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式”与“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ming2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書中指出:“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能力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到规律的学习活动。这种个性化教学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重视个性的和谐发展,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传统“注入式”教学模式的主角是教师,教师独霸讲台,忘情表演,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个性和活力,不会独立思考和学习,课堂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最近,湛江市教研室在廉江中学举行了一次“同课异构”研讨课的分析研讨活动。课题是高三第二轮复习专题“物质出入细胞方式”,执教者分别是廉江中学的蔡老师和湛江第一中学的王老师(以下分别简称为蔡老师和王老师)。本文就以这两节“同课异构”课为例,对传统“注入式”教学模式与“发现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一、两节“同课异构”课的比较
  1.教学目标
  蔡老师的课只呈现知识目标,而王老师的课呈现三维目标。
  2.教学内容
  蔡老师的课局限于本章内容,系统性不强,缺少对知识进行整合。王老师的课系统性强,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与整合。
  3.教学流程
  蔡老师的教学流程:训练→归纳→训练→归纳。王老师的教学流程:引导→阅读→发现→运用。
  4.教学策略
  蔡老师的课以讲解、记忆、练习为主,强调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王老师的课以阅读、发现、同化为主,强调培养学生处理、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
  5.媒体选择
  蔡老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王老师则利用黑板进行教学。
  6.学生活动
  蔡老师的课在师生的一问一答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王老师的课大部分学生动手填写导学案内容,个别学生在黑板板演并进行描述。
  7.教师活动
  蔡老师预设好问题,做知识的传递者。王老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同时也是生成性问题的促进者。
  8.教学效果
  蔡老师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王老师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真正“动起来”。
  二、两节“同课异构”课的研究
  1.蔡老师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1)教学目标只关注“双基”,忽略了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依据。蔡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Ⅱ),只给学生呈现了“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而且过于简单,欠细化。要知道,“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可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讲功有余,学功不足,练功过重
  蔡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是按照自己设计的题目一个一个去解决,虽然对题目的选择有讲究,但整个教学流程采取的方式是一问一答一讲。细观整个课堂,蔡老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练习题,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只是被动去听讲。我认为,若第二轮复习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只顾“时间 汗水”的苦干,忽视了“时间 汗水”的巧干,学生的学习将会陷入“低效率、重负担”的怪圈。
  (3)忽视黑板的作用,过分依赖多媒体
  湖北的“高效课堂”教室内四周皆是黑板,要求学生想到不如说到、说到不如写到,个人写不如公开写,在纸上写不如在黑板上写。蔡老师这节课却忽略了黑板的作用,没有给机会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练,用“机灌”代替了“人灌”,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少,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多媒体展示的内容,缺乏独立的思考。
  2.王老师采用“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凸显的优点
  (1)有效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是主体参与教学的文本载体,是教师对教与学的精心预设和整体规划。王老师课堂设计的导学案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和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思考、探究,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指引方向,设计路径,理清思路。
  (2)搭建一个学生展示的平台
  课堂展示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刻。王老师的课堂环节以学生展示为中心,让学生描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动手构建细胞膜的模型、画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画影响跨膜运输速率因素的曲线图等等。通过展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这个展示平台上,挖掘的是学生每个人的潜力,培养的是勇气,张扬的是个性,奠定的是信心。
  (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解题能力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王老师在讲判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时,先让学生画细胞膜的模型,并设问“如何判断膜外和膜内”,然后让学生在细胞膜模型图上用箭头示意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要求各种物质用不同的符合表示)。当学生画完评价后,王老师追问:“若是神经细胞静息时K 外流,兴奋时Na 内流,又怎样画图?”学生沉默一阵后思维开始活跃,有的说是主动运输,有的说通过离子通道等等。这时王老师又让学生在黑板画图,然后继续追问:“又如何用曲线图来表示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呢?”学生们又开始在导学案上画曲线图。最后,王老师出示知识网络图让学生独立去完成。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运输方式”这一考点就会融会贯通,提高学生遇到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通过独立完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4)引导学生去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疑”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思。当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主动运输的运输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曲线从0点开始时,有学生质疑:“为什么是从0开始?”王老师这时便在学生提出疑点的地方,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复习产生ATP的过程及场所,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解答疑惑。接着,王老师就这一问题继续提问:“那如何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运输是被动运输还是主动运输呢?”学生的思维开始再次活跃起来,由于有前面的知识做铺垫,学生很快就能举手来回答,而且回答得很好,引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做到疑、问、思三者统一,对提高教学成效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传统“注入式”教学模式忽视了课堂的动态生成,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发现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则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从而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张玲.在比较中鉴别,在传承中创新[J].中学生物教学,2010(12).
  [2]孔爱华.例谈“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学生物教学,2011(9).
  (责任编辑 杜 华)
其他文献
关于基层商业银行在乡镇企业改制中的贷款债务落实之构想黄能康,管希贤一、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参与意识首先,要使每一位银行员工认识到,企业改制改组首当其冲的是银行的信贷资产落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收集73例7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随访6~12mo观察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可见,我们离不开信息技术。  可是,现在很多信息技术课跟以前的计算机课没什么差别,更严重是,有的课好像是软件应用培训课一样,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演示操作步骤,然后由学生模仿操作。所以,当学生碰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例如,有这样一道Excel操作题:制作一个小区水、电、气的收费表,告诉学生水
厦门环岛路明挖隧道底板防水采用空铺法、侧墙与顶板防水采用湿铺法进行施工,同时从结构耐久性与使用安全性考虑,节点部位添加两道附加防水层,以保证隧道达到预期防水效果。本文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日前联合出台《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通知明确,对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