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忘掉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这剩下的可称为教育的记忆理应是温暖的,美好的,令人眷恋、向往的。工作多年,一直在想:我们的教育到底能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记忆?我对童年时代的记忆,知识已经全然忘记,剩下的记忆是:手工制作课老师教我们剪纸艺术,体育老师指导我们越野长跑,音乐老师指挥我们到乡里参加艺术节大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班主任带着我们下村搞普法义务宣传,教我们侍弄花花草草。记得老师发现我嗓音好,要我天天在操场主席台上喊操:还记得那时常下地进行劳动实践,有时是劳动课,有时是帮老师干农活。我们那时的体育课活动场地不仅仅局限于操场,而是田野、小河、树林,老师经常在体育课带领我们回归大自然,走进田野,走进树林,走进小河,去看庄稼,看野兔,看野鸟。看小鱼……去和天地共舞,和自然接气。我们在那里嬉戏、玩耍,在草地上滚啊,爬啊,跳啊,打啊,追啊,乐啊,笑啊!好不热闹。好生畅快!
那时的老师很和蔼,比较讲民主。比如三好生评定,老师基本不指定,而是提名后投票选举。那时的作业似乎也不多。不像现在的孩子作业多得写到半夜,写不完急得哭。那时学校的老师都是本村的民办教师,有着双重身份,既是教师也是农户,家里都种地,十分能吃苦。老师们十分朴实,衣着朴素,语言朴实。声音却铿锵有力。每次的升旗仪式,辅导员老师的嗓门像喇叭一样传四方。他们很敬业,时常耐心辅导个别学生到很晚。记得老师晚办公也到很晚,晚上学校经常灯火通明。我们的数学老师兼校长,早上给我们上课时,讲完了题目让我们做巩固练习,自己走到教室后面转过脸去啃馒头。老师因为家里农忙没顾上吃早饭就跑来上课了。
那时也考试。感觉没有像现在这样“空前”重视和泾渭分明,严格区分出99分和100分,优秀生、良好生和及格生的区别等。我们那时最值得骄傲的就是自由和开放,不像现在,这也不能那也不能,课余生活被各种辅导班占领。我们赶十几里的集市去玩闹、观光;我们清明节自己动手扎花圈去烈士墓祭扫。那时的德育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不像现在的德育刻意为智育让路。我们那时爬山爬草垛,下河洗澡,没有安全牢笼的束缚,无拘无柬,成长自然而然。至今我对那时的教育记忆依然是怦然心动。
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都给孩子留下怎样的记忆呢?
我们的教师动不动就拿“不好好上课就不能考好成绩,不能考好成绩就不能上大学,不能上大学长大就得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无出头之日”之类的教育话语“吓唬”孩子;为了控制学生完成海量的作业,教师动不动就请家长签字,我们对待未完成作业的学生,不问缘由,一味惩罚,狠心把学生驱逐出课堂,让其到教室外面找地方加倍抄;孩子犯错,教师为了“快刀斩乱麻”,即刻请家长到校协同“作战”;我们也可以让“差生”冒着寒风在教室外考试。看到教师当着众生的面用极其尖刻、负面的语言侮辱学生或要动手体罚学生,其他同学的一双双利剑般的眼睛齐刷刷、恶狠狠瞪着施暴教师时,我不敢想象这个教师会给这班孩子们留下怎样的记忆。殊不知体罚和变相体罚事件的记忆存储在孩子的记忆最深处,会深深烙印在其幼小的心灵里,一生的记忆都不会抹去教师的“恩赐”。
我们教师为了上好评优课、公开课,拿大奖、赢赞誉,提前彩排数遍还不放心,遂将提问分解,刻意安排学生专人专门负责回答哪一个问题。直言不讳地要求学生该怎样配合教师“演戏”,嘱咐孩子们上过的这课千万不要在上面写任何东西,以瞒过听课教师的眼睛,保证这节课是“新”授课。教师只顾及自己的课堂连贯、顺畅、“高效”,以使自己顺利获奖,殊不知。孩子们的记忆时光机正在为我们录着像呢!又多了一层灰暗色!
