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音乐学学科理论大厦的集大成之作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中叶音乐学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以来,其学科理论建设一直受到音乐学界的关注。但与其他学科(如文学、史学等)相比,音乐学的学科理论建设仍显薄弱。新近,在王耀华、乔建中二位主编的牵头下,集国内音乐学界多位学者之力,编成《音乐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一书,为当代中国音乐学界贡献出对这些问题的最新思考,必将促进我国音乐学科建设的发展和音乐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笔者择其要者略发数端,以与读者共飨。
  
  一、探求“广义”的音乐学概念,保持学科面貌的完整性
  
  具有很强特殊性的人文学科,往往有其特定的内涵,音乐学亦不例外。但对于音乐学学科定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历程。如19世纪60年代,德国音乐学家赫尔兹霍尔茨提出音乐学应以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和对它的感知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种看法明显为盛极一时的“实证”学术思潮所左右,体现了把音乐学建设成“受到尊重的、完全意义上的科学”的主观愿望。但它客观上却将音乐学混同于音响物理学和音响生理学,从而人为地缩小了音乐学的研究范畴;另有学者则把西方音乐历史作为音乐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而把非西方音乐的探讨称为民族音乐学。这些观点或为时代所限、或以偏盖全,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20世纪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音乐学的学科内涵得到更加深入的挖掘。如1997年版《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认为:音乐学是一种知识领域,它把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物理的、心理的、美学的和文化的现象的研究作为对象。1998年版日本《新音乐辞典》将音乐学定义为运用各种学术性方法研究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的学术领域之总称。中国学者廖乃雄和罗传开等主张“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它们的本质及其规律”②;俞人豪提出“音乐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它们包括人类历史的和当今的全部音乐成品和音乐行为”③;何乾三认为音乐学“可能涉及人类社会的一切音乐现象”④。不难看出,在理论上,学术界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学的研究应该涉及音乐的全部事项。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长期以来的音乐实践中,音乐学科仍常被分为音乐表演艺术、作曲与作曲技法理论、音乐学等三大门类。如果将对音乐表演艺术、作曲与作曲技法理论的研究彻底排除在音乐学研究之外,并不能体现出音乐学是“研究有关音乐学问总称”的全部内涵。
  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论》从理顺音乐表演艺术、作曲与作曲技法理论和音乐学三大门类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从元艺术、文化哲学层面和多学科视角进行的音乐表演艺术学、音乐创作学研究亦纳入音乐学范畴,从而突破了以往“狭义”音乐学的窠臼,真正地体现了“音乐学是研究有关音乐的学问的总称”的内涵。以音乐表演艺术学为例,它担负着“有组织乐音的音响艺术创造的规律性概括,使音乐表演艺术实践得到宏观理论的梳理和微观深入的分析,从而更好地去指导音乐表演艺术的再创造”(本书第110页)的任务。无论对于表演艺术的个体行为抑或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其重要性均不言自明。又如音乐创作学,它探究、总结、认识、表达音乐创作这一总体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本书第96页),包括音乐创作的哲学基础、美学理念、传统继承、基本形态、体裁种类、载体特点、技术构成等,其内容和传统作曲理论所关注的“本体”和“技法”各有所侧重。无论对于音乐家的个体行为,或是音乐学科共同体的建设而言,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是书将其归入音乐学研究范畴之中,克服了长期以来将音乐表演艺术学和音乐创作学摒离于音乐学研究范畴之外的局限,既体现了对音乐表演艺术和音乐创作理论的重视,又保持了音乐学学科建设的完整性,实为远见之卓识。
  
