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初中物理复习成效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BCCPANJ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初中物理复习课往往仍沿用“授一受”式教学,以教师的归纳总结取代学生的归纳总结,剥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只停留在对教师亦步亦趋的模仿上,学习自主性差,创新能力低下。针对此现状,笔者探讨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求达到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复习成效的目的。
  1 合作学习的认识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将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的学生分成小组,使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小组成员为达成同一目标而各尽所能,他们既有个体责任,又积极互赖。面对面的积极相互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参与。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同伴教学法,小组游戏竞赛,小组辅导个体、切块拼接和共学式等。
  1.1 合作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需要之一
  在班级授课制的课堂上,与师生交往相比,学生之间的交往极少,在本已极少的学生交往中,主要的也只是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个体相互之间的交往很少。学生在被动、个体化的学习环境下,探究的欲望和机会极少,要承担责任和被认可与欣赏的机会也只给了少数的好学生,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都没有被认识和重视。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能帮助学生确立自立的尊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2 合作学习能发挥群体互动的积极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本身就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以同样的教学进度面向接受能力各异的几十名学生授课,必定使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白白浪费大部分时间,而合作学习可弥补这一不足。小组成员语言与非语言的反应可以对学生彼此的学习表现提供重要的反馈。而且通过互动,学生间互相帮助,会影响彼此的推理和结论,也为同伴敦促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进行学习提供了机会。
  2 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复习的具体操作
  传统复习课的模式基本是由教师归纳概括各部分知识脉络,并在对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类比后,进行典型综合题训练的形式进行,但往往因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导至复习课低效,更难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笔者尝试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非线性整合,以求达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复习成效,培养归纳概括能力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2.1 以竞赛形式进行基础知识复习
  笔者将全班学生按成绩、性别、能力不同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并设组长。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以加扣分形式评价,统计各组成绩(一般每项总分为10分,教师酌情评分),每节课统计分数并排名,定期累积总分评出优胜小组,以资鼓励。一般有如下几个项目:
  (1)归纳概括各部分的知识脉络,将初中阶段的物理量、公式、单位、测量方法的归纳等以表列式向全班公报,由各小组投票评出等次并给予加分;
  (2)课堂上主要采取问题教学法,分必答题、抢答题、演算题,各组推选代表回答或演算。对一题加10分,平时成绩中下的学生回答给予加分;
  (3)每次测验进行班排名并统计各人进退名次,以进退一名加减2分统计小组加减分;
  (4)将课堂纪律,缴交作业,堂上小测等都在堂上以分数形式反映;
  (5)小组合作进行题型归类。
  这样竞赛的方式符合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促使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成效大幅提升。
  2.2 以新整合的题型开展针对性复习
  改变过去上复习课按书本次序或几大知识块的次序编排训练题的做法,将各类习题重新整合为以下题型:(1)易错题;(2)开放题;(3)联系生活题;(4)阅读理解题;(5)作图题;(6)实验探究题等。
  如,易错题针对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时认识上的片面性,有意设置解题的干扰性信息,以迷惑学生,考察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刻程度。解此类题目时,关键既要抓住基本概念坚信不移,又要考虑问题的特殊性;既要运用常规思维方式,又要运用非常规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又如,开放题,这类题的特点是题目条件或结论或求解方法没有明确给定,学生求解时必须从试题提供的信息出发,思维广泛发散,通过想象、联想,猜想以及逻辑推理的手段,产生出众多的思维形式,获取题目所涉及的各种可能条件、过程和结果,以求得答案。通过这类题的训练,能使学生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得到升华,解题能力发生跃迁。根据条件、结论及解题方法不同,可分为条件开放、结论开放、解法开放三类。
  在举例并剖析各类题型的特点、解题思路及规律后,教师编印类似的习题给各组学生讨论完成,并要求学生分组搜集此类题目上交,教师据此拼题测试掌握情况。学生对自己所命的测验题感到特别亲切和自信。通过这样的归类学习,学生对以往一些习题的命题用意及题目分类,解题思路有顿悟的感觉,各知识点,各种类型题不再是孤立、割裂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但要完成这类题,单靠学生个体往往只有极少数好学生力所能及,且效率不高,但小组合作学习,彼此积极的互动可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参与程度。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且学生唯有真正领悟了题型的特点后才可能寻找出相类似的题,这就促进了对知识的掌握。考试时遇到题目会很自然地将它们分类、分析解决,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3 合作学习的成效
  合作学习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不但形成课堂上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而且将这种互动延伸到课后。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复习课的成效,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以下是笔者在2009届初中毕业班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复习的班级与另一位老师用传统复习方式的班级比较。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高考复习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状: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对学生解题技能的强化训练;学生和教师把时间和精力大量地花在模拟试题上,往往对教材重视不够,甚至忽略了教材;更有些教师认为教材过于简单,只是用来了解知识点,把教材束之高阁;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每年高考都是出新题,而不可能出见过的、特别是教材中的题,但是,2010年北京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在教材中取材的试题却不少见,有些是教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就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物理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物理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依据教材的提示,通过自己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想象等心智活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尝试探究、归纳创新的过程。  1 预习目的  1.1 激发学习兴趣  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该赋予新的内涵。预习对课堂教学
1 分层次教学的定义与意义  1.1 分层次教学定义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知识能力以及学生的测验成绩等,将学生分层几个类别,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分别对待,按照学生特点分类的群体,使用恰当的分层策略和因势利导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1.2 分层教学的意义  学生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而观察和实验离不开物理量的测量,测量不同的物理量需要不同的测量工具,熟知各种测量仪器的“秉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更好地发挥测量仪器的作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