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赣风鄱韵 展时代新姿

来源 :江西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525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是文化大省,不仅因为江西文化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还因为江西文化内涵丰富,艳冠群芳,特色鲜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記。2020文化的力量——文化强省系列文化活动以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多维度地展示文化与旅游、科技、创意、金融、互联网等产业进行融合的最新成果,彰显出江西深厚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文化力量。
  ·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
  7月9日至10日,2020年江西省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在抚州举行。省委书记刘奇出席并讲话。他强调,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塑形、以文传情、以文惠民、以文兴业,坚定不移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开创赣鄱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省领导姚增科、赵力平、周萌、胡世忠、吴浩、肖毅出席会议,施小琳主持会议。
  刘奇指出,去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守正创新,移极担当作为,推动理论武装持续深化,价值引领切实增强,文化服务不断提升,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省文化强省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抚州市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持续打造“有梦有戏的地方”,推动文化与旅游、生态深度融合,成为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亮丽缩影。
  ·一次展现风貌的展览 2020文化的力量——文化强省系列文化活动于7月9日至20日在抚州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举办作为江西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文化的力量——文化强省系列文化活动既是对江西文化发展的一次全方位检阅,也是推进文艺繁荣发展的一次赋能。在总结去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江西独特的“红、绿、占、金”四色文化。
  今年文化的力量——文化强省系列文化活动设立综合展区、省属文化企业展区、设区市展区和特色文化展区等4个展区,共设有26个独立展馆。此次是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第一次走出省城,也是首次由设区市承办。在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街区文昌里的明清古建筑内举办巡礼展,成为今年的突出亮点。
  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展馆里,展示了江西十二大特色文化,其中包括凝聚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崇文重教的书院文化、开辟“海上陶瓷之路”的陶瓷文化,以及山水、戏曲、农耕、商帮、中医药、临川、庐陵、豫章、客家文化……看着这些历史深厚、内涵丰富的特色文化展板,现场的观众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展厅展示了江西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构建,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共建共享、数字体验的文化创新以及文旅融合焕发活力等,表达人民群众持续增强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在今年新增设的特色文化展馆中,以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天工开物园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展馆共设红色记忆、经典传承、古韵新声以及丝路华章四大篇章,还包含126件(套)在省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参赛作品。在该展馆的另一块区域,文创产品的直播售卖也成了一大亮点,直播镜头前的带货主播们不断地推介着文创产品,让广大网友对展馆有个身临其境的体验。
  在南昌展馆展出的“南昌十大文化图景”获得参观群众的一致好评,文化图景地图基本囊括南昌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文化地标、文化景观、文化场馆,包括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万寿官、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循着这张文化地图,南昌的文化精华一目了然。现场游客还可以用手机扫二维码进入移动客户端“ye南昌”和微信小程序进行线上互动。
  在高校产学研合作展区,来自南昌航空大学的大一学生吴志华正在介绍他们设计的凤凰于飞系列概念飞行器。这些造型别致、设计先进的飞行器将凤凰展翅翱翔之姿与江西传统文化纹样进行融合,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志华表示,能够跟着带队老师一起参加文化强省系列文化活动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让他跟全省选送的优秀文创作品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也与其他高校的参展师生进行了文化交流。
  ·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演出
  2020江西文艺精品展演安排了我省近年来原创的
  一批优秀剧目,涵盖活跃在我省艺术舞台的赣剧、采茶戏、话剧、舞剧、杂技剧、体操、小戏等艺术形式,其中包括话剧《支部建在连上》、旴河高腔现代戏《忠诚》、大型民俗风情交响音舞诗画《山那边里格水那边》等立足于江西本土特色的演出作品,展现我省近年来原创的精品剧目和引进的优秀剧目。