  二、兼收并蓄,倡导建立具有时代气息、开放性的音乐学科体系
  
  在音乐学的学科发展进程中,曾经出现过多种学科分类体系,如昆提利安体系、阿德勒体系、里曼体系、莫泽尔体系、德列格体系、维奥拉体系、艾尔舍克体系等。目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是由俞人豪在1997年版《音乐学概论》和何乾三在1998年版《音乐百科词典》中提出的分类法,他们都把音乐学划分为三部分,即(1)历史音乐学,包括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音乐图像学等;(2)体系音乐学,包括音乐声学、音乐生理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教育学等;(3)民族音乐学。
  毋庸置疑,以上多种分类体系曾对音乐学的学科建设和现实音乐生活实践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学科分工更加细致精密,新领域不断地得以开拓,多学科交叉性的研究成为必然,现实生活对音乐学研究成果的实践运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原有的分类体系已经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体系无法包容所有的分支学科,并且未能为新兴分支学科(如音乐经济学等)留下可资发展的充分余地。二是忽视应用性音乐学分支学科(如音乐工艺学、音乐治疗学、音乐管理学等)的研究。以音乐管理学为例,近年来大众文化获得长足发展,探索音乐表演的经营、管理规律,建立健康有序的演出市场体系,已是迫在眉睫。
  鉴于此,《概论》提出二种设想方案:一种为“十二分法”,即将音乐学按照自身规律分为音乐哲学、音乐物理学、音乐生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历史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社会学、音乐经济学、音乐地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本体论、应用音乐学等十二个大部分。在各大部分内,视不同情况可再划分分支学科或次级分支学科。如音乐物理学可包括音乐声学、乐器学、律学等,应用音乐学可包括音乐工艺学、音乐治疗学、环境音乐学、音乐管理学等,音乐本体论可包括音乐形态学、音乐创作学、音乐表演学、音乐批评学等。另一种是“三分法”,即按照分支学科与相关科学类型的联系分为三大类:主要与人文科学相关的音乐学研究(如音乐哲学、音乐历史学、音乐形态学、音乐创作学、音乐表演艺术学、音乐批评学等),主要与社会科学相关的音乐学研究(如音乐社会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经济学、音乐教育学等),主要与自然科学相关的音乐学研究(如音乐物理学、音乐生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地理学、音乐工艺学、音乐治疗学等)。这二种方案虽各有所侧重,但皆为有的之矢,不仅考虑到音乐经济学、音乐工艺学、音乐治疗学等新兴学科的涌现,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迅速加以调整。相较之下,就本书的编写目的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其意义不仅在于规范本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且更有利于音乐学子明确音乐学在学科共同体中的地位,进而对自己有更为明确的知识素养要求,把握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方向。这也正是《概论》二位主编以其构建全书理论框架的深层含意,倾注了他们对中国音乐学事业发展之期冀和提携后学之良苦用心。
  
  三、充分吸取现有成果,推陈出新
  
  《概论》按照各分支学科与相关科学类型的联系为序,分章对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形态学、音乐创作学、音乐表演艺术学、音乐批评学、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音乐文献学、音乐图像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地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传播学、音乐声学、律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音乐工艺学等20个学科进行介绍,着力从历史、现状及其发展新动向来探寻各学科的发展脉络,把握其发展轨迹和前沿动态,充分反映出中国当代音乐学界的研究现状。
  担任分章撰写的近20位作者均为目前国内各领域学有建树的专家,他们对本学科的研究现状鸟瞰于胸,对已有成果的运用自然驾轻就熟。以音乐文献学为例,该章在阐述目录学理论时,就充分吸收了王小盾先生对于中国音乐古籍目录的研究成果,不局限于对目录记载的一般性梳理,而是充分发挥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深入挖掘其与不同时期学术思潮的联系,从古代音乐典籍在经、子、集等部类中的流动来观察和分析中国音乐学史上的“乐”、“音”、“声”三分理论。对版本、校勘、传注、辑佚、史源学的介绍亦言简意赅,实为初学者入门之津逮。文中还从古籍整理、史料汇编、目录编纂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份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文献学研究成果的详细清单。
  本书中有不少章节如对音乐形态学、音乐创作学、音乐图像学、音乐地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音乐工艺学等学科理论的介绍为国内同类著作中所首见。可贵者,各分章作者均以较宽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学术素养为学术界奉献出一道道精神大餐。如“音—地关系”虽然早为我国学者所注意,并有零星的论述,但音乐地理学的建设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被正式摆上议事日程。如何构建其学科框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书中将其定义为一门以“音—地关系”为理论基础,探讨各种音乐现象空间分布、变化、扩散以及人类音乐活动的地域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进而指出本学科的研究任务:即在充分了解自然环境对于人类文化作用的基础上,探求音乐与诸文化现象间的关系;研究从古到今各类传统音乐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在不同时代、社会环境下的变动;运用音乐形态分析的手段,分析不同文化地理区中音乐风格的特征和规律;参照文化地理区的划分依据,进行音乐地理区的区划研究。这无疑为有志于此项研究的学者指明了努力方向。其余各章均有创见迭出、深中肯綮之处,篇幅所限,只能留待读者自行品味。
  总之,《概论》在学术观点之新颖、体系构建之合理、编写内容之精当等方面均堪称旌表。这么高的质量,自然得益于王耀华、乔建中二位主编眼界之高远、学识之博洽。更令人感动的是,二位主编年高德劭,以耳顺之年,仍孜孜以求、著述不辍,为当代学术界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治学榜样。当然,由于全书文稿出自众手,各章节在写作体例和概念的运用上尚难获得完全的统一。此外,总论中原先预定的音乐经济学、音乐生理学、音乐管理学等学科因故未能与其他学科一同收入正文,让人略感意犹未尽。
  
