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学做合一”理念在职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u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他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对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更应该践行陶公的思想理念,让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相结合,全方位地提高人才素养。
  [关 键 词] 教学做合一;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护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120-02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认为办学教育应该多注重让学生在亲身行动中获得知识,也就是“亲知”,不应该仅仅是学习书本中传达的或是师友口传的“闻知”。没有“亲知”做基础,“闻知”是接不上去的。
  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解读
  陶行知先生深知实践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做合一”理念。1930年晓庄师范学校建校三周年时,陶行知的《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对这一理论在晓庄学校的试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1)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2)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3)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做”成了学的中心也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可见“教学做合一”理念要以做为中心。他非常强调做的重要性,从学习的原则说明事怎样做就须怎样学。“譬如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學。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作为教师,要在做上教;作为学生,要在做上学。不在“做”字上下功夫,教就不成教,学也不能成为学。一切生活的教学都要如此,方为一贯。由上可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其实就是一种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是根据生活的需求来教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以达到做的目的。因此,它必然要求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两大命题,强调手脑并用,理实一体。
  职业学校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技术性人才。学生走出校门能够就业是职业教育追求的初级目标。因此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职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更要注重实践,才能在护理岗位上游刃有余。学生是实践的主体,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注重教与学、学与用、知与行的结合,对当前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坚持知行统一,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与五年制高职生语文学习起点相当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体现语文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从课程的内容来讲,就是要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的教学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新课标对语文教学中实践性的强调亦是对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与发扬。这与“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也十分吻合。
  但是,目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还存在某些弊端:(1)教与学的脱节,表现在教学形式上仅仅以课本为本。一些教师只管教课本上的指定篇目内容,学生也只管听,只是把教师提到的考点进行标注,指定的课文背诵,符合教师的学习要求就可以了。这既无法落实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2)学与做的脱节,表现在教学的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师缺乏对语文教材的深入挖掘以及对学生生活实际、专业实践的联系,仅仅照本宣科的课堂一定是枯燥无味的。脱离实践的教学会使语文课堂仅仅成为知识的灌输课,课堂局限在小小的教室里,无法让学生真正地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3)知识与技能的脱节。作为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科目,语文课常常偏重文学作品的教学,突出思想教化,忽视能力训练,极少甚至完全没有言语训练的内容。这与职业教育要求实用性和加强实践性的教育特点极不相称,更不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层次和好动的特点。
  三、“教学做合一”理念在职校护生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如何应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来进行语文教学呢?
  (一)要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合一不是别的,是生活法,是实现生活教育之方法,是生活即是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一切文化皆是生活的工具。”语文学科的学习更应该与生活息息相通。要积极拓展语文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除了课本上指定的篇目,教师可以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来创设情境,将生活、自然、社会带入语文课堂;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用生活的眼睛来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过程也可以是生活体验的过程,仅仅靠纸上谈兵是不够的,必须将语文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语文。
  (二)要将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
  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应该为专业课服务。提高语文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职业千差万别,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也是各异的,当我们面对特定职业对于从业者能力的特殊要求时,我们更应该基于对职业特点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来制订有针对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加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将专业课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特意在每个模块增设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护生的语文课堂上可以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语文》教材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模块中,有如下活动:难忘的人物形象、模拟求职应聘洽谈会、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我们将来的事业等。在护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今后的就业方向去筹划开展这些实践活动。《难忘的人物形象》可以让学生结合医疗行业的典型人物访谈进行开展,深入采访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正在医疗行业默默奉献的一线护士等;《社会热点问题调查》可以让护生走进医院或者医疗企业去深入调查医院对医护人员的需求、病患对医护人员的建议等;而《我们将来的事业》更可以结合护理行业本身让学生通过资料搜索、走访调查等方式去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今后将从事的行业,提高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将专业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将对专业的兴趣迁移至语文学习上,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学校为什么还要学语文”,学会在日常生活、职业生活中使用语文,让自己的生活因为语文而绚丽,充分运用语文应用能力为专业、为职业增色。
  (三)要探索语文教学新模式
  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学习语文,就像往湖里投盐,短期内是难以品尝到咸度的。学习专业技术,就像往一道菜里撒味精,撒一点点就觉得鲜味十足。因此,许多追求速效性的职校学生不愿意将有限的精力放在难见成效的语文学科。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是学习的关键,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探索语文教学新模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除了课本上的课文解读,学生也需要其他的语文活动形式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形式。教师可以用故事激趣、创设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把学生从不同的生活感受中引入到文本学习中,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使阅读体验更为丰富,在书海中进一步学习实践;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观后感,把每天的实践感悟记录下来;组织学生写手抄报,增加学生的综合实践机会;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把课上的问题和思考带出课堂,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学习语文、应用语文。
  (四)要培养学生学习自主能力
  陶行知先生强调“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意思是要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做是中心。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能面对各种临时紧急的状况,要求学生能够及时且准确地做出决断,其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也正是提倡学生要主动探究、乐于学习、勤于动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课前给学生下发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上的题目自主预习、初步学习课文;让学生课前通过学习平台查看课文相关资料进行预习,并将疑难问题在平台上留言提问,学生可在平台上讨论、相互答疑,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在后台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讨论成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解答。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教学做合一”理念既体现了时代特色,又能符合职业教育的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化理论为行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新时期下符合时代需求、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M].1~6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文集[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4]朱琼,孙士杰.从陶行知“教學做合一”透视新课程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0(2):4-7.
