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总体上是相当高的,绝大部分教师植根教育事业,潜心教书,苦心育人,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认可。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西方思想文化以及国内多元的价值观念都像一股暗流,在渐渐地影响着一些老师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部分教师心中滋长,事业心不强、责任心缺失等现象有所蔓延,一些损害教师形象的行为也在个别教师身上发生。虽然这些都只是个别现象,但都是长堤蚁穴,对学生健康成长、对整个教育事业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师德、教师素养之类的言词便常常被人们挂在嘴上,纵然是老生常谈,但还是不得不谈。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人品、人格、学识、才华是构成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而这里所说的人品,其实就是指我们的师德。所以,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师德应该是必备的条件,所谓身正才能为范,就是这个意思。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写到:“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卢梭也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只有道德素质良好的教师,才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把培养学生与民族的兴盛、国家的富强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学校教育的过程,是学生道德理想、道德感情和道德习惯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教师的言行举止有可能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对教育活动是多么重要。
那么,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在哪几方面加强个人修养,才能保证我们成为一个称职的教育工作者呢?
一、教师的语言修养
语言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工具,是表达与思维的载体,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个体的思想情感,表现着个体的综合素质,凸显着个体的基本特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语言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最重要工具,也是教师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启动学生的智慧与心灵,必须悉心琢磨自己的语言,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或幽默生动或高雅优美,即使达不到这个境界,也要做到语句清晰,词能达意,才能够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语言应该和气、文雅、谦逊、温和,不讲粗话脏话,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谈吐不鄙陋野俗。粗俗的笑话不讲,讽刺学生的话不说,温文尔雅的谈吐常在,声色俱厉的表情极少,这应该是一个人民教师给他人在语言方面的最美印象。
二、教师的仪表修养
过去,大家都认为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在外形方面不必太注重。然而,随着学生信息量不断扩大,视野越来越开阔,老师仅仅通过说教和活动来教育学生显然力不从心,教师还应该在很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对象,服饰仪表就是其中一个方面。端庄得体的扮相,不仅能使学生们心情愉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注意仪表容颜,而且还应注意服饰穿着,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称职的教师。
新时代的教师,其服装的职业倾向性,应为文雅、庄重和朴素,既不呆板,又不矫饰,这与教师文质彬彬的气质相符,又合乎教师含蓄、朴素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的着装合体、和谐、恰当、富有个性。
一个教师讲究外在美、仪表美、风度美,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整洁、得体、典雅、美观的着装,对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有着不可低估的辅佐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亮相,自然而然的成为“审美的客体”,通过自己形象的示范,足以给学生美的熏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总之,整洁、端庄、文雅、大方是对教师着装方面的基本要求。对于男教师,不留长发,不佩戴项链、手链、戒指;对于女教师,不染彩发,发型典雅不夸张,不浓妆艳抹,尽可能不佩戴手饰,特别是粗项链、手镯、手链、耳环,上班时间不穿细带裙、超短裙及露背装,不穿过于透明的服装,不穿过高细跟鞋,不留长指甲,这些条条框框,则是对教师在仪表上的最基本原则。
三、教师的行为修养
一个人的气质、涵养往往从他的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在学校里就可能是学生的模仿对像,在公共场所,则是教师个人形象的社会印象。所以,教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有一个优秀的教师就给自己的行为举止做了如此框定:(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件时,不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否则有损自己一贯温和的形象。(2)站姿: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3)手势: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其实,以上这些,只是这个老师给自己定下的课堂上“行为规则”,教师的行为修养范围应该更大更广。作为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大方得体,在课堂外不做违法犯罪、不道德的事,不放浪形骸,能够慎独,才是表里如一的、值得学生尊敬爱戴的教师。我们真的难以想象,平日里醉醺醺的酒鬼,在刚刚赌输精光后,再来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会是怎么一个样子。所以,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做导师的人应当有良好的修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
教师的举止姿态的基本要求是稳重。稳重就是举止得体,庄重潇洒,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体态活泼而不失端庄,具有可供学生效法的作用。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稳重的举止,高尚的行为素养,给学生以严肃稳重、亲切、神圣的精神威慑力,提高身教的效果。
四、教师的思想修养
在人们心目中教师是真、善、美的代表,是人类灵魂的象征。担负着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的重任。在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思想素质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水平,才能达到“身正为范”的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的品质。当一个教师具有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就会辐射到他的言行、他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鼓舞他发扬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激活他的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荣辱心,做到为人正直、坦率、表里一致、恪守信用,勤勤恳恳、兢业业地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在诸多的教师个人素质修养中,思想政治修养应该放在首要位置。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些教育先哲的话,无不说明,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思想、语言、仪表、行为等方面的修养,才能算是一个“身正”的人,才能为人师表,才能顺利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人品、人格、学识、才华是构成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而这里所说的人品,其实就是指我们的师德。所以,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师德应该是必备的条件,所谓身正才能为范,就是这个意思。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写到:“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卢梭也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只有道德素质良好的教师,才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把培养学生与民族的兴盛、国家的富强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学校教育的过程,是学生道德理想、道德感情和道德习惯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教师的言行举止有可能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对教育活动是多么重要。
那么,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在哪几方面加强个人修养,才能保证我们成为一个称职的教育工作者呢?
