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新理念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出来的只是知识的奴隶,而不是灵活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人才。尊重学生主体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是指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积极创造性为特征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初中思想政治尊重学生主体新课堂应该具备的特征
强调教学公平。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公平,即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这是“主体性”课堂教学永远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心中充满对学生的浓浓的“爱意”,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爱。只有心中充满爱意的教师,才会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善待学生发展中的缺陷,实施公平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注重学生主动。这种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探究而获得知识。因此,要求教师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和挖掘学生学习的需要,提供学生充分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创设教学的情境,精心设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会如何学习。
讲究合作互动。这种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主体间的社会交往行为是学生认识活动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实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民主教学。
尊重学生体验。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的源泉。这种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感受,试图给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肯定学生的成功,通过无数次成功体验的积累,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关注养成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和“主体性”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按计划学习,课前预习,独立钻研,总结归纳,练后反思,善于请教,专时专用,查找工具书等学习习惯的培养。
注重学法渗透。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首先要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预习、复习、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而达成学习的目标
鼓励思维创新。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开拓型、发展型、创造型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珍爱学生的好奇心,以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独立的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视角,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实现出来。
尊重学生主体的思想政治课堂的建构策略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具体情境,找到情境、知识、学生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情境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创设情境;第二步,再现情境,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第三步,扩展情境,从知识范围或能力运用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化知识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再现和扩展,学生的眼、耳、身、心都参与了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仅在当中担任了设计与导演的角色。
参与合作。合作学习是把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差异作为资源开发,以多边互动,有效组织教学交往为主要特色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根据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小组内教学学习、讨论、探究。
引导创新。创新能力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度和参与度。在创新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态度不仅自觉而且是积极主动的,他们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自己的行动步骤,表现出热情、活跃、关注等积极的情绪体验,经历着情感的体验,始终处于积极追求中,关注行为和目标的实现,这是最富有发展意义的活动。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1.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创新,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在尝试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原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并指导自己的实践中去。
2.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学生不断制造“闪光点”。学生的“闪光点”是创新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有效的实施创新教育,并鼓励学生不断的制造“闪光点”。
3.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是较高层次的自主实践活动。在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可以安排对当地资源、环境、经济、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选题,到搜集资料,确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直至最终形成阶段性成果(如小论文、研究报告或小制作等),始终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和对科学研究的切身体验。借助于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学习和研究知识的方法。
总之,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同时,尊重学生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初中思想政治尊重学生主体新课堂应该具备的特征
强调教学公平。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公平,即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这是“主体性”课堂教学永远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心中充满对学生的浓浓的“爱意”,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爱。只有心中充满爱意的教师,才会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善待学生发展中的缺陷,实施公平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注重学生主动。这种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探究而获得知识。因此,要求教师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和挖掘学生学习的需要,提供学生充分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创设教学的情境,精心设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会如何学习。
讲究合作互动。这种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主体间的社会交往行为是学生认识活动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实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民主教学。
尊重学生体验。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的源泉。这种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感受,试图给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肯定学生的成功,通过无数次成功体验的积累,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关注养成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和“主体性”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按计划学习,课前预习,独立钻研,总结归纳,练后反思,善于请教,专时专用,查找工具书等学习习惯的培养。
注重学法渗透。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首先要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预习、复习、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而达成学习的目标
鼓励思维创新。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开拓型、发展型、创造型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珍爱学生的好奇心,以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独立的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视角,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实现出来。
尊重学生主体的思想政治课堂的建构策略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具体情境,找到情境、知识、学生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情境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创设情境;第二步,再现情境,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第三步,扩展情境,从知识范围或能力运用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化知识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再现和扩展,学生的眼、耳、身、心都参与了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仅在当中担任了设计与导演的角色。
参与合作。合作学习是把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差异作为资源开发,以多边互动,有效组织教学交往为主要特色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根据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小组内教学学习、讨论、探究。
引导创新。创新能力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度和参与度。在创新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态度不仅自觉而且是积极主动的,他们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自己的行动步骤,表现出热情、活跃、关注等积极的情绪体验,经历着情感的体验,始终处于积极追求中,关注行为和目标的实现,这是最富有发展意义的活动。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1.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创新,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在尝试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原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并指导自己的实践中去。
2.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学生不断制造“闪光点”。学生的“闪光点”是创新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有效的实施创新教育,并鼓励学生不断的制造“闪光点”。
3.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是较高层次的自主实践活动。在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可以安排对当地资源、环境、经济、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选题,到搜集资料,确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直至最终形成阶段性成果(如小论文、研究报告或小制作等),始终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和对科学研究的切身体验。借助于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学习和研究知识的方法。
总之,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同时,尊重学生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