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pose”仰望文化星空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作者以常人心态、轻松的笔调记录以康德、歌德、席勒、海涅、尼采……为代表的一批德国精英们在光辉照耀前的挣扎、修炼,并使耳熟不能详的遥远精英,在当下语境里,有了鲜活的气息。
  
  把历史文化名人拉下“神坛”,用世俗烟火和普遍人性矫正时间和想象对他们的“过度阐释”,是很多文化随笔惯用的手段。如今,借助电视这样的强势媒体,“文化随笔”变身为“百家讲坛”,历史人物和经史典籍变身为成败哲学、为人机巧、办公室人际关系辩证等等一系列的“当下文本”。不管学者专家如何质疑这种富有娱乐色彩的变化,但是这样一种表达方式确实让历史和典籍走近了“下里巴人”。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这是成功的策略。或许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德语专家、教授虎头才把自己的文体特征定义为“小样儿”,让这些德意志文化英雄,这些在人类的文化版图中闪耀着钻石光芒的大师们:尼采、歌德、席勒、马丁·路德、爱因斯坦、巴赫、康德、海涅……用普通人的方式展示自己传奇性的昔日风流和评说不尽的永恒魅力。
   尽管这本书有作者丰厚的专业知识作为依托,也有作为德语专家原文资料阅读的便利,但它不是考据,也不是一板一眼的学术研究。因而,对于每个人物的生活轨迹和在各自领域中的成就,没有“革命性”的发现和评价。或者说,书的重点根本就不在于此。重点在于,在大量丰沛的细节中,重组资料,然后用独有的切入角度,“再展示”这些大师的个性与尊严、自由与抗争、浪漫与才情。让知道这些大师的名字,却怎么也搞不清楚他们何以如此伟大的人,经历一次“知其所以然”的发现之旅。
   于是,这些大师的经历和成就,变成了可阅读、可想象的“故事”。而在故事的重述过程中,又始终有作者在场,他时不时地打通故事和现实、德国和中国、大师和自己、大师和读者、此大师与彼大师之间的界限,用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戏谑搞怪的方式,进一步增强“故事性”和“阅读感”。在个体参与程度极深的写作中,虎头甚至经常会冒出一些“名言警句”。比如《她们的歌德》中,讲到伍碧丝对歌德的遵从。书里写道:“名人离婚经常不是因为没有爱——结婚10年,本来就不可能再有初恋时的那种爱——而是因为缺少尊重和倾听。”故事的结尾,又有这样一段话:“所有的男人都是因为女人才存在。我指的不是肉体,而是精神。设想一下没有凯丝的普希金,没有尤丽的裴多菲,没有克拉拉的舒曼,没有唐婉儿的陆游,没有陆小曼的徐志摩,没有隆儿的郁达夫,没有卡蜜儿的罗丹……”书中类似这样纵论古今中外的语言众多,每每写到情感充沛处,都会有如此酣畅淋漓、雄壮无比的表达。
   虎头的这本随笔集确实有一种雄性气质。且不论他格外注重这些大师作为男性与女性的交往,格外关注大师们的婚姻、情感生活对他们成就的影响这些内容上的因素,单是他的表达风格,就沾染了很多“雄激素”。他用“爷们儿”的立场讲马丁·路德,用欣赏的姿态讲“用宽厚火热的胸脯”创造歌德的女人,用艳羡的语气讲席勒坐拥冷氏姐妹的运气,带着向往和拒绝交织的矛盾讲尼采身边的莎乐美,用支持和鼓励的语调讲爱因斯坦的艳遇……相较于揣度、忧思、推敲相交织的“苦旅”、“品”、“心得”这些“阴性气质”十足的流行文本,虎头的随笔以它个性十足的插入式判断,带来了一种“蛮而有理”的新鲜阅读体验。
   整体而言,这是一部水准相当高的随笔集。每一篇,都让人抱有期待,这些大师是那么富有个性的人,他们的专业成功、人格魅力、性格缺陷都会在虎头的笔下生出“花样的韵味”。同时,更让人期待的是,他们傲立于世界文化星空之下的不同身姿,被虎头描绘的惟妙惟肖,虎虎生风。
其他文献
如果不是听了《华尔街顶级证券分析师的忏悔》的作者丹 ?莱因戈尔德——这位华尔街顶级证券分析师的娓娓道来,你恐怕永远不会了解,那些压抑厚重的水泥大厦里面正在进行着怎样惊心动魄的人性博弈。这也正是这位多年身处资本漩涡中心的金融“巫师”要向读者和广大投资人们做出的真情告白。  由于工作地点不是在华尔街旁边的麦迪逊大道——被作者嘲笑为“愚弄公众之街”(麦迪逊大道是广告世界中心),从业之初的作者还在沾沾自喜
一本不薄不厚的书在我手中翻看了许久,它让我与一个“纠缠着现代中国史,纠缠着艰难的现代化进程的”远去的学者,作心灵的交流。他温婉的微笑,他平和的神态,以及他轻浅通晓的文字,展露了一个博大的世界和悲剧式的人生,使我徜徉驻足于上世纪数十年间。这位学者就是号称新文化运动第一人的胡适。而把我带入他的世界的则是孙郁先生新近出版的一本书《微笑的异端 ——影像中的胡适》。  说到胡适这个名字,如今叫做某零后的人们
曾几何时,作为自然界中具有最高智慧的人类曾认为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安全的港湾。但是令人惊诧的是人类正在面临种种毁灭性的破坏和威胁。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多种潜在危险:从气候变化、到核武戰争;从全球疫情大爆发到小行星撞地球。这些都直接危害到人类文明的生存。  BBC记者埃德蒙兹在与一系列关心人类生死存亡的专家进行访谈后,总结出人类所面临的几大威胁,并探讨如何才能减少这些生存威胁?  牛津大
