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借文化新媒体传播价值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记者观察·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_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文化范围广泛,包括了基本的民间歌舞、美食、建筑、服饰和节日风俗等,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随着外来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流行,传统民俗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国民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例如很多青少年存在崇洋媚外、追捧洋节日,对传统节日文化却知之甚少等现象,这些都说明民俗文化传播和传承受阻。我们要重视民俗文化教育,借助新媒体拓宽民俗文化宣传渠道和受众群体,开发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以短视频、民俗旅游和线上民俗表演等方式进行传播,让民俗文化成为培养国民文化自信的土壤,让更多国民和外国友人认识和爱上我国民俗文化。
  新媒体在民俗文化传播中的优势
  有利于丰富民俗艺术的传播形式
  民俗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过去我们大都是通过旅游、参加艺术展览和讲座的形式来了解民俗文化,这些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媒体为民俗文化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我们开始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新媒体来宣传民俗文化,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各地民俗文化信息,例如少数民族歌舞表演视频、地方特色美食和建筑等视频,真正实现“足不出户游天下”,让更多人认识民俗文化,领略我国鲜明的民俗文化。
  有利于扩大民俗文化传播范围
  民俗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空性,传统传播方式很难突破这些难题,新媒體传播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借助互联网进行宣传,例如借助短视频进行传播,我们可以把精美的民俗文化宣传视频和新闻报道上传到新媒体平台上,人们不仅可以自行浏览相关信息,还可以自动进行转发和扩散,这也是新媒体传播的一大优势。新媒体可以刺激受众群体自动传播的积极性,大多数新媒体平台具有社交属性,人们在浏览新媒体平台时不仅可以了解民俗文化,还会主动进行扩散,这比传统的报纸和新闻传播更具有扩散性,能进一步扩大民俗文化的传播范围和速度。
  有利于存储和保存民俗文化
  以往民俗文化传播主要是依靠摄影录像、新闻报道等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音像制品反复刻录和播放以后会影响画质和音效,记录的影像内容很容易失真,再加上数码产品不断更新,传统DVD、录像机等设备已经逐步退出人们的生活,这种传播方式不再适合民俗文化传播。新媒体可以解决民俗文化传播存储难题,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拍摄视频,并把这些视频和图片上传到新媒体平台,人人都可以成为民俗文化的传播者,新媒体平台可以存储用户上传的视频和图片,其余用户可以随时观看和下载,解决了民俗文化传播资料存储难题,为民俗文化传播保驾护航。
  新时期民俗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外来文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国民接触到的外来文化越来越多样,但是外来文化质量良莠不齐,我们在学习外来文化时要加以辨别。国外一些文化和我国传统价值观是相悖的,外来文化的涌入对传统价值观造成了冲击,例如一些人片面理解国外宣传的自由主义和享乐主义,很多人开始盲目追求西方奢侈品和自由生活,对民俗艺术却疏于了解。因此如何正确辨别和学习外来文化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网络文化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网络文化开始大行其道,一些网络流行语、网红服饰穿搭等都对民族文化传播产生了一定冲击。例如一些网络红人对现代时尚传播的宣传、网络游戏宣传、一些网红旅游打卡地的宣传等,这些新颖的新闻虽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对民俗文化传播造成了一定障碍。网络文化忽略了对民俗文化的挖掘,对我国各地美食、建筑、服饰和风俗的宣传不是很到位,人们追捧网络游戏、八卦新闻、国外旅游胜地和娱乐新闻,对于民俗文化不够重视。
  传播渠道比较单一
  虽然一些城市和文化部门已经意识到要利用互联网来宣传民俗文化,但是缺少专业的新媒体人才,对新媒体平台操作和新媒体制作还不太熟悉,影响了民俗文化的传播。民俗文化内涵丰富,这就意味着我们要采用多元化传播渠道,根据不同民俗文化制定不同的宣传和传播方案。但是现有民俗文化传播方式还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电视媒体、广告和民俗艺术节等活动开展,只是简单利用微信和微博进行宣传,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民俗文化品牌宣传模式,缺少宣传亮点。
  新媒体在民俗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策略
  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制定新媒体宣传计划
