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概述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sxdcfvgb0987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实验两个字,我们更多想到的是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实验。难道数学也要实验?其实,数学的发展缺少不了实验,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精辟地指出:“数学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它是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
  一、数学实验的定义
  数学实验是让学生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或技术手段,并在数学思想和数学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对实验素材进行数学化的操作来学(理解)数学、用(解释)数学或做(建构)数学的一类数学学习活动。数学实验一般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注重实测与直观,让数学在实验过程中“可视化”,让学生从中获得对数、形的具体理解,并逐步对其适度抽象,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实验”,进而充分体会数学研究方法和构成体系,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并改造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数学实验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实践方法,掌握数学研究的规律,培养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能够解决学科和实际生活的问题,并检验和论证问题的结果。
  二、数学实验的意义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数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借助数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进行数学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或教师叙述的现成结论,而是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观察、实验等手段来获得经验,并逐步发展为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二)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直观
  数学实验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直观。抽象的数学知识常常让人难以理解。但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实验的元素就易于让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3x+2y=12的正整数解时,可以用“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地砖,沿同一个顶点镶嵌至少需要几块不同的地砖”这个问题来引入。因为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还是求一元二次方程3x+2y=12的正整数解的问题。但因为创设的背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以他们的经验和兴趣为切入口,以动手的方式“玩”教学,以动口的形式“聊”数学,学生自然就为方程的整数解找到了生活的模型,实现了抽象与具体的对接,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三)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学生因为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而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此时,如果教师能辅以一定的实验,就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在教学“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学生可能只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但却不知道从何入手去科学地证明它。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撕纸实验,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这时,教师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去引导学生发现,要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关键是要把三个角转移到同一个顶点处,那么利用他们学过的什么数学知识可以把角转到另一个位置呢?对照着自己所拼的成效图,学生很快就会想到添加辅助线来加以证明。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添辅助线的方法加以解决。这次简简单单的实验既让学生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又起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巧设任务,提升问题意识
  数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当前,许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而新课标提出:“培养创新意识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在总目标中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融入活动,积累经验
  数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新课标将传统的“双基”发展成“四基”,首次将基本活动经验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一起作为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对具体的数学对象进行操作和探究时所获得的一种认识。从静态上看,数学活动经验是知识,是对数学活动产生的认识;从动态上看,数学活动经验是过程,是经历,获得的途径主要包括: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获得;在“数学化”的过程中获得;在“数学探究”中获得。因此,“数学实验”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一种重要途径。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我们不妨让学生走出教室,拿上标杆、皮尺、反光镜等工具去测一测树、旗杆、教学楼的高度。在测量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主动地去想办法、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方案。
  数学实验虽然不能完全符合一般科学实验的标准,但它却是创新意识的来源。只要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进行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情境中做数学、玩数学、从而理解数学,那么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一定会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其他文献
作为初中学习阶段开设课程的组成部分,初中数学在学习难度和学习强度上远远高于其它课程,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和学习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有效教学的呼声有增无减,要求教师必须革新教育理念,采取高效的教学模式来优化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  一、与时俱进,革新教学观念和思维  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学情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沿用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很难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教师必
经典名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最好的课外读物。初中生应该根据自身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有选择性地增加阅读量,提高人文素养,加快身心发展。那么,对于名著阅读,教师该如何指导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巧设悬念,吊起学生阅读名著的胃口。悬念能使读者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遭遇和情节的发展变化持有一种急切的期待。设置悬念是一种艺术,是吸引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每个
期刊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教育评价制度也在逐渐地成熟,课堂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并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但在现今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评价过于刻板化,有部分老师只对学生的考试分数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价,甚至直接用课堂测验代替了课堂评价,这种方式显然是不符合当前学生的整体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进课堂评价,从而提高教师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眼光开始从关注教师的“教”,挪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为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堂观察,借助观察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学进程;此外,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判断和选择,及时地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分析和反思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就如何通过观察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 
期刊
目前,由于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考试制度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怕打破定势,引起混乱,不敢放手,所以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靠板着脸孔来“镇”住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教,课堂教学索然无趣,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扼杀学生的天资、个性以及创造力,导致学生厌学,有的甚至失学。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状况,就要让课堂“改头换面”,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活力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恰当的方法妥善处理。按照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我们的英语课堂必须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一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