  ①王耀华、乔建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817—818页,1989。
  ③俞人豪《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第5页,1997。
  ④缪天瑞主编《音乐百科词典》,第713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郑俊晖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其他文献
把质量意识深深烙在每一位教育者的脑海中云梦,是典型的中部平原农业县,读书仍是绝大多数家庭为子女划定的人生进阶路径,“读书改变命运”仍是绝大多数父母的坚定信条。  “我们的主业是教育,家长对我们的最大期望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局长陈力显然对于社会、家长的诉求有着清晰而深刻的体察。2016年5月履职县教育局局长的陈力,出生于农村家庭,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佼佼者和幸运儿,深知教育对于个
5月4日,“守护幸福童年——武汉市江汉区幼儿养成教育高峰论坛”在盛世红苗幼儿园举行。来自湖北省教科院、武漢市教科院、武汉市教育局、江汉区教育局的有关专家和领导,以及江汉区的幼儿园园长教师等共聚一堂,畅谈幼儿养成教育,从管理层、园所层、教师层、班级层等全方位阐释养成教育的落地与实施。  据了解,江汉区将“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幸福教育”的课程规划视野,用三年的时间构建了一套“以幼儿习惯培养为核心目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出台之后,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教育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双减”政策进行了解读。“双减”政策的落实,无疑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努力。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教师责任重大。落实“双减”政策,教师何为?  践行师德规范,努力提高
心有大爱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  多年来,他资助学生2000余人,联合团体、个人举办爱心活动350余(场)次,志愿巡江防溺护水,挽救多个鲜活的生命,组织义务植树30000余棵,助力“一江清水永续北送”……先后获得全国最美教师志愿者、“湖北好人”、湖北十佳师德标兵、湖北学习雷锋标兵、“十堰好人” 等荣誉称号。  他,就是十堰市郧阳区城关一小党员教师凌祖宏,在教好书育好人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公益事
今年6月下旬以来,孝感各地连续遭遇6轮强降雨袭击,孝南、汉川、应城等地受灾严重,许多群众房屋被淹,被迫转移。当地学校主动配合党委政府,积极协助驻防部队官兵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把安置点作为践行“两学一做”的主战场,全力保障安置在校的驻防部队官兵和受灾转移群众的生活起居。  截至目前,孝感市教育系统投入防汛救灾资金1051.6万余元,参与防汛抢险教职工近7000名,33所学校妥善安置驻防部队官兵
十月的香港,酷暑尽去。  适逢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香港中乐团也迎来了三十周岁的纪念日。纪念活动便由12、13日晚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的中乐团专场志庆音乐会开启。  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音乐会。象征中国古文化的“史前陶乐器展演”与代表民间文化的“陕西华阴老腔”奏响在文化中心大堂临时搭建的舞台上。置身于现代都市的观众们穿梭其间,驻足聆听与各行其是者皆有,仿若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一隅,别有情趣。 
本刊訊(通讯员 朱本双 曹锐) 11月11日,“麦田计划”十堰团队的5名志愿者来到竹山县宝丰镇最偏远的新茶小学,开展“麦田计划”· 十堰乐彩新茶小学热水项目捐赠仪式,为该校捐赠8台美的储水式电热水器和8套集成吊顶电器,并请专业人士现场安装调试到位。据了解,“麦田计划”资深志愿者方志军是竹山县宝丰镇清泉村1组人,小学就读于新茶小学,后在十堰自主创业成功。当他得知母校新茶小学寄宿生寝室没有热水器,冬天
贫乐道”这一成语,应源于古今中国百姓和文人在安身立命齐家治国实践中,形成的作风,后被教育家提倡为“为天下谋道,不为个人谋食”的一种精神。正如孔子所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因此,安贫乐道,并非是喜贫穷,那是指所追求的不在物质,而以所信奉的道德准则,且坚持走其道路为乐。对文化人而言,则是甘于寂寞,专心治学。  安贫乐道正是冯文慈先生身体力行而带领出来的中国
2018年2月,鹤峰县正式启动教育督导改革。三年来,教育督导在督促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鹤峰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全体责任督学带着一份责任、一份教育情怀,实现了从教育管理岗位到责任督学的华丽蜕变,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点滴经验的积累,从人们对督导工作的观望到校长、教师的高度认可。鹤峰在全新的教育督导改革领域开展的探索与实践,助推了鹤峰教育
钢琴家傅聪曾说:“我从来没有梦想过成为音乐家、钢琴家。”可是,由于他有“我觉得没有音乐的话,我的生命就缺少意义”这种与生俱来的生命意识,所以,他无可奈何地做了个“国际上的钢琴家”。①作为有全球影响的大钢琴家,他在整个华人世界里也是屈指可数的。我们常说: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现在我们不得不将傅聪先生“另当别论”,因为就在我们生活的20世纪里,傅聪先生竟与另一位大钢琴家,在出身,经历,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