  各地要立足当地民俗文化特色,打造特色民俗文化品牌,开发当地建筑、美食、语言、音乐舞蹈、绘画、手工艺品和节日风俗等资源,打造“一条龙”式民俗文化宣传模式。例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把“少数民族风情”作为民俗文化宣传特色,制定抖音、快手、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方案。首先,要组织当地少数民族演员拍摄宣传短片,展示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展现当地原生态歌舞表演方式,展示少数民族独特的服饰,展现当地特色绘画艺术,凸显当地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宣传片还要结合优美文字,用亮点的标题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字来吸引观众眼球,宣传片要同时投放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和快手平台上,首先要号召当地群众进行转发和点赞,让宣传短片快速扩散开来,然后再利用新媒体社交圈进行传播。各地要及时更新新媒体平台信息,例如更新当地秀美自然风光,上传一些旅游景点介绍视频和游客照,还可以开展摄影和旅游故事大赛,吸引更多摄影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前来,进一步提升当地旅游人数,把民俗文化打造为城市旅游的一张“明信片”,传播特色民俗文化。
  打造特色民俗旅游,提升百姓经济收入
  各地要积极发展民俗旅游产业,根据当地特色建筑、非遗文化和历史遗迹等资源,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链,利用新媒体宣传当地特色旅游文化,吸引中外游客前来观光。例如政府要积极打造民俗小镇旅游品牌,开发当地古建筑、特色民居和旅游景点,例如古村落保护、特色植物、美食文化和民间艺术等,把特色民俗旅游、文艺汇演和美食文化等衔接起来。各地要组建新媒体宣传团队,拍摄旅游宣传片,打造特色民俗旅游,例如展现当地特色民间游戏和运动,展现当地独有的菜肴烹饪艺术,特色手工艺制作过程等,让独树一帜的旅游纪录片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各地可以建立微博、抖音和快手账号,每天上传当地景点、应季水果和蔬菜、特色菜肴等视频,展现当地一年四季、不同时间段美景。各地还可以学习网络红人李子柒的视频,选定当地一位形象代言人,拍摄代言人游览旅游景点、烹饪菜肴和制作手工艺品的视频,打造特色民俗文化形象代言人形象,打造新媒体粉丝团,进一步加快民俗文化传播步伐。
  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提升民俗文化商业价值
  随着传统文化学习热潮的兴起,传统文创产品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各地可以开发当地特色民间手工艺品、绘画和服饰等资源,设计特色文创作品,提升民俗文化产业商业价值。例如各地可以借鉴故宫文创设计理念,设计团扇、书签、果盘、摆件、手机壳和国画等文创产品,选取当地旅游景点、特色服饰和绘画艺术等作为文创设计原型,打造特色文创产品产业链。例如我国湖南苗族自治州以苗族银饰、刺绣和苗族医药等作为文创设计理念,开发了苗族银饰、苗族医药和刺绣服饰等手工艺品。例如苗银发簪、刺绣团扇、刺绣马甲等商品,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纪念品选择,这些民俗文创商品会逐渐传往世界各地,促进民俗文化传播。各地还可以积极打造电商平台,学习当下热门的网络直播,开展直播带货,借助电商平台销售特色民俗文化商品,例如当地特色农产品、文创商品、民俗旅游等商品,打通全国宣传和销售渠道,积极开展线上交易,让全国各地游客都可以了解和享受特色民俗文化产品。各地可以把电商平台销量和直播带货视频上传到新媒体平台,设置相关链接,消费者通过点击链接就可以直接跳转到电商平台,把电商平台和新媒体宣传紧密衔接起来,打造民俗文化销售产业链,尽快提升民俗文化产业经济效益,让更多人参与到民俗文化学习和建设中,让我国民俗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也是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我们要重视民俗文化传播和传承,积极开发新媒体传播渠道,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和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扩大民族文化知名度。各地要构建特色民俗文化产业销售产业链,打造特色民俗旅游和文创产品,打造一批民俗文化品牌企业,全面挖掘当地特色美食、旅游景点、服饰、建筑和节日风俗等文化价值,凸显出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塑造民俗品牌形象,提升当地民俗文化辨识度,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让更多人认识到民俗文化魅力,扩大民俗文化文创产品销售渠道,让民俗文化成为消费新潮流,助力民俗文化教育和传承,让中华民俗文化绽放迷人风采。
  (作者单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此背景下的电视媒体应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网络直播促进电视媒体的转型和发展。打破传统、单一的电视新闻模式,丰富电视媒体的内容,创新电视媒体信息传播的理念,为电视媒体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电视媒体作为引导正确社会舆论和宣传正确价值观念的主要阵地,其中新闻节目的类型众多,为了实现电视媒体更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形势下的新要求,电视媒
