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wf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节能和发展的理念,运用给排水设计原理,从宏观和微观等层面详细探讨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的现状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看法及主要解决办法,以寻求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规划
  
  0.引言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对建设一个良好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倡省地节能的理念,这要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必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认真思考与研究,以寻求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从宏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给排水规划设计宏观层面所面对的是大范围的思考,涉及到规划区范围以外甚至跨城市、跨地区的区域性问题,影响深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给水方面,主要体现在水源及其保护,区域水资源平衡及区域供水规划;在排水方面主要是防洪排涝规划设计以及河网区域污染控制,它要求我们必须有开阔的眼与系统创新的思维。
  1.1防洪排涝规划
  1.1.1防洪排涝概念
  防洪排涝是城市的生命线,防洪排涝规划主要针对对象是外洪和内洪,外洪防为主,如防洪堤、水库等,而内洪则是排蓄为主。对城市而言,在规划重现期内,不应有“涝”的概念,只有雨水如何及时排除或滞蓄起来的问题。过去排涝标准三天暴雨三天排完或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针对的是郊区和农田,这种标准是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的。因此将“防洪排涝规划”称为“城市防洪规划”(防外洪)和“城市排洪规划”(排内洪)则更贴切。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防洪排涝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1.2排洪与排水标准衔接问题
  城市排水是解决较小汇流面积上短历暴雨产生的排水问题,采用的是暴雨公式,暴雨时段控制在5~120 min,选用暴雨样本是年超大值法;而排洪考虑汇水面积大,目前多采用水文公式(也是暴雨推理公式),使用某重现期f如10年一遇)24 h暴雨量为基本数据,其选用暴雨样本是年最大值法。因此进行防洪排洪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排洪与排水重现期标准衔接问题。排洪规划重现期应根据城市重要性以及排洪流域面积的大小因素综合考量后确定。排洪汇水面积越大,重现期标准越高,大中城市排洪标准不宜小于20年一遇(防洪标准GB50201—94)。
  1.1.3排洪措施
  排洪措施主要有地面全抬高方案和雨水泵加滞洪区方案(地面不抬高或部分抬高)。对于山区,考虑到内洪来得快、退得快,设置雨水泵站效益不大,宜采用全抬高方案,但同时也要考虑现状村庄过渡,可设置局部的抽排设施。
  2.从中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中观层面主要体现在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譬如市区给水系统规划设计、中心城镇给排水规划设计、污水水厂外管网规划设计等,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1给水系统规划设计
  随着变频供水设备的大量使用,特别是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的推广应用(取消屋面水箱),在中观层面出现问题是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变大,高峰供水量增大,从而相应加大水厂供水规模。因此在这背景下,城市供水系数应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同时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
  2.2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应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特别是地处平原、盆地的城区这三者有机配合显得更为重要。譬如,市区内河设计标准采用五年一遇不漫溢(水利标准,相当于城建一年一遇标准),而相应道路排水重现期P:1年情况下,两者洪峰相遇是经常性的,雨水管道出1:3经常是压力出流。因此,雨水系统要进行必的压力流校核,同时与竖向标高相协调,避免在重现期P=I时,雨水溢水路面的情况发生。
  2.3污水系统规划
  2.3.1合流制与分流制讨论
  一般而言,在新城区采用分流制,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但鉴于我国目前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真正意义上的分流制在实践中很难做到。雨污系统中有一根接错,两个系统就相通,可能合流制。根据某污水厂厂外管网工程实践证明,完全分流制必须从化粪池出口分流开始,并且采专业监督和专业队伍施工。同时初期雨水污染比较严重,截流式合流制有利于初期雨水的截流,因此中小城市建议以截流式合流制为宜。日本东京区部地区大部分采用合流制系统,他们认为尽管合流制会增加污水处理量,但合流制下水道系统可充分利用原下水道系统,将其进行改造、重建与完善的建设费用、技术要求均低于分流制,故广泛使用。
  2.3.2污水厂排水去向
  目前国家强调水的循环再用,要从“污染控制”向“水生态修复和恢复”转变,因此污水厂处理后污水的排放以就近向可作为中水回用的途径或可向内河排放作景观用水为宜。而环境影响评价常以事故排放为由,建议将处理后的污水向外江江心排放,两者矛盾如何协调值得进一步讨论。
  3.从微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微观层面主要为单项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和设计。譬如工业或住宅小区给排水规划与设计,一座或几座建筑物给排水消防设计,一座污水厂设计,一条道路给排水设计等,它是将理想变为现实最直接的环节。一方面城市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具体新课题,必须采用新办法、新材料、新产品去解决;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具体规划设计必须符合节能省地建设新理念。下面略举数例加以说明:
  3.1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采用延时曝气这种高资源占用(材料、土地)和高能源消耗低负荷工艺,以耗能方式取得污泥稳定的工艺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从生活污水反应器发展趋势看是从活性污泥工艺和生物膜反应器向高效的移动床和流化床发展。最近国内尝试使用一种高效载体生物强娲万方数据MO工艺,它是在MO反应池的好氧池末端投加活性硅藻土,同时好氧硝化液和沉淀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利用硅藻土的高效载体生物作用(流化床)和吸附,混凝及过滤等物化作用,实现生物脱N和物化除P,较好地解决了纯生物或纯化学污水工艺中脱N与除P相互矛盾的问题。
  3.2污水管道设计中新管材的推广
  在给排水工程中推广PCCP管、PVC—U管、PE管、聚丙烯伊P)等新型塑料复合管材,符合国家以塑代钢政策。同时管道摩阻小、排水量大、重量轻、施工方便,受到业主及施工方一致欢迎。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施工造成管道变形超标的问题,应确保管道两侧回填土的回填质量,必须分层夯实,使其密实度能够达到95%以上。
  3.3雨水管道设计新思路
  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较深区域,尽量使雨水不排人下水道,尽量通过设计施工,将雨水渗透或截留。一则可以减少排水(下转第64頁)(上接第108页)负荷,减少雨水管道投资;二则增加地下水补给,涵养地下水,进行水生态修复。另外,也可以设置雨水贮水池截留雨水作中水使用,但这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譬如地下水位高,下雨后地面充分湿润,地下径流很大,就不宜采用渗透法。
  4.结语
  绿色环保节能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加上创新的思维,运用创新技术来优化设计现代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消防水系统等市政公用设施,这应该是每位市政给排水工作者努力实现的目标。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老师,最满意的莫过于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然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让讲了多年汉语的中国学生学习这门陌生的语言,难度确实很大。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我想了很多办法,也做了很多尝试,但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来,我一直特别重视亲和力在教学中的作用。我认为以自己的情感来引导学生,才使学生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满意的成绩。  一、亲和力有助于学生亲近课堂。  古语云:“亲其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群众文化就是扎根于群众生活土壤中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内涵。在社会转型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呈现出现代性和多元性等诸多特点,这是值得每
阅卷是高校招生考试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社会不仅关注着高考公平和高校招生公平,同样关注着高考阅卷的公平问题.
【摘要】中学阶段的初一至初二年级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语文教师,在这个时 期应注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注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总是扮演“讲述者”的角色,侃侃而谈,让学生充当“听众”。这种作法也应改革,即在教学 中(或课堂外)注意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愿望的机会。比如,在教 授《我的老师》
加强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各民族人民的整体素质,也更加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对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