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探析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taco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一、确立阅读的总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的学习能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培养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培养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把握主流、激发思维的习惯
  在语文阅读训练中,经常遇到学生“滞读现象”,学生一看到文章篇幅较长或语言信息传达的事物皆为新生事物而有陌生感时,学生往往产生烦躁不安情绪,导致学生读不进去或“走马观花”,以至不能或不能准确获取语言信息,更谈不上准确解答关于阅读的训练问题——这也是阅读兴趣不高的表现。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读书养成一气呵成读到底的习惯——要有耐心、一丝不苟地通过阅读感知全文的有用信息,达到迅速整体感知全文大概内容的目的。
  2. 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作批注、作记录的习惯
  阅读是有方法的,把这些方法变成习惯,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高了。“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需要圈点勾画呢?关键性字、词;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阅读与写作的经验之谈。的确,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记,随时记下作品里精美的片言只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3. 培养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学生的各项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就少了自己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学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只有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内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
  目前的语文教学,重写而轻听、说,故不再赘述“写”。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边听边思索,这是每位学生都能做到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为我们平素所忽视。胎教的流行,证明人类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始于听觉。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导学生养成边聆听、边思考身边一切“声音”的习惯,从中获得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 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要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以读书为乐事是阅读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激发兴趣,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多读教材,把握语文的思想蕴涵和文化内涵,做到阅读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教育的结合与统一。其次,理性升华,阅读是接受人类文明成果,继承精神领域的遗产。前人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交到我们手上,接受这份礼物,在短时间内了解吸取中华几千年精神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认识历史,审视历史文化。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不断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品位。
  2. 发挥学生阅读的独立性
  学生的阅读是教师永远不可代替的,教师只能从阅读方法、阅读技巧、阅读内容上加以指导或引导,充分让学生去感知、发现、辨别、理解到再认识的活动过程,从而让学生达到阅读的个性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本到书库,从学校到社会,博览群书,通观社会,汲取丰富多彩的文化乳汁。
  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阅读进程中,充分利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大胆新奇的想象联想等思维方式,让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寻求发现问题。阅读归根结底是为了创造,从阅读中获得感悟,超越了自我是创新,超越了前人是创造。要做到继承而超越,借鉴而创新。因此,阅读创造是认识的质的飞跃,是不断想象的心理反映和批判性思维的反映,是高水平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
  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教学耐心,教育创造,并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与协调学习相结合,可以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瓦房店市第十八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著名经济学家洪远朋教授在1995年第12期《价格理论与实践》发表见解认为,中国改革开放17年来,经济运行中发生过几次程度不等的通货膨胀,如果我们把这几次通货膨胀综合起来考察,就
利用结球甘兰(F Brassica oleracsa var.capitata it)幼苗的叶片和无菌苗下胚轴进行组织培养,诱导分化出试管苗,效果良好。叶片培养:将取来的叶片外植体用自来水充分冲洗而后
“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是人民法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以S省J市法院实践为样本,分析发现该院以诉
蝶兰胚珠发育过程中总RNA、Poly+RNA和PolyA-RNA的变化张宪省,马小杰,阎先喜,邢树平(山东农业大学基础部,泰安271018)近年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已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研究植物的生殖。
我国政府扩大投资2000亿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一、我国经济建设规模庞大,经济基础薄弱,2000亿资金的投入无异于杯水车薪;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建设严重滞后,资金需求大;三、市场机制不健
案例教学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发生在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实施之后,颇具绩效。  在如今新课改大的教育形式下,案例教学法的确是课堂教学创新性教学实践的一种好方式。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此,进一步认识了解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主
根据中职学校图书馆的工作实际,探讨怎样提高馆员的专业素质,培养馆员对图书馆职业的爱岗敬业精神。
一、天人合一阶段天人合一观念脱胎于远古“敬天保民”的天命观,成熟于先秦时期。这一时期,对天人关系的探索和诠释最有代表性的是儒家和道家。儒家和道家都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
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如果缺乏有效的地理思维,学习起来就十分吃力。因为他们最终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答这些题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