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确诊为AMI且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进行溶栓以及规范化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84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再通65例,再通率为76.5%,发生出血8例,其中,6h内出血5例,均为轻度出血。发病4周内死亡7例,死亡率为8.3%。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可为抢救心肌赢得时间,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202-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冠狀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供血持续减少或终止,所产生的心肌严重缺血和坏死,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危重症。治疗的关键是迅速打通梗死的心肌血管,恢复冠脉血流,使心肌血流再灌注得到恢复,尽可能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脏。静脉溶栓是降低AMI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总结了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无溶栓禁忌症,符合静脉溶栓条件。其中男60例,女24例,年龄在32~73岁,平均(57±16)岁。均在胸痛发作6小时内入院。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中的2项或以上:(1)典型胸痛持续30分钟以上;(2)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动态演变过程;(3)特异性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升高为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84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和心肌酶、肌钙蛋白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30例,下壁24例,下壁+后壁8例,后侧壁6例,前间壁16例。
1.2.2 心肌酶的测定:统一采用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快速检测仪,84例患者在入院后取静脉血测其心肌酶及心梗三项(CK-MB、cTnI、Myo),24小时后再次取静脉血测其心肌酶和心梗三项。
1.2.3 治疗方法:84例患者初步诊断后连接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心电图检查,给予阿司匹林300mg嚼服。84例患者入院时胸痛持续不缓解,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律,其中有10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急查血尿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心梗三项,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84例患者在心电监护下溶栓。给予生理盐水100ml+UK150万u,30分钟内静脉滴入,UK滴完后12h,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持续应用1周。继而给予硝酸甘油针10mg+0.9%NS50ML泵入,滴速按硝酸甘油计算为10-15ug/min,溶栓前后3h内每0.5h做心电图1次,发病10h起每4h抽血检查心肌酶1次,持续1周后停用低分子肝素。同时常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mg,每晚1次顿服,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胸痛变化、皮肤、黏膜、大小便、呕吐物等,观察有无出血现象。
1.3 冠状动脉再通判断标准[1]:原明显抬高的ST段2h内下降超过50%;胸痛在给药后2h以内明显减轻或消失或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血清肌酸激酶峰值提前1h内出现。符合上述2条及2条以上指标即可判定为血管再通。
2 结果
84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再通65例,再通率为76.5%,发生出血8例,其中,6h内出血5例,均为轻度出血。发病4周内死亡7例,死亡率为8.3%。
3 讨论
AMI约90%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于冠脉内可见新鲜血栓,余10%的患者亦可能有血栓形成,但由于局部纤维蛋白溶解反应而消失。AMI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是介入治疗,其次就是溶栓治疗,它可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左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预防左室扩大和重构,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UK为从新鲜人尿中提取的一种激活纤维蛋白酶原的酶,可直接作用于血栓及循环中的纤溶酶原,使之变成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
在AMI静脉溶栓时,我们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患者发病早期症状,及早诊治。中年以上男性、肥胖、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应常规做心电图检查。(2)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越早越好,能挽救部分濒死心肌,防止心肌梗死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3) 溶栓年龄一般限制在70岁以下,但本组70岁以上病例3例,最高年龄73岁,其中再通2例,这说明对于年龄限制可根据患者体质不同情况作决定,不必一刀切,关键是禁忌症除外。(4)延续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可进一步行PTCA和支架植入。(5)测定心肌酶活性:溶栓成功后毎隔2小时复查心电图和复查心肌酶,判断病情变化。(6)从门诊病人做起,戒除烟酒,低脂饮食,减肥。
参考文献:
[1] 屈昌平,申圣春.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法的对比研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15-16.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202-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冠狀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供血持续减少或终止,所产生的心肌严重缺血和坏死,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危重症。治疗的关键是迅速打通梗死的心肌血管,恢复冠脉血流,使心肌血流再灌注得到恢复,尽可能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脏。静脉溶栓是降低AMI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总结了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无溶栓禁忌症,符合静脉溶栓条件。其中男60例,女24例,年龄在32~73岁,平均(57±16)岁。均在胸痛发作6小时内入院。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中的2项或以上:(1)典型胸痛持续30分钟以上;(2)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动态演变过程;(3)特异性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升高为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84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和心肌酶、肌钙蛋白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30例,下壁24例,下壁+后壁8例,后侧壁6例,前间壁16例。
1.2.2 心肌酶的测定:统一采用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快速检测仪,84例患者在入院后取静脉血测其心肌酶及心梗三项(CK-MB、cTnI、Myo),24小时后再次取静脉血测其心肌酶和心梗三项。
1.2.3 治疗方法:84例患者初步诊断后连接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心电图检查,给予阿司匹林300mg嚼服。84例患者入院时胸痛持续不缓解,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律,其中有10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急查血尿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心梗三项,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84例患者在心电监护下溶栓。给予生理盐水100ml+UK150万u,30分钟内静脉滴入,UK滴完后12h,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持续应用1周。继而给予硝酸甘油针10mg+0.9%NS50ML泵入,滴速按硝酸甘油计算为10-15ug/min,溶栓前后3h内每0.5h做心电图1次,发病10h起每4h抽血检查心肌酶1次,持续1周后停用低分子肝素。同时常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mg,每晚1次顿服,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胸痛变化、皮肤、黏膜、大小便、呕吐物等,观察有无出血现象。
1.3 冠状动脉再通判断标准[1]:原明显抬高的ST段2h内下降超过50%;胸痛在给药后2h以内明显减轻或消失或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血清肌酸激酶峰值提前1h内出现。符合上述2条及2条以上指标即可判定为血管再通。
2 结果
84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再通65例,再通率为76.5%,发生出血8例,其中,6h内出血5例,均为轻度出血。发病4周内死亡7例,死亡率为8.3%。
3 讨论
AMI约90%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于冠脉内可见新鲜血栓,余10%的患者亦可能有血栓形成,但由于局部纤维蛋白溶解反应而消失。AMI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是介入治疗,其次就是溶栓治疗,它可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左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预防左室扩大和重构,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UK为从新鲜人尿中提取的一种激活纤维蛋白酶原的酶,可直接作用于血栓及循环中的纤溶酶原,使之变成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
在AMI静脉溶栓时,我们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患者发病早期症状,及早诊治。中年以上男性、肥胖、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应常规做心电图检查。(2)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越早越好,能挽救部分濒死心肌,防止心肌梗死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3) 溶栓年龄一般限制在70岁以下,但本组70岁以上病例3例,最高年龄73岁,其中再通2例,这说明对于年龄限制可根据患者体质不同情况作决定,不必一刀切,关键是禁忌症除外。(4)延续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可进一步行PTCA和支架植入。(5)测定心肌酶活性:溶栓成功后毎隔2小时复查心电图和复查心肌酶,判断病情变化。(6)从门诊病人做起,戒除烟酒,低脂饮食,减肥。
参考文献:
[1] 屈昌平,申圣春.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法的对比研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