  [5]周纪焕.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性特征与语文教学[J].钦州学院学报,2005,20(3):98-101.
  [6]杨国华.论“教学做合一理论”在高级英语课程中的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3):124-125.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威客”的应用研究和实践越来越广泛。基于“威客”的产生、发展,较为全面地分析和总结了应用“威客”教学改革的发展变化及趋向态势,以期引发对教学改革的深入思考与探究。作为国内应用“威客”教学起步较早、持续时间长的贺州学院在这个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尝试。在既往的实践中,贺州学院引入“威客”教学,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学生与猪八戒威客网“天鹰计划”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实力得到提升,由于高职院校特有的教育理念及培养方式,高职院校更加关注社会、市场的发展需要,更密切的联系现实经济,尤其在技能培训、人才服务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广州的社区教育已经发展出较有特色的规模,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与高职院校对外服务有机的结合,将会极大提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能力。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社区教育;社会服务  [中
期刊
[摘 要] 随着民办学院校不断发展,学风越来越受到重视,民办医学院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大学生活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学习心理,并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不良心理问题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更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关 键 词] 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学习倦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40-02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期刊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改革大潮中,高职教育作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大军,应深入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利于发展的环境,为未来发展培养更利于发展的途径。以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发展为例,探讨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发展的途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分析与总结其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机制体制建设现状,希望对建设中各项运行机制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28-02  2016年11月14日,廣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确定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
期刊
[摘 要] 工作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工作价值观影响人的职业选择和行业选择,甚至对人的择业产生决定性影响。研究旨在考察当代大学生(以江南大学为例)的工作价值观及其注重的因素。研究使用调查问卷调查了江南大学的180名学生。调查结果揭示,当代大学生看重的工作价值观呈“五因素模型”,分别为:工作收入及工作环境、个人成长及未来发展、企业文化及组织形式、工作地位及社会认同、职场
期刊
[摘 要] 大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是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之一,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不仅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大学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等三个方面对大学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给高校文化建设提出有益的借鉴。  [关 键 词] 大学;文化建设;内涵;主要任务;主要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
期刊
[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社会发展新的趋势与要求与传统家庭教育模式诸多陋习造成的当代大学生自控力在自觉性、稳定性和自制力方面有待改善和提升。作为身处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具体所指详见正文第一部分)引发的数起突发事件有感,通过组织实施初步的网上问卷调查,拟尝试对大学生自控力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从大学生及其利益攸关方——家庭、学校等三方
期刊
[摘 要] 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网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也是传统课堂培训的有效补充。以衡阳市铁路客运站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探讨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铁路客运服务英语口语培训模式的可行性与实际操作方法,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 键 词] 微信公众号;铁路客运;服务英语口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期刊
[摘 要] 职业变化和人员流动日益加剧,使高职教育也正经历着巨大变革,从而来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企业需要能适应岗位不断变幻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和基本能力较强的人才。因此,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核心能力提升是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涵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归宿。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职业核心能力;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