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8710310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浙江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因其地域性的经济特点有其特殊的发展状况,本文介绍了该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并从建立竞争合作机制、加强学历教育、转变教学模式、办出特色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浙江 高等职业教育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The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Zhejiang Area
  PAN Jingbo
  (Zhejiang Financial Proffesional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Zhejiang area has its special development condition for its regional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introduces four main problems in this area , and establish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strengthen degree education, changing teaching mode, characterizing etc tosolvethe problems.
  Key wordsZhejia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各种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规模化,这就催生并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不过,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还不完善,实践方面也比较欠缺。本文以浙江地区为研究对象,阐述浙江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1 浙江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浙江地区的区域特点决定了该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独特性。
  (1)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资源不够丰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都是实用型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这决定了它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以满足职业教育所需要的教学设备。但是,目前浙江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收取学生的学费,政府方面仅仅有少量的投资,这样就导致了高等职业学校在建设实验室、购买仪器设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场所的扩建等方面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严重影响了该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2)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传统偏见,没有对此有足够的认识。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非常牢固。受此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见,这就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声誉,生源严重匮乏,影响了该项教育的健康发展。
  (3)高等职业院校对自身没有明确的定位,缺乏办学特色。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浙江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并没有根据该地区的就业需求设置专业及组织教学内容,而是仅仅为了扩大生源,设置一些不切实际的教学专业,这就导致了该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没有特色,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失去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声誉,严重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背离,从而导致了该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陷入尴尬境地。
  (4)高等职业院校缺乏技能型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薄弱。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精通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更要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但是,现在很多的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就从事职业教学,并没有通过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这样的教师就容易犯眼高手低的缺点,无法培养出真正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2 解决浙江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问题的对策
  
  根据浙江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问题的特点,以下提出解决的对策。
  2.1 积极引导,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和合作机制
  目前,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来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然而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各元并没有处于发展的同等地位,地方政府应该依据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实际发展状况,进行有重有次、有急有缓的宏观调控,积极引导浙江地区各高等院校体系内的沟通,以促进该地区各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与整合,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政府应该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需求,根据企业和高等院校的特点,积极引导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加强校企合作,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而且还能通过校企合作,加强研发能力,为企业直接输入企业发展中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实现校企双赢。(下转第119页)(上接第83页)
  2.2 加强学历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还要注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不能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而不顾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就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的教学。
  2.3 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针对目前浙江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要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转变教育模式,改变培养模式,实现灵活多样、突出职业特点的教学培养模式,可以浙江地区的区域性经济结构和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的开设专业,通过与企业实施“订单式”、“双证书”等教学制度,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专业教学计划,加快建立个性化的职业教育模式。
  2.4 明确学院定位,办出学校特色
  职业院校应该根据浙江地区的区域性经济重心和发展特点,明确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办学层次的定位,确立特色鲜明的办学宗旨。学院应该在课程建设、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所侧重,在培养提高基本教育素质的前提下,坚持学院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办学宗旨,不断丰富和拓展专业技术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总结及探讨
  
  2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发展的轨迹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教育成就,尤其是网络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发展成就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历史性的发展和跨越式的突破。在历年的教育实践中发现,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职教育不再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或是其他的个人原因,而且在客观上讲,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很多的人才。
  21世纪,技术竞争力的高低主要是人才为关键因素的,科技型人才首先是良好素质、广博知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够担负起研发和设计的重任,也才能担负起为国际科技实力发展添砖加瓦的任务。高职教育在目前社会提倡创业型社会的过程中更加的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是高职教育的发展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功能的扩展,高职教育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必须加强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第二是高职教育的发展要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加的关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产品的丰富多彩,质量将取代数量,成为价值取向的决定性因素,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提高人才质量将是新世纪高职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所以高职院校要能够了解社会的需要,才能够真正的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第三是高职教育呈现终身化的趋势。在21世纪,知识更新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职业的变更将更加频繁,高职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将得到极大的扩展,它将改变单纯的职业前教育,而贯穿于人的终身。
  
  参考文献
  [1]徐惠琴.强化高职教育的优势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J].新校园(下旬刊),2010(1).
  [2]齐智鑫,姚敏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点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 2010(17).
  [3]普星.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0).
  [4]汤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情,2010(26).
其他文献
当今大学生素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文从家庭、社会环境与受教育程度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大学生的素质现状以及造成大学生素质不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如何提高大学生素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说起这句广告词,人们就会想起憨态可掬的笑星李嘉存,往往还会跟上一句评论:这句广告词从李嘉存口中说出来的味道,那叫一个纯正。
【正】 人们普遍认为,道德义务的特点有二;第一,它不同谋求个人权利和报偿相联系,而往往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第二,它是人们自觉自愿履行的义务。显而易见,这是仅从主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支撑"中国制造"的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与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比,职业技术教育明显滞后,不利于我国经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缺了水,人的一切脏腑组织的正常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危害身体健康,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口渴是人渴望饮水的一种感觉,说明这时机体已十分缺水,脏腑组织
网络技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直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然而由于网络技术自身的特性,使得对人类婚姻生活产生了一些负面和消极的影响。但是我
摘要中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会质疑的能力。途径有三:一是教师要学会抛疑,二是学生学会生疑,三是学生学会释疑。如此,学生才能学知而生疑,释疑而创新。  关键词课堂教学抛疑生疑释疑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Let Students Learn to Questioning  XU Yiqun  (Zhangjiagang Cenral Schoo
【正】 由曾祥芹、韩雪屏同志主编的我国第一套阅读学丛书已由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共由五本专著组成,依次为《阅读学原理》、《阅读技法系统》、《文体阅读法》、《
《古代“死”的别名》补遗吕友仁,冯好杰王力先生《汉语史稿》在谈及委婉语(cuphemism)时说:“‘死’的别名为最多。”我们相信这话不错。但究竟有多少,恐怕一时还难以作出准确回答。清人梁
深秋初冬,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大街小巷又飘起糖炒栗子的芳香,会让人心里说:“糖炒板栗,我也想来几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