为了变革课堂,我们昨天学习洋思经验,让孩子先学后教:今天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分组做成圆形、马蹄形小组合作学习,让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明天学习使用××学案,教育“运动”不止,这方唱罢那方登场,彻底丢掉自己的一套,只顾拿人家肥沃土地里的种子来“种”,殊不知是否会水土不服?要知道“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这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运动”记忆,这记忆是教学的瞬息万变、日新月异,教育浮躁种种,急功近利。
我们的教师为了考试成绩以及由此带来的“名利”,硬把音体美改为语数英,剥夺孩子们接受体育、美育、艺术劳动教育等的权力。随意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占用孩子们的午休时间灌输考试内容,拖堂如家常,“留校辅导”是常态等等,孩子们幼小的记忆里就会存储教师的功利、浮躁。
我们教师的课堂沉闷、乏味、专制、低效、犹如死水一般,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发言的积极性,教师不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是不断发牢骚:“教了那么多遍了还是不会,这班学生真蠢!”归因严重偏向。我们的课堂语言中时不时就蹦出的“笨死了”“你这个傻瓜”“像头猪”“榆木脑袋”“面疙瘩”“对牛弹琴”之类的课堂“忌语”。想没想过,这是否会转化成其成长基因,是否会转化为孩子的记忆基因。
现今的教学,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些什么,学生就学些什么,教学基本不超“考纲”。学生因疑惑某个“课外”问题而求教于教师时,我们教师敷衍了事:“这个考不到,不要去想了,好好想想那些考得到的题目吧。”教师这种实用、工具、虚伪主义,会给孩子留下实用、工具、应试记忆。
我们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幸福完整的记忆?这取决于我们该怎样去完成记忆,怎样去实施真教育,杜绝反教育。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发展、提升,坚持修炼,完善自身,强大自我,需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捍卫教育常识、教育尊严,拥有教育信仰、情怀。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揠苗助长,不急功近利,不绑架孩子的思维,敬畏教育、敬畏学生、教人求真求善……这样才可能给予孩子美好的记忆和人生。
那时的老师很和蔼,比较讲民主。比如三好生评定,老师基本不指定,而是提名后投票选举。那时的作业似乎也不多。不像现在的孩子作业多得写到半夜,写不完急得哭。那时学校的老师都是本村的民办教师,有着双重身份,既是教师也是农户,家里都种地,十分能吃苦。老师们十分朴实,衣着朴素,语言朴实。声音却铿锵有力。每次的升旗仪式,辅导员老师的嗓门像喇叭一样传四方。他们很敬业,时常耐心辅导个别学生到很晚。记得老师晚办公也到很晚,晚上学校经常灯火通明。我们的数学老师兼校长,早上给我们上课时,讲完了题目让我们做巩固练习,自己走到教室后面转过脸去啃馒头。老师因为家里农忙没顾上吃早饭就跑来上课了。
那时也考试。感觉没有像现在这样“空前”重视和泾渭分明,严格区分出99分和100分,优秀生、良好生和及格生的区别等。我们那时最值得骄傲的就是自由和开放,不像现在,这也不能那也不能,课余生活被各种辅导班占领。我们赶十几里的集市去玩闹、观光;我们清明节自己动手扎花圈去烈士墓祭扫。那时的德育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不像现在的德育刻意为智育让路。我们那时爬山爬草垛,下河洗澡,没有安全牢笼的束缚,无拘无柬,成长自然而然。至今我对那时的教育记忆依然是怦然心动。
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都给孩子留下怎样的记忆呢?
我们的教师动不动就拿“不好好上课就不能考好成绩,不能考好成绩就不能上大学,不能上大学长大就得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无出头之日”之类的教育话语“吓唬”孩子;为了控制学生完成海量的作业,教师动不动就请家长签字,我们对待未完成作业的学生,不问缘由,一味惩罚,狠心把学生驱逐出课堂,让其到教室外面找地方加倍抄;孩子犯错,教师为了“快刀斩乱麻”,即刻请家长到校协同“作战”;我们也可以让“差生”冒着寒风在教室外考试。看到教师当着众生的面用极其尖刻、负面的语言侮辱学生或要动手体罚学生,其他同学的一双双利剑般的眼睛齐刷刷、恶狠狠瞪着施暴教师时,我不敢想象这个教师会给这班孩子们留下怎样的记忆。殊不知体罚和变相体罚事件的记忆存储在孩子的记忆最深处,会深深烙印在其幼小的心灵里,一生的记忆都不会抹去教师的“恩赐”。
我们教师为了上好评优课、公开课,拿大奖、赢赞誉,提前彩排数遍还不放心,遂将提问分解,刻意安排学生专人专门负责回答哪一个问题。直言不讳地要求学生该怎样配合教师“演戏”,嘱咐孩子们上过的这课千万不要在上面写任何东西,以瞒过听课教师的眼睛,保证这节课是“新”授课。教师只顾及自己的课堂连贯、顺畅、“高效”,以使自己顺利获奖,殊不知。孩子们的记忆时光机正在为我们录着像呢!又多了一层灰暗色!
为了变革课堂,我们昨天学习洋思经验,让孩子先学后教:今天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分组做成圆形、马蹄形小组合作学习,让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明天学习使用××学案,教育“运动”不止,这方唱罢那方登场,彻底丢掉自己的一套,只顾拿人家肥沃土地里的种子来“种”,殊不知是否会水土不服?要知道“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这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运动”记忆,这记忆是教学的瞬息万变、日新月异,教育浮躁种种,急功近利。
我们的教师为了考试成绩以及由此带来的“名利”,硬把音体美改为语数英,剥夺孩子们接受体育、美育、艺术劳动教育等的权力。随意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占用孩子们的午休时间灌输考试内容,拖堂如家常,“留校辅导”是常态等等,孩子们幼小的记忆里就会存储教师的功利、浮躁。
我们教师的课堂沉闷、乏味、专制、低效、犹如死水一般,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发言的积极性,教师不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是不断发牢骚:“教了那么多遍了还是不会,这班学生真蠢!”归因严重偏向。我们的课堂语言中时不时就蹦出的“笨死了”“你这个傻瓜”“像头猪”“榆木脑袋”“面疙瘩”“对牛弹琴”之类的课堂“忌语”。想没想过,这是否会转化成其成长基因,是否会转化为孩子的记忆基因。
现今的教学,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些什么,学生就学些什么,教学基本不超“考纲”。学生因疑惑某个“课外”问题而求教于教师时,我们教师敷衍了事:“这个考不到,不要去想了,好好想想那些考得到的题目吧。”教师这种实用、工具、虚伪主义,会给孩子留下实用、工具、应试记忆。
我们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幸福完整的记忆?这取决于我们该怎样去完成记忆,怎样去实施真教育,杜绝反教育。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发展、提升,坚持修炼,完善自身,强大自我,需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捍卫教育常识、教育尊严,拥有教育信仰、情怀。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揠苗助长,不急功近利,不绑架孩子的思维,敬畏教育、敬畏学生、教人求真求善……这样才可能给予孩子美好的记忆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