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学模式激发职校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e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美术教学虽然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但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依然采用灌输式或放羊式教学。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身心的塑造,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在职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来丰富和完善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而要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让学生从思想上接受美术,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来提高教学效率,以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创造美。
  一、积极引导,让学生摆脱思想束缚
  在职校美术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因多种因素所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不高。虽然美术课堂教学比以往有了较大改观,但学生的激情还是不够。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摆脱思想的束缚就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首先,针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注重引导其主动发现美术学习对于自己的促进作用。如美术具有提高思维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一些名家故事或案例来让学生明白学习美术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其次,针对学习基础稍差的学生,要多通过正面引导让他们发现美术对自己发展的重要作用。如有的学生虽然文化成绩不好,但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可在教学中让其明白学习美术也有助于他们考入高一级的学校,而且文化分还不要那么高,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在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因美术是“副科”,于是经常出现课堂时间被“挤占”的现象。在新课改下,虽然“挤占”现象没有了,但一些教师依然把美术当做“画画课”来上,美术教学就是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甚至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美术理论知识,从而让学生毫无兴趣。因此,在职校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注重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走出神殿》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单纯地向学生讲授旧石器时代的《手持角杯的裸女》《司芬克斯》等浮雕作品,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学中教师可先用幻灯呈现《手持角杯的裸女》《司芬克斯》《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等作品,以及中世纪教堂和基督教题材的绘画、雕刻,引导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导。问题如:“《手持角杯的裸女》也是旧石器时代的雕塑,距今有25000年的历史,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位正在主持祭祀的女巫,你们的看法呢?为什么?”结合《犹大之吻》的故事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他们对比中感受人类文化史中宗教崇拜的产生和演化。
  其次,要注重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如在《黑白之间》的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以不同黑白处理方式刻制的木刻引导学生欣赏,在欣赏中利用电脑图形软件,尝试改变原作中的黑、白、灰关系,引导学生根据黑、白、灰的层次、线条、疏密等来合作分析其中的不同。在学生合作讨论后教师再总结,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表现
  在新课改下,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较好的转变,但改革依然不够深入,虽然在新模式下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过程中,但学生表现美的潜力依然没有被激发出来。要让学生学会表现和创造美,开展活动是较好的方式。
  首先,组织课内活动。这种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学生在小组间形成竞争,通过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方寸之间》的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学习篆刻,在篆刻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其次,组织课外活动。美术教学的课外活动形式较多,如兴趣小组、各种比赛等。在组织这些活动时,需要教师以积极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同时要注重将课堂移到课外。如在《清晨》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在清晨感受清晨之美,然后再结合教学内容来渗透雕塑的技巧,让学生掌握其神韵。为更好地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潜能,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以竞赛方式来组织活动,通过活动后的奖励来让学生获得成功感,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美术。
  总之,在职校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以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来代替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活动,而要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对学生的思想疏导,让学生接受美术课程;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表现美,在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美术、爱上美术,从而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的士人青年时期,读书之时,绝大多数想走一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进取之路,以天下为己任,一展雄心壮志。可现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走上通往理想的道路,即使挤进官场,也不一定官运亨通,就算为官,也不一定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居此时,不同时代的中国士人便有了一种共同的心理感受——失意,甚至才愈盛,失意愈重。那么,此时给自己的身心找一个归处就成了必然。  一、游仙归道  如果说神仙是人类童年时期对自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逐渐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我们的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已成为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以历史教学为例,中学历史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历史内容
<正> 周恩来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长期主管过文艺工作。他在文艺领域中坚持贯彻执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方针和政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致力于社会
江苏理科考生在高二参加的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以下简称“学测”),涵盖了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等三个模块。然而,理科考生每周只有两节历史课,如想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优秀率,需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初步掌握了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紧扣考试大纲,深入讲解教材  教师要认真研读考纲,密切关注考点的变化。为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可选择高考
发现就是人类经过观察、研究、探索,寻找到自己或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规律等的过程。发现的过程就是认知、发展、创新的过程。如果我们把它引入教育,就形成了一个名词,即发现教育。笔者认为,发现教育就是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和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提升能力的途径,积极建构和创新,并最终形成个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教育过程。如果将发现教育与语文课堂联系起来,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一、发现教育使语文课堂充满
<正>~~
<正> 在从事英语汉译过程中,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并不是由于英语语法现象复杂或对词汇陌生感到为难,在某种程度上,倒是由于对某些带关键性英语常用词在句子中的真正
提高职业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突破。物理教学应注重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效建构,使学生由被动机械接受到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化整合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下面就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谈如何实施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一、物理课程的有效整合物理课程不是孤立的课程体系,它和其他众多学科是相互联系
<正>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两朵奇葩,为千百年来写史者所师法。故陆游曾有“载笔敢言宗史、汉”的诗句。但“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
<正> 刘勰在《文心雕龙&#183;辨骚》中说: 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