国家。这些“太空眼
1.把语文课堂作为学生体验的平台《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他们可以质疑问难,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做他们愿意尝试的实验等。在学习化的社会中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较量.撞击和融合,将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化交融,必将影响人类未来文明的发展趋向。从短期看.西方文化的中国化.尤其是管
人生几件大事,房子可算得上是一件。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又一次带给我们太多对于房子的思考,对装修的思考。花些精力、财力装修房子似乎真的很应该,可装修会遇到的问题实在
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省级规划院院长论坛”于11月16日在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举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赵宝江、副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合作学习。从生活实践、热闹话题和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入手。如研究“风筝为何飞上天”这一课题时,学生对风筝能够飞行的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搜
买花洒不能只看外观,精挑细选才放心测水压如果想要购买体积大、出水孔大、分档出水、功能齐全的花洒,就需要在购买前先检查一下自家水压,如果水压不够,就应该另外配一个增压
1.选择身边的生活内容作为美育的题材。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舞台,在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开放日前,我指导学生在班级一角布置自己
摘 要: 当今学生将是时代的主人,电脑的知识与网络技术应该成为他们的基本素质。教师该如何把信息技术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信息技术?本文作者就此作了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在中学阶段各门学科中的地位还无法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
无论你想要的家,是明朗艳丽还是青灰白地,都可以通过各种花色窗帘、壁纸轻松简单地去体现。要将不同的色彩和图案搭配出不错的效果,重点还在于两者之间相互协调、映衬。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