期刊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和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进步的加速器,已成为全球战略必争的科技制高点。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应该在全球科技发展的新一轮竞争中充当重要的“领头羊”,打通产学研用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共同攻克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难关。  今年两会上,参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已经悄然辐射
期刊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引领,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已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渠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手机上网比例达99.2%。其中,20岁~29岁网民占比19.9%,学生网民占比23.7%。”可以说,手机以其个性化
期刊
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最基础的工作,新闻编辑的工作决定着新闻的质量。融媒体的快速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新闻编辑工作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克服现有编辑的局限性,运用融媒体技术提高新闻编辑质量,改进编辑方法,促进融媒体时代的积极发展。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工作中的不足  传统新闻编辑工作者不能很快地适应发展状况,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目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缺陷,改变编辑工作者的想法,现如今传统
期刊
在融媒体背景下,新媒体平台的技术发展以及模式转变正在改变着受众的观看方式和心理需求。基于此背景,各类电视新闻节目都在寻求创新转变升级,新闻评论类节目作为重要的新闻节目类型,改革之路也是必然选择。《中国舆论场》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个融媒体时事热点节目,本文以此节目为例,从新闻评论类节目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创新与转型的角度出发,分析节目特色以及创新尝试,以此来探讨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改革路径。  新闻评
期刊
在当今媒体大融合的大背景下,行业报如何做好全国两会报道,彰显本报的影响力,需要提前精心策划,立足行业、依托行业,为行业发声,在媒体角逐中出彩。本文以《中国审计报》为例,展现与分析融媒体时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行业报如何做好全国两会“云”报道。  行业报是专注于某一行业或领域的传统媒体,其宗旨是报道行业新闻信息,服务行业读者群体。一般分属各部委(局)办或社会团体主管,具有行业领域资源等先天优势
期刊
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新闻信息传播中,记者在报道现场回传的口播,以更快的速度和富有现场感的特点得到更多受众的关注,这也是新闻宣传工作达到“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要求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新闻的现场口播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出镜记者的口播语言。记者在现场的身份是新闻事件的见证人、参与者、分析员,将所见、所闻、所感,进行迅速综合、整理和提炼,口述传达给受众。记者在口播中对新闻现场的描述
期刊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四川法治报》攻坚克难、稳中求进,以新闻+政务+服务模式,获得了两个效益的统一,闯出了媒体的一片蓝海。,《四川法治报》不仅由原来四开版小报升级为对开版大报,而且在新闻宣传、媒体融合、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提升,有力地服务了四川政法工作,唱响了主旋律,讲好了政法故事。  一  政策保障  政策引领媒体发展方向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
期刊
“小人物”报道顾名思义就是对“小人物”,即对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人进行的报道,平凡人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平凡的举动也会散发光辉。这些“小人物”身上保持着社会生活中所匮乏的珍贵价值与传统,因而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同时也为媒体注入了清新和活力。  “小人物”报道的优势及社会影响  着眼于“小人物”  “小人物”顾名思义是和“典型”的大人物相对的,是指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人。在社会大舞台上,更多的是“小人物”,他
期刊
随着我国媒体领域的不断成长与完善,现阶段新媒体资源不断受到各类主流媒体的重视。对于电视媒体而言,不断增加的新媒体渠道需要电视媒体工作者重视审读工作的优化开展,对新媒体审读的重要性予以极大重视,并且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主流媒体内部审核的高效展开,保证电视节目能够产生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融媒体下电视台新媒体审读工作现状  广播电视台作为我国媒体行业内居于前列的媒体类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