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ove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必须把思考的空间给学生,这一点老师们都比较明确,但是学生思考的方式对不对?思考会不会成为信马由缰离题万里的“胡思乱想”?却是一线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
  案例引出问题
  有一次听课,教师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质疑,教师引导:“说一说你有哪些疑问?”学生回答:“老师,这个字怎么读?”“这个多音字还可以组什么词?”“老师,这篇课文分几段?”“作者是什么时候写这篇文章的?”“这篇课文的插图是谁画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老师目不暇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有三种原因:一是这位老师平时上课从来没有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不了解;二是教师指令不明,学什么,怎么学,学生心里不明白,教师提出问题的同时没有根据学情及时给予学法指引;三是在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在长期的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把握学科本质。能独立自主解决学习中的初级障碍,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有语文味的问题是长期熏陶出来的结果。
  经常听到老师感叹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其实,让学生说,教师的责任更大,让学生乐学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盲目的放手,必然出现“学不得法”“不得要领”的现象。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以下三点:第一,创造宽松的自主学习氛围,给孩子犯错的权利,让学生乐于学习。孩子认识事物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步到位,错误的出现往往会带来更深层的思索和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学生探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大脑应该是高速运转的,及时指出错误加以引导,甚至灵活的“小狡猾”,似是不经意间的“伏笔”都会使课堂柳暗花明。相反,备课不深入,驾驭课堂能力就会不扎实,势必会出现学生提出问题非教师预设,教师又生硬地将学生的思维拉回自己的思路上来,怕学生犯错以教师追问取代学生质疑,或是直接以教师讲解代替学生思考、交流。
  第二,教师在课前多一些思考,课堂就能多一份“放手”,学生就能多一份“自主”。“本真、高效”浓浓的语文味是好的语文课共同的特点,扎实地落实课标,扎实地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扎实地交流、扎实地探讨、扎实地引导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这就要求我们上课之前必须做到:①以新课标为本,梳理小学语文知识点,明确小学语文要“教什么?”②以教材为本,研读新教材,重语文因素,重人文性落实。③以生为本,重兴趣激发,重自学指导,重质疑探究,重合作交流,重语文素养提高。④备好导学案,合理布置预习作业。
  “导学”是学生“自学”的前提,导不好学生就学不好。明确目标,找准切入点,科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留足时间,做好导引,学生学习得充分了,交流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把说的权利给孩子,把说的最终目的印在教师心中。只有做到对课标、对教材、对学情、对课堂生成胸有成竹,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达成什么目标,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达成这些目标,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引导等都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才能真正谈及“把课堂还给孩子”。
  第三,不斷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高质量地完成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青年教师中存在最多的问题就是“过多干预课堂生成”,怕学生出错,不能灵活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规避问题,畏惧问题,上假课,上排练过的课,学生回答千篇一律,看似气氛熱烈、成果“突出”、一团合气、欢天喜地,其实只是学生在老师的导演下演了一场戏,知识的增长点在哪里?能力的生长点在哪里?都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
  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是教师缺乏经验,也是教师备课不深入的表现。只备文本,只备“我要教什么”,不备“学生”,学生怎么学?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学生能自己学会什么?学生会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些问题不关注,不思考,不琢磨。结果就只能被教案牵着鼻子走,最终也只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结束语
  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阵地,自主学习的热情需要我们培养,需要我们给予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犯错的权利;自主学习的方法需要我们引导,需要我们有目标地“放”,有方法地“导”。 切莫把“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多么精彩、生动”做为评价课堂的标准,因为课堂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莫把“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多么精彩”当做评价课堂的唯一标准,因为这还要看这些“精彩”是他们“原来就有的”还是在“这节课上才有的”;更不要把“教师说了几分钟,说了几句话”做为评价课堂是否高效的标准,因为说得多还是说得少要根据学情来定。应该说的也不敢说了,学生错了也不纠正了,学生不会说了也不敢去剖析引导了,学生离题万里了也由着他去了,生怕多说一句就不是“高效课堂”了!这种思想显然也是要不得的。
  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外下足工夫,不断提高备课水平和上课的能力,蓄一池“源头活水”,做个有智慧的教师,灵活自如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DKT3160)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实有内外资企业共1308.57万户(含分支机构),实有注册资本(金)77.20万亿元,户均注册资本(金)589.96万元,可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数量上的庞大
永登县围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一主线,全力打造“百合计生服务”品牌,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双百”工程、“幸福家庭”创建
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学生将终身受益。在知识、技术快速更新的今天,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没有价值的,是一种浪费。可是,当前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理解环节出现一些问题。  阅读思考理解的误区  思考理解的时间过于频繁 有的教师用了大段的时间把思考贯穿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不理解问题时要思考,听老师的话要思考,听同学的发言要思考,自己发言要思考。思考是很辛苦的事情,每分每秒都冥思
当孩子们迷上羽毛球,书包露出羽毛球的白色绒毛,或课间教室前水泥地面被几群孩子瓜分,面对着生龙活虎的学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内心洋溢着欢乐和喜悦。羽毛球教学深受学生喜欢。为
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本来我有很多话想说,但也不能一下都谈到。今天只谈谈有关读书的一些问题,这可能对你们毕业后在工作中自己进修时有所帮助。先谈一下我个人读书的经过。12岁以前,在学馆读四书五经,只是呆板地死背,不能背就挨打,只有用逃学一法来躲避。13岁发现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书中列举很多书名,下面注着这书有多少卷,是谁所作,什么刻本好。我一看,觉得这是个门路,就渐渐学会按着目录买自己需要的书看。1
作者單位:江苏省苏州市金家坝中学
在我国,一个中大型的企业属于经济性组织,同时又屬于社会性组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自身加强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本身是建设的主体,但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所在社区帮助与支持,社区教育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社区教育机构对社区所在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服务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区教育机构的功能。那么,社区教育机构应该如何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服
如果将主题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不仅能够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还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减轻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主题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思维,把握好主题的实施原则,注意学生核心价值观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意义,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利用总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开展评价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诗歌教学的效率却不够高,因此,提高诗歌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提高诗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以为让学生多读多背是重要方法。因此,在学习《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时,我主要通过加强诗歌朗读和背诵的指导来提高诗歌教学的实效性。  朗读诗歌可以促进学生动口,而且诗歌精妙的用语、精练的表达、深远的涵义和奇妙的想象都能促使学生感悟、吸收
教育是什么?这是每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想成为教育家的人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梁启超认为,教育就是教会人学做"现代的"人;陶行知认为,"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