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lan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只是专注于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美育在教学中的落实。那么究竟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文化在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审美教育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美术享受,而且从自然、社会、科学中也能感受到美。美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能力,对于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中学各科的课堂教学都应当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不能忽略其中的某一方面。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未能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得到充分的重视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学数学教师认识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数学中包含着理性思维和想象,是一门内容抽象而又枯燥的学科,许多中学生是由于考试的压力而不得不学数学。如何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这是我们每个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挖掘、展示数学美,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数学美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审美教育的内容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同时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还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关系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可见,数学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但是,长期以来,中学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逻辑体系和逻辑推演,忽视了数学美感、数学直觉的作用,使学生将数学与逻辑等同起来,一味注重数学的逻辑性而忽视了数学本身的美,从而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美,让数学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首先,从数学教学内容上挖掘美育的内容。长期以来,造成不少中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内容枯燥无味从而缺乏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内在美。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所说:“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因此,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数学的概念、公式体系等都应挖掘其中的美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得到美的享受。
  其次,从美学角度挖掘美育的内容。对称、和谐、奇异是常用的美学术语,也是人类对美的基本认识。世界上但凡包含这三个因素的事物都可以给人美的感受。所以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围绕这三个基本的要素去挖掘美育内容。比如对称,在中学数学中的例子数不胜数,只是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往往没有从美学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单纯传授数学知识而忽略了美育的数学课堂,当然会显得枯燥乏味。如果在学习之前,先让学生感受舞蹈《千手观音》之美,然后再导入对称概念及讲授其内容,效果就会比单纯的讲授好得多。又如教学线段的比例关系时,向学生介绍在建筑设计、美术、音乐等方面应用黄金分割的原理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例子,学生就会感悟到美的存在。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注意挖掘,数学美无处不在。
  三、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途径
  科学和艺术一样,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能起到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通过引导学生感知、欣赏数学美,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结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板书,潜移默化地影響中学生的审美观。将数学美直观地展示出来,能让学生直接通过感官感受到数学之美。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注意板书的对称、比例、图形位置等因素,使一堂课的板书成为一幅艺术品,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感受数学之美。
  其次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展示数学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揭示数学美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为学生带来了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学生能直接感悟、享受数学美。例如对圆的认识,以前学生多数是通过平面的板书来感受圆,但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可利用多媒体演示往平静的湖面上丢进一颗石子、满天晚霞中的夕阳、卢沟晓月和圆形罗马大教堂等。 利用如此现实而又生动的情景引出学生所学的知识——圆,自然能使学生内心产生共鸣,使抽象的数学可视化,发挥了数学内在审美因素的作用。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展示数学美,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而且能引发学生的各种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在倾心审美中受教。
其他文献
要增强学生的地理素质,就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要求我们逐渐改变以往地理教学中灌输、强迫记忆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开发创造力作为教学革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摸索出一套能够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其主要特点是:  一、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创造性问题,思维非常活跃。  二、能提出不同的设想和见解以反传统的方法来探求问题、思索问题。  三、能够多方位、多因素、多变量地
期刊
教育的实质就是情,就是爱,教师的情和爱犹如习习春风,会吹绿学生心田中那棵想上进的新芽。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育、发展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感到或担忧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同时他们又需要成人的爱与关心。所以,班主任毫不吝啬地用心中的爱、用自身的人格去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教育学生, 对于学生这个时期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十
期刊
“如果孩子生活在信任中,他便学会了自尊;如果孩子生活在怀疑中,他便学会了自贱。” 这是我从一本教育杂志上摘录下来的一句话。多年来这句话时时警示着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以尊重信任,让学生在信任中成长。  就在今年春节的一次初中同学聚会,让我反思颇多。期间,我们谈起了当年的学习情况,有位同学对我说,你看你现在有工作多好呀,有固定收入,不要整天为生计而奔波。当年我初中时学习成绩不好,到了初二下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新《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在幼儿园,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仅提高了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同时增大了教学活动的知识容量,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如何让一线教师做多媒体教学真正
期刊
有很多老师对工作非常认真投入,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学生思想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是倾注了比普通学生多得多的精力,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常常感慨道:“班主任真是难当,好学生吧,不用操心,差学生吧,操多少心都没用,整天都是白忙!”我也曾有过这种想法,但仔细想想,才发觉这里面至少有两个问题:  第一,对于后进学生的教育和转变不能操之过急。  因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而
期刊
还能清晰地记得班上学生刚走进学校时那一张张天真雅气的笑脸,可转眼间他们已上小学三年级了。  现在这个班已是我带的第八批一年级学生了。“刚上学的小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这话一点不假,无论是生活习惯、行为举止,还是学习习惯、学校纪律,什么都得教,加之自己又是一个少有耐心的人,这项工作对我真是很大的挑战。  教一年级与家长打交道是很频繁的事,可开学第一天就让我大伤脑筋。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我讲一些安全
期刊
摘 要: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总会有问题学生的存在,如何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是教育不得不重视的课题。长期以来,我们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一直处于一个迷茫状态。“每天都是新的开始”这种帮助学生“遗忘”过去、正视今天、着眼明天的做法,帮助学生树立起了“重新开始”的信心。教师的真诚,教师的关爱,教师的激励和引导,唤起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引导学生走出了心理的阴影。  关键词:鼓励
期刊
阅读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丰富,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阅读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本文结合有效教学,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
期刊
摘 要:构建德育校本课程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需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究日渐成熟。我校从实际出发,通过探索和实践,走上了一条自主的小学特色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之路,分别开发了两套分年级、分层次、循序渐进的德育校本课程《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和《好习惯伴我成长》,并通过课堂学习、课外诵读、与其它学科渗透、开展德育活动等方式促进了学校德育特色的形
期刊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搜集、处理、分析信息并且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多侧面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2)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以及爱的内涵。  【活动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会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