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DNA甲基化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pi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DNA甲基化基因突变情况,初步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05例MPN患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4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65例]的31种MPN相关基因,分析患者DNA甲基化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05例患者中检出15种突变共88个突变,总突变检出率为87.6%(92/105).22例患者检出4种DNA甲基化基因(TET2、DNMT3A、IDH1、IDH2)共23个突变.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率为21.0%,主要以双突变形式共存,包括JAK2V617F和TET2(n=10)、JAK2 V617F和DNMT3A(n=4)、CALR 和 TET2(n=2)、JAK2 V617F 和 IDH1(n=1).与无 DNA 甲基化基因突变的 MPN 患者相比,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的女性患者比例及白细胞数(WBC)显著升高(P<0.05).与驱动基因三阴性的MPN患者相比,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的女性患者比例、年龄、WBC、血小板数(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显著升高(P<0.05).其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NA甲基化基因突变患者的MPN10评分、血栓事件发生率、中高危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的MPN患者(P<0.05).结论: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率为21.0%,主要以双突变形式共存.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的MPN患者女性比例及WBC高,症状负荷重,血栓发生率高,中高危患者比例高,提示其预后可能较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miR-424及miR-76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7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81例MM患者,依据国际分期系统分为Ⅰ期(n=16)、Ⅱ期(n=25)和Ⅲ期(n=40);根据免疫分型结果分为IgG型(n=46)、IgA型(n=19)、轻链型(n=10)和非分泌型(n=6).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miR-424、miR-765及胱抑素C(Cys-C)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424、
目的 探讨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和肥胖孕妇体质量增长、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158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干预组.对照组在孕期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比较分析两组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联合干预组的平均孕期体质量增长量为(11.39±3.63)k
目的 总结4例无骨折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体会,为临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1年5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无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资料,了解对其进行诊治处理后的情况.结果 1例血管损伤的患者出现缺血性肌挛缩的表现,其余3例伤口愈合良好,无骨筋膜室综合征相关晚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急重症,重视特殊原因引起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行切开减压负压封闭引流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天津市宝坻区2015—202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点及乙肝附卡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指导该区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提高乙肝附卡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按现住址导出2015—2020年天津市宝坻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及附卡信息,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分析,对乙肝附卡信息进行质量分析.结果 天津市宝坻区2015—2020年共报告乙肝病例431例,无死亡病例,年发病率6.29/10万~9.16/10万,平均发病率为7.51/10万;全年每月均有乙肝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小高
目的:探讨初诊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DWI检查的ADC值变化特征及其与R-ISS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全身DWI检查的初诊症状性MM患者148例的资料,另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比较正常对照、DWI-和DWI+组3组人群的ADC值差异,并进一步研究MM患者的ADC值与R-ISS分期的相关性.结果:DWI+组患者的浆细胞百分比高于DWI-组.DWI+组患者的椎骨、胸骨、肋骨、上肢带骨、下肢带骨ADC值高于DWI-和正常对照组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miR-211、miR-155、C-myc表达及相关性,旨在为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郑州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T-ALL患者96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9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211、miR-155、C-myc表达水平,通过Kaplan-Meier分析T-ALL患者生存情况及miR-211、miR-155和C-myc与预后的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mi
目的:评估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初诊MM患者化疗前后及50例血液科门诊就诊者的血清HMGB1、sRAGE水平,用ROC进一步分析血清HMGB1、sRAGE水平对MM诊断的效能;同时,比较化疗前后血清HMGB1、sRAGE水平,分析其在MM患者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并分别根据血清HMGB1、sRAGE水平的均值进行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关键基因并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下载2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表达谱芯片数据,通过GEO2R工具在线分析,筛选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O数据库获取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利用KEGG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基于STRING数据库利用MCC算法筛选具有高度连接性的关键基因.结果:经差异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112个,其中上调基因85个,下调基因27个.GO富集结果显示,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于免疫反应等,细胞成分富集于
笔者根据《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所列动物致伤特点及急诊处置规范,分别从机械性损伤紧急处置、生物毒素损伤紧急处置、特殊致伤动物处置、预防免疫及抗病原体药物使用等五方面对该规范进行分类、归纳,使整个规范框架结构简单明了,便于临床医师急诊状态下快速有效的开展急诊处置,避免严重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
目的 描述儿童后循环动脉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3例后循环脑梗死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后循环卒中患儿发病中位年龄为7岁11个月,以男性居多(92.3%),临床症状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其中恶心呕吐9例(69%)、头晕8例(62%)、头痛4例(31%);以共济失调体征为主.大部分患儿病因不明,其中有6例患儿完善核磁血管成像或者头颈部C T血管造影(CTA)检查均显示椎动脉管腔充盈欠佳,考虑椎动脉夹层可能.13例患儿经治疗后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