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政务+服务闯出媒体一片蓝海

来源 :记者观察·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hi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四川法治报》攻坚克难、稳中求进,以新闻+政务+服务模式,获得了两个效益的统一,闯出了媒体的一片蓝海。,《四川法治报》不仅由原来四开版小报升级为对开版大报,而且在新闻宣传、媒体融合、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提升,有力地服务了四川政法工作,唱响了主旋律,讲好了政法故事。
  一
  政策保障
  政策引领媒体发展方向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重要意义、工作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总体发展要求,明确要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意见》还提出了主流媒体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的运营模式,创新媒体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创刊于1985年1月1日的《四川法治报》正是按照《意见》指明的方向,始终贯彻新闻+政务的经营模式,不断深耕,持续发展。
  二
  实现途径
  围绕内容定力提质增效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地方财政经费缩减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不少媒体单位面临困难发展。然而,《四川法治报》始终强化新闻内容定力,创新融媒传播手段,聚焦中国法治,立足四川省委中心工作,服务政法系统讲好政法故事。大年初二,《四川法治报》就开设“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政法保障”专栏,各路记者奔赴全省10余个市州采访,《四川法治报》融媒体全各平台即时发稿,多篇报道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政法委、最高法、司法部等新媒体平台转载,为战疫胜利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稿件《成都首例!绵阳首例!南充首例!内江首例!全部遭起》当日阅读量愈百万;重磅推出的时评《危机大考,彰显治蜀兴川法治力量》,被新华社客户端和全省各级政法单位新媒体平台转发,得到四川省委政法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在重点策划报道方面,《四川法治报》始终围绕强化内容,在6.26禁毒日期间,我们策划系列报道,收获了良好的受众评价。
  立足政务策划,持续发力
  2020年,《四川法治报》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策划,笔者带领记者赴凉山彝族自治州,深入基层,采写了凉山州脱贫攻坚政法故事,并在《四川法治报》融媒体矩阵中连续推出了《脱贫攻坚大考凉山政法交出满意答卷》《铁腕公安局局长任乡党委第一书记啃下脱贫硬骨头》《扶贫路上法官脚步带快新村建设速度》等系列报道,社会反响强烈,得到了四川政法部门充分肯定,提升了《四川法治报》在四川省政法系统的影响力,强化了《四川法治报》法治宣传主阵地;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四川法治报》推出《亮剑黑恶势力扫除郎朗乾坤》《雅安一黑社会性质组织被团灭》《华蓥一黑老大领刑25年》等系列报道;围绕着《民法典》学习宣传,《四川法治报》承办了由四川省委依法治省办、重庆市普法办、四川省司法厅、重庆市司法局举办的学习《民法典》网络知识竞赛活动,《四川法治报》以动态方式,对该活动展开持续报道,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一年来,报社推出系列主题报道、典型报道,得到四川政法系统充分肯定。四川省委政法委、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检察院和司法厅先后发来感谢信,确立了《四川法治报》在全省政法系统内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主阵地和主力军地位。
  强化服务功能,实现经营多条腿走路
  立足为政务服务功能,扩宽《四川法治报》融媒体矩阵。近年,由四川省委政法委主办,《四川法治报》承办搭建了四川长安网,开设省、市、县(区)三级分频道。目前,《四川法治报》对四川长安网实行代运维和自有平台推进模式。截至目前,《四川法治报》在“四川长安网”为省、市、县(区)共承建代运维分频道135家、代运维的官方微信及微博40余个,代运维的四川长安网获评“年度中国创新型政法网站”。
  与此同时,《四川法治报》依托四川政法各单位,创建政务新媒体制作中心,组建自有的摄制团队,全年为全省政法各单位拍摄微电影、微视频30部左右。2020年,《四川法治报》政务新媒体中心对外营收金额近千万元。止的卜,由于《四川法治报》根植于四川政法各单位,服务于政法各单位,在报刊发行版块上,法院公告得到了四川政法各单位的大力支持,收获颇丰,在经营版块上持续发力,实现了多条腿走路。
  三
  服务保障
  提升传播手段更好服务政法
  为了更好地讲好政法故事,服务政法各单位,《四川法治报》始终坚持移动优先、一体发展,充分发挥“法治融媒小厨”中枢作用,遵循“移动端讲快、PC端讲全、纸媒端讲深”,优化“策、采、编、发、点、转、评”流程,提升融合生产力,凸显专业优势。目前,《四川法治报》实现了一张报纸+2个网站(四川长安网、四川法治报报网)+1个微信公众号+1个四川法治报官方微博+1个“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全媒体矩阵持续巩固。此外,《四川法治报》还入驻强国号、人民号、头条号、抖音号、川观新闻等媒体平台,发出行业媒体的最强音。
  技术引领推动全媒体转型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四川法治报》将直面机遇和挑战,勇于创新,大胆求变,适应媒体大变局,始终坚持发展新技术、发展新平台,强化技术赋能,要在数字化、可视化、社交化等新的方向提升传播能力和技术。探索短视频、VR、AR技术的运用,积极打造法治微电影微视频、法治动漫、法治漫画、视频直播、现场云等产品,全力推进全媒体平台生产、传播、经营转型。
  未来,《四川法治报》将以“法治四川”客户端为战略牵引,以全媒体迭代升级为契机,科学布局、重构重塑全媒体矩阵,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新时代推进全媒体传播格局的战略高地,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内部互通的集群的全新布局,全面挺进主阵地,打造全网存在、全时响应的报社自身融媒体矩阵,更加凸显及时、精准、海量和互动传播,力求在无限的网络空间内,用心用情制作有品质、有格调的内容,打造更多受众喜爱、刷屏热传的作品,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让网络空间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更好地实现两个效益的双赢。
  “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作为全国省级法治媒体率先推出的移动传播平台,将成为《四川法治报》转型发展的发动机和推动剂,通过对客户端改版升级,将与法治中国、法治四川同频共振,实现一端在手,尽览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省的新动态、新进程,形成全媒传播、全域传播,进一步提升报道的阅读量、点赞量,提升《四川法治报》品牌影响力。