  7月9日晚,旴河高腔现代戏《忠诚》在抚州市汤显祖大剧院精彩开演,拉开了2020江西文艺精品展演的帷幕。旴河高腔现代戏《忠诚》是根据武警江西总队抚州支队一级警士长李进明的英模事迹创作而成,该剧分7场次,讲述了李进明入伍26年来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忠实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战士对党、对部队的无限忠诚。
  让观众目不暇接的精彩剧目每天都在这里上演着,除此之外,还有音乐话剧《琵琶行》、舞剧《井冈井冈》、话剧《蒋国珍》、南昌采茶戏《南瓜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越剧《春暖花开》、采茶戏《月照山乡》接连上演。本次文艺精品展演对部分剧目采用了网络同步直播的方式,观众通过电脑、手机App进行在线观看,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文化大餐”。
其他文献
宜兴是紫砂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渐呈欣欣向荣之势,成为中国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紫砂壶不单单是一件煮茶器物,紫砂艺人在创作时将中国传统文化、吉祥符号、宗教文化、政治思想及自身感悟融入其中,赋予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引起人们的共鸣,增加壶的收藏价值,这也是紫砂工艺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代文人雅士喜饮茶、性高洁、好清雅,自然重视盛茶器具的雅致。晋代时期,茶文化和紫砂文化开
期刊
紫砂花货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紫砂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相符。所谓紫砂花货是紫砂艺人将自然形态中富有美学价值的部分,采用浮雕或半浮雕的手法设计出的紫砂壶,形象地展现中华民族的生活画卷,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指出,紫砂花货的创作与自然形态密切相关,通过粗中取精、艺术加工,将之升华成高于生活的艺术品,满足人们精神的诉求。因此,紫砂花货是立足于自
期刊
中国崇尚天人合一,所以中国人也习惯借具体物象来表达心中愿景,例如:松柏象征长寿,石榴暗示多子,葫芦寓意福禄。寓情、寓意是紫砂壶艺创作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等在心灵手巧的艺人手中,演变为承载美好祝愿的紫砂作品,如“鱼化龙壶”寓意吉祥,鱼跃龙门,平步青云,名利双收;“报春壶”寓意春暖花开,好运来临;利用竹子、蝙蝠谐音制作而成的“祝福壶”,寓意祝福无限。  吉祥如意历来是中华民族恒久的美
期刊
宜兴紫砂壶源远流长,历经岁月的洗礼,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上兴久不衰。早在西汉末年,就有“五行相杂,以成百物”之说,而紫砂俗称“五色土”,对应五行,紫砂壶便是金、木、水、火、土的结晶。古往今来,因紫砂壶的盛名,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他们认为将五行、五色捧在手上,就如同把大千世界揣进怀里,心拥万物之根本。紫砂壶不仅美观实用,其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更令人神往。紫砂壶的制作注重点、线、面结合,其造型是重中之重,
期刊
紫砂陶艺源远流长,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色彩,是人类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自明、清以来,紫砂精品层出不穷,无数能工巧匠穷尽毕生,使紫砂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工艺体系,其制作技法更是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丰富的紫砂陶类型中,紫砂茗壶可谓独树一帜,深受世人钟爱,紫砂壶的制作从采泥炼制、造型构思、布局设计、制作装饰到控温烧成,都是一代代紫砂艺人长期摸索实践的成果,紫砂茗壶逐步从日用陶发展成精妙的工艺
期刊
紫砂壶素以千姿百态、层出不穷的造型而独树一帜,也因此备受世人推崇,且延续着长盛不衰的艺术生命力。在漫长的紫砂艺术发展过程中,历代壶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丰富的壶艺形态,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目前紫砂壶的造型可分为花货、光货和筋囊货三大类,且各具风格、各呈其态。与讲究几何形态格局的光货和筋囊货相比,花货造型的造型艺术更具有个性与活力。  花货,即自然形态作品,是指通过模拟自然界固有物或人造物来作为
期刊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历代文人雅士为它如痴如醉,为它作诗咏赋。紫砂壶泥料原产于宜兴丁蜀地区,更有一代文豪苏轼在晚年来到丁蜀,对灵秀山水流连忘返,自此悠然地过上了“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生活。宜兴紫砂壶文化是文化的传承,而这种传承因着文人雅士高山流水般的情怀而更加独树一帜,它是历史的结晶,是人们思想与智慧的产物,而它作为艺术品展现自身观赏价值的同时,又作为生活的实用品让人
期刊
宜兴紫砂壶自古便享负盛名,它因茶而生,是泡茶、斟茶、饮茶的常用器物,在国人引以为重的茶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其泥料独特,其壶器具有保温时间长,不易因温差而爆裂,同时能持久保持茶香浓郁,延缓茶汤的发霉、变馊等优越性能特征,因此人们将其推崇为“世间茶具之首”,有“名陶名器,天下无相”的美誉。与此同时,紫砂壶的艺术和人文性能优势也愈加凸显,并且越来越受到世人重视,丰富了壶的器物属性,使之得以因独
期刊
在工艺美术学上,紫砂壶虽然从诞生至今不过六百余年,却自成一派、别具风格。一则缘由其与中国人饮茶习俗的相通性,使之得以顺势发展;二则源于其自身优越的性能、丰富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紫砂壶的创作与其发展是呈投入回报正比的,所以创作构思对于一把壶的效果呈现是极其重要的,一代代制壶艺人为此付出了聪明才智,其中更有大师泰斗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对于紫砂壶创作而言,传统和创新始终是围绕不止的话题,而历代制壶
期刊
紫砂壶艺的发展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每一款紫砂壶都或多或少地承载着一些时代元素,进而成为其自身独特的个性与风格。与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紫砂壶也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体现其内在包含的时代元素和丰富寓意,因而每创作或鉴赏一把紫砂壶,都着重于内在元素的挖掘和渗透,使之切壶、切题、切意,真正与生活结合、与时代对应,超越其本身粗陶器皿的范畴,成为具有一定价值的艺术品。现以“盛世中华对壶”(见图1)为例,浅述其具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