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z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以一系或者多个系别(包括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肥大细胞)过度增生为特征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的统称。2008年的时候WHO将骨髓增殖性肿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指南修订后将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改为骨髓增殖性肿瘤,即MPN。经典型的MPN(要求BCR-ABL为阴性)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
  现在已经报道的MPN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体细胞突变相关驱动基因异常,导致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发生异常、骨髓微环境发生改变使得促炎症因子及骨髓微环境调节细胞因子异常升高,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包括遗传学方面的改变及年龄因素,还有一些细胞因子:包括突变相关的细胞因子。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基因突变在MPN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中JAK2、PML、CALR突变均已被纳入WHO最新的诊断标准。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提高,基因突变正在被不断发现,主要包括一些驱动基因:如JAK2V617F、MPL和CALR等,一些伴随基因:如ASXL1、SRSF2、EZH2、IDH1/2等。而这些伴随基因突变与疾病本身及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尚未明确。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检测MPN相关基因突变,探讨河南地区部分经典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MPL和CALR驱动基因以及伴随基因突变等生物学特点与ET、PMF和PV之间的关系,及与部分血液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方法:
  1.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就诊的79例BCR-ABL阴性M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49例,中位年龄53.6(16~81)岁。根据WHO2008版骨髓增殖性肿瘤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型,其中ET患者33例(41.78%)、PMF患者28例(35.44%)、PV患者18例(22.78%)。
  2.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就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并确诊为骨髓增殖性肿瘤的79例患者的骨髓标本及外周血标本。
  3.采用Thermo公司的IonTorrent高通量测序仪对79例经典MPN患者的36种相关基因突变情况进行靶向检测。
  4.采用Sysmex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79例经典的MPN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
  5.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数据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定量类的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正态分布的多组数据之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比较,两组数据变量采用Pearson关联性分析,多个样本均数之间使用LSD-t检验两两比较。)表示,
  结果:
  1.患者年龄与疾病间的关系:以55岁为界,对于大于55岁的患者,ET组与PMF组间存在显著差异(F=0.268,P=0.012)。ET组与PV组、PMF组与PV组间无差异。患者性别与疾病之间的关系:PV患者男/女比例为6/12,ET患者为14/19,PMF患者为10/18,其中PV患者女性比例较高,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2.基因检出情况:检出23种异常基因和131个基因突变位点,各基因所占比例分别为:驱动基因占50.35%,包括CALR(10.5%)、JAK2(34.59%)、MPL(5.26%);表观遗传相关基因占11.27%,包括ASXL1(1.5%)、BCOR(2.25%)、EZH2(3.76%)和SETBP1(3.76%);DNA甲基化调控基因占14.28%,包括DNMT3A(1.5%)、TET2(12.78%);转录调节相关基因占6.75%,包括CREBBP(2.25%)、EP300(1.5%)、GATA2(0.75%)、IKZF1(1.5%)和RUNX1(0.75%);剪接因子相关基因占4.51%,包括SF3B1(2.26%)、SRSF2(0.75%)和U2AF1(1.5%);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占4.5%,包括CSF1R(0.75%)、KRAS(0.75%)、NOTCH1(3%);其他异常基因占4.5%,包括TP53(1.5%)、ABCB1(2.25%)、CBL(0.75%)。
  3.JAK2驱动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疾病类型与血常规间的相关性。红细胞之间的相关性:PV患者红细胞平均水平高于ET及PMF患者,三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ET组与PMF组(F=0.721,P=0.03)、ET组与PV组(F=0.452,P<0.001)、PV组与PMF组(F=0.043,P<0.001);白细胞之间的相关性:PV患者白细胞平均水平高于ET及PMF患者,PMF组与PV组间存在明显差异,(F=2.404,P=0.001);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相关性:PV患者中性粒细胞平均水平高于ET患者及PMF患者,PMF组与PV组间存在明显差异,(F=2.026,P=0.012);血红蛋白之间的相关性:PV患者血红蛋白平均水平高于ET及PMF患者,三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ET组与PMF组(F=0.041,P<0.001)、ET组与PV组(F=0.661,P<0.001)、PV组与PMF组(F=1.422,P<0.001);血小板之间的相关性:ET患者血小板平均水平高于PV及PMF患者,ET组与PMF组(F=4.228,P<0.001)、PV组与PMF组(F=8.75,P<0.001)。JAK2阳性的ET组与JAK2阴性的ET组Hb存在差异,阳性组高于阴性组(F=0.088,P=0.04);JAK2阳性与JAK2阴性的PMF组PLT存在差异,JAK2阳性组高于阴性组(F=6.072,P=0.044)。
  4.合并突变情况:62例JAK2、CALR、MPL阳性的患者中,22例患者存在JAK2、CALR或MPL基因突变的同时合并其他基因阳性,其中PMF组中合并比例最高。JAK2阳性合并其他基因阳性的患者18例,其中PMF组合并比例最高。5例三阴性患者检出其他基因同时2种及以上的阳性结果,包括3例ET、2例PMF。
  结论:
  1.对于大于55岁的患者,ET组与PMF组间存在差异。PV患者的女性比例较高。除驱动基因外,还检出了20种异常基因突变,其中PV患者中检出的异常伴随基因最少,且仅检出DNMT3A一种DNA甲基化调控基因,而SF3B1、SRSF2和U2AF1等剪接因子相关基因突变仅伴随于PMF患者。MPN患者年龄、性别、伴随基因的种类及个数与患者疾病类型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有助于我们早期评估疾病风险。
  2.JAK2阳性的MPN患者中,ET、PV、PMF三组间PV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水平高于ET及PMF患者,三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ET患者血小板平均水平高于PV及PMF患者,ET组与PMF组、PV组与PMF组存在明显差异;PMF、PV患者间WBC、NEU存在明显差异。JAK2阳性与JAK2阴性的ET组Hb存在差异、PMF组PLT存在差异。JAK2作为MPN患者的异常驱动基因,与患者临床特征紧密相关,提示对JAK2基因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疾病的特征与预后。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期刊
学位
学位
报纸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