  我们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举措和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而今年1月,中共中央又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要求到2025年,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运行机制更加科学有效,法治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形成。我们相信,在党的政策引领下,《四川法治报》始终围繞着新闻+政务+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求变,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四川法治报)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促使网络直播应运而生,加大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压力,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直播虽具有独特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将电视媒体和网络直播融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因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网络直播和电视媒体融合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重要的探讨课题。  (一)  网络直播与电视媒体  内容的融合策略  网络综艺内容的直播  在网络
期刊
人们总是更愿意记住城市的光鲜一面和那些令人悦目的景观,而忽略了那些在光鲜的表面之下潜藏的阴影。一座座巨型城市,就像不停运转的钢铁猛兽,吞噬大量资源的同时,也排泄出令人触目惊心的废弃物——垃圾。  作为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垃圾和文明相伴相生,在长达数千年的进化史里,人类与垃圾的斗争从未间断。  在原始社会,处理垃圾最好的方式就是“随手一丢”,因为对于以狩猎与采集为生的人类先祖来说,这是最方便与快捷的方
期刊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兴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势在必行。党报上连党心下接民心,在这场变革中肩负着重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党报记者更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适应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科技改变生活,媒体融合  发展势在必行  融媒体时代就诞生在“移动优先”的社会背景下,媒体之间彼此融合,把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媒体形式和内容整合到一起,建立了
期刊
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此背景下的电视媒体应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网络直播促进电视媒体的转型和发展。打破传统、单一的电视新闻模式,丰富电视媒体的内容,创新电视媒体信息传播的理念,为电视媒体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电视媒体作为引导正确社会舆论和宣传正确价值观念的主要阵地,其中新闻节目的类型众多,为了实现电视媒体更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形势下的新要求,电视媒
期刊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和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进步的加速器,已成为全球战略必争的科技制高点。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应该在全球科技发展的新一轮竞争中充当重要的“领头羊”,打通产学研用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共同攻克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难关。  今年两会上,参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已经悄然辐射
期刊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引领,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已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渠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手机上网比例达99.2%。其中,20岁~29岁网民占比19.9%,学生网民占比23.7%。”可以说,手机以其个性化
期刊
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最基础的工作,新闻编辑的工作决定着新闻的质量。融媒体的快速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新闻编辑工作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克服现有编辑的局限性,运用融媒体技术提高新闻编辑质量,改进编辑方法,促进融媒体时代的积极发展。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工作中的不足  传统新闻编辑工作者不能很快地适应发展状况,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目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缺陷,改变编辑工作者的想法,现如今传统
期刊
在融媒体背景下,新媒体平台的技术发展以及模式转变正在改变着受众的观看方式和心理需求。基于此背景,各类电视新闻节目都在寻求创新转变升级,新闻评论类节目作为重要的新闻节目类型,改革之路也是必然选择。《中国舆论场》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个融媒体时事热点节目,本文以此节目为例,从新闻评论类节目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创新与转型的角度出发,分析节目特色以及创新尝试,以此来探讨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改革路径。  新闻评
期刊
在当今媒体大融合的大背景下,行业报如何做好全国两会报道,彰显本报的影响力,需要提前精心策划,立足行业、依托行业,为行业发声,在媒体角逐中出彩。本文以《中国审计报》为例,展现与分析融媒体时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行业报如何做好全国两会“云”报道。  行业报是专注于某一行业或领域的传统媒体,其宗旨是报道行业新闻信息,服务行业读者群体。一般分属各部委(局)办或社会团体主管,具有行业领域资源等先天优势
期刊
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新闻信息传播中,记者在报道现场回传的口播,以更快的速度和富有现场感的特点得到更多受众的关注,这也是新闻宣传工作达到“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要求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新闻的现场口播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出镜记者的口播语言。记者在现场的身份是新闻事件的见证人、参与者、分析员,将所见、所闻、所感,进行迅速综合、整理和提炼,口述传达给受众。记者在口播中对新闻现场的描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