坠落于澳大利亚的重达9980千克的陨石中含有少量的天然超导物质  最近,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凝聚态物理学家Ivan Schuller的研究团队发现,陨石中有时会含有天然的超导物质。  这一发现虽然不会颠覆科学家对太阳系的认识,但为寻找到常温超导体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乐观的话,甚至可能带动如磁悬浮列车材料等某些技术的突破。目前,该发现已在洛杉矶举行的美国物理学会的3月会议上得以发布。
叶圣陶老人去世的时候,我还在乡下读书,正是备战高考的紧张日子。印象中慈眉善目鹤发童颜的蔼然长者文化老人在度过了其将近一个世纪的长长的一生之后,悄然离去。叶圣陶连同他的《古代英雄的石像》、《多收了三五斗》和冰心老人的《小桔灯》一样,留在我们心中的就是明达、纯朴、敦厚、平易近人的长者风范。爸爸说,叶圣陶是大教育家,对子女的教育也很成功;叶圣陶又是大作家,长篇小说《倪焕之》可能是新时期最早的长篇小说;叶
保山学者耿德铭先生的《滇西抗战史证》系统收录了近年来作者在中国滇西抗战史领域中所取得的重要研究心得。该书立足于作者20多年文物调查和保护工作中实地采访搜集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内容涉及滇西多个少数民族抗战事迹、抗战遗址遗迹、文献、照片、人物乃至作者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的回忆,本次出版时加修订增删,堪称作者多年心血凝聚而成的一部作品。该书资料翔实,可读性强,故既可为专门研究人员提供学术上的参考,也是不同层
VISoR高速三维成像技术显示猕猴大脑内的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是大脑所有意识、思维活动中信息传递的载体。大脑中的每个神经细胞有独特的结构,可以生长出很長的纤维分支投射到大脑的不同区域,从而形成复杂的网络联系并进行信息的交流。  因此,想解析到大脑中这种超精细的细节并非易事,这就要求必须达到亚细胞分辨率级别的三维成像才能实现。  神经纤维的特征是“细而长”,其直径通常小于1微米,也就是头发丝的1/1
美国顶尖的商学院今年无比难进,因为里面已经挤满了落难的银行家。”一位刚从国内去美国读MBA的投资银行人士无奈地说。  从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引爆华尔街金融危机至今,曾经风光百年的“华尔街五大投行”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历史。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拥有185年历史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宣布,将根据美国破产法向纽约南区美国破产法庭申请破产保护。美国媒体在向全世界发布这一消息的同时也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西人亦曰:“读史使人明智。”足见人们对历史的青睐。近日读到王开玺教授著《太后垂帘——慈禧奕訢政变记》,令人耳目一新。该书选取发生在1861年的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北京政变)作为切入点,对清末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来龙去脉条分缕析,对其中所释放出来的历史现象的解读、历史问题及其教训的研判娓娓道来,在从专业化转向通俗大众化方面做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堪称通俗性和学术性成功
本书通过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对150位大寨人进行面对面的采访,真实而生动地重现了中国最知名乡村由普普通通变成尽人皆知,由寂静到辉煌又重归寂静的60年风雨路程与沧桑变化,以及大寨人自强不息、战天斗地,改变自己贫穷落后面貌的不屈精神。本文是该书前言,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行政村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据《2005年全国统计年鉴》称,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现有6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