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4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历时10余年,在东起吉林省珲春,中部经黑龙江省中苏边境,西至海拉尔和阿尔山5000公里边境地带,共修筑17处要塞,要塞群相加约1700公里,共有8万个永备工事。此外,还包括数以千计的永久性地下仓库、电站、通信枢纽部、给水站等附属军事设施及军用机场、军用铁路和公路,工程巨大。
侵华日军东北军事要塞被日军自喻为“东方马奇诺防线”,其军事功能、建筑规模甚至远远超过了“东方马奇诺防线”。
10年修筑17处要塞群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关东军即拟定了侵略予头直指前苏联的《对苏攻势作战计划》,日军东北边境要塞就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日军要塞所有筑垒都构筑有钢筋混凝土工事、永备火力点,有钢帽堡、装甲观察哨及土木质火力点,有步兵掩体、机动战壕、反坦克壕、连环铁丝网和防步兵地雷区。有弹药库存、粮秣库存、发电站、给排水系统和浴室,有以班、排为单位的屯兵室、会议室、医务所、厨房、电话机房和军官指挥所,有电动钢轨运输车和专用通道、竖井、通风口等。洞口顶部和四周还浇筑了混凝土,一般都是1~2米厚。
日本关东军修筑国境筑垒工程,采取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他们耗费巨资,在茂密的山林中秘密施工,其隐蔽程度即使白天走到近处也难以发现。
二战的最后终结地
1945年8月9日午夜,苏军在大炮和飞机的掩护下,分三路向日军发动进攻。北路苏军经7日苦战攻克庙沟日军要塞。中路苏军迅速攻入东宁县城,向牡丹江方向追击日军。而南路苏军本来是向郧山和胜山要塞攻击的,但由于要塞隐蔽性强,驻守要塞的与后方断了通讯联系的日军第132旅团第783大队没有与苏军交火,因此苏军没有发现这一部分日军,直接进入了中国境内追击日军。
据亲身参与那场战斗的张福忠老人回忆,1945年8月11日,他来到郧山要塞,突然发现一个洞口内藏了一群手里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的日本兵。张福忠惊慌地转身就跑,向驻扎在石门子的苏军报告了这一情况。一位懂中国话的苏军军官向张福忠详细地了解了情况。
第二天,一个师的苏军从苏联境内开过来,包围了郧山要塞和胜山要塞,从老黑山追击日军的苏军调回来的一部分兵力也参与了攻击要塞的战斗。郧山要塞和胜山要塞的日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苏军炮火非常猛烈,同时,两个苏军轰炸机师还出动了170多架次的飞机对要塞进行轰炸。
战斗进行到第17天,日军不投降,苏军也打不进去,人员死伤极多。后来日本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奉苏军命令乘飞机到达东宁,向要塞内顽抗的日军宣布天皇的投降诏书,并转述了向苏军交出武器的命令。苏军让张福忠给这个日本军官带路,头一天要塞里的日本兵向对方开枪,他们没能上去。第二天,河野贞夫喊着话进了工事。第三天,要塞内的日军向苏军投降。投降的日军有近900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次战斗就这样结束了。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的日军要塞,并没有挽救侵略者失败的命运。
侵华日军东北军事要塞被日军自喻为“东方马奇诺防线”,其军事功能、建筑规模甚至远远超过了“东方马奇诺防线”。
10年修筑17处要塞群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关东军即拟定了侵略予头直指前苏联的《对苏攻势作战计划》,日军东北边境要塞就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日军要塞所有筑垒都构筑有钢筋混凝土工事、永备火力点,有钢帽堡、装甲观察哨及土木质火力点,有步兵掩体、机动战壕、反坦克壕、连环铁丝网和防步兵地雷区。有弹药库存、粮秣库存、发电站、给排水系统和浴室,有以班、排为单位的屯兵室、会议室、医务所、厨房、电话机房和军官指挥所,有电动钢轨运输车和专用通道、竖井、通风口等。洞口顶部和四周还浇筑了混凝土,一般都是1~2米厚。
日本关东军修筑国境筑垒工程,采取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他们耗费巨资,在茂密的山林中秘密施工,其隐蔽程度即使白天走到近处也难以发现。
二战的最后终结地
1945年8月9日午夜,苏军在大炮和飞机的掩护下,分三路向日军发动进攻。北路苏军经7日苦战攻克庙沟日军要塞。中路苏军迅速攻入东宁县城,向牡丹江方向追击日军。而南路苏军本来是向郧山和胜山要塞攻击的,但由于要塞隐蔽性强,驻守要塞的与后方断了通讯联系的日军第132旅团第783大队没有与苏军交火,因此苏军没有发现这一部分日军,直接进入了中国境内追击日军。
据亲身参与那场战斗的张福忠老人回忆,1945年8月11日,他来到郧山要塞,突然发现一个洞口内藏了一群手里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的日本兵。张福忠惊慌地转身就跑,向驻扎在石门子的苏军报告了这一情况。一位懂中国话的苏军军官向张福忠详细地了解了情况。
第二天,一个师的苏军从苏联境内开过来,包围了郧山要塞和胜山要塞,从老黑山追击日军的苏军调回来的一部分兵力也参与了攻击要塞的战斗。郧山要塞和胜山要塞的日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苏军炮火非常猛烈,同时,两个苏军轰炸机师还出动了170多架次的飞机对要塞进行轰炸。
战斗进行到第17天,日军不投降,苏军也打不进去,人员死伤极多。后来日本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奉苏军命令乘飞机到达东宁,向要塞内顽抗的日军宣布天皇的投降诏书,并转述了向苏军交出武器的命令。苏军让张福忠给这个日本军官带路,头一天要塞里的日本兵向对方开枪,他们没能上去。第二天,河野贞夫喊着话进了工事。第三天,要塞内的日军向苏军投降。投降的日军有近900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次战斗就这样结束了。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的日军要塞,并没有挽救侵略者失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