一、教师的语言修养
语言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工具,是表达与思维的载体,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个体的思想情感,表现着个体的综合素质,凸显着个体的基本特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语言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最重要工具,也是教师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启动学生的智慧与心灵,必须悉心琢磨自己的语言,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或幽默生动或高雅优美,即使达不到这个境界,也要做到语句清晰,词能达意,才能够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语言应该和气、文雅、谦逊、温和,不讲粗话脏话,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谈吐不鄙陋野俗。粗俗的笑话不讲,讽刺学生的话不说,温文尔雅的谈吐常在,声色俱厉的表情极少,这应该是一个人民教师给他人在语言方面的最美印象。
二、教师的仪表修养
过去,大家都认为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在外形方面不必太注重。然而,随着学生信息量不断扩大,视野越来越开阔,老师仅仅通过说教和活动来教育学生显然力不从心,教师还应该在很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对象,服饰仪表就是其中一个方面。端庄得体的扮相,不仅能使学生们心情愉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注意仪表容颜,而且还应注意服饰穿着,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称职的教师。
新时代的教师,其服装的职业倾向性,应为文雅、庄重和朴素,既不呆板,又不矫饰,这与教师文质彬彬的气质相符,又合乎教师含蓄、朴素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的着装合体、和谐、恰当、富有个性。
一个教师讲究外在美、仪表美、风度美,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整洁、得体、典雅、美观的着装,对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有着不可低估的辅佐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亮相,自然而然的成为“审美的客体”,通过自己形象的示范,足以给学生美的熏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总之,整洁、端庄、文雅、大方是对教师着装方面的基本要求。对于男教师,不留长发,不佩戴项链、手链、戒指;对于女教师,不染彩发,发型典雅不夸张,不浓妆艳抹,尽可能不佩戴手饰,特别是粗项链、手镯、手链、耳环,上班时间不穿细带裙、超短裙及露背装,不穿过于透明的服装,不穿过高细跟鞋,不留长指甲,这些条条框框,则是对教师在仪表上的最基本原则。
三、教师的行为修养
一个人的气质、涵养往往从他的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在学校里就可能是学生的模仿对像,在公共场所,则是教师个人形象的社会印象。所以,教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有一个优秀的教师就给自己的行为举止做了如此框定:(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件时,不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否则有损自己一贯温和的形象。(2)站姿: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3)手势: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其实,以上这些,只是这个老师给自己定下的课堂上“行为规则”,教师的行为修养范围应该更大更广。作为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大方得体,在课堂外不做违法犯罪、不道德的事,不放浪形骸,能够慎独,才是表里如一的、值得学生尊敬爱戴的教师。我们真的难以想象,平日里醉醺醺的酒鬼,在刚刚赌输精光后,再来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会是怎么一个样子。所以,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做导师的人应当有良好的修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
教师的举止姿态的基本要求是稳重。稳重就是举止得体,庄重潇洒,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体态活泼而不失端庄,具有可供学生效法的作用。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稳重的举止,高尚的行为素养,给学生以严肃稳重、亲切、神圣的精神威慑力,提高身教的效果。
四、教师的思想修养
在人们心目中教师是真、善、美的代表,是人类灵魂的象征。担负着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的重任。在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思想素质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水平,才能达到“身正为范”的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的品质。当一个教师具有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就会辐射到他的言行、他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鼓舞他发扬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激活他的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荣辱心,做到为人正直、坦率、表里一致、恪守信用,勤勤恳恳、兢业业地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在诸多的教师个人素质修养中,思想政治修养应该放在首要位置。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些教育先哲的话,无不说明,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思想、语言、仪表、行为等方面的修养,才能算是一个“身正”的人,才能为人师表,才能顺利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