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是学生重要的成长时期,是获取知识和心灵成长关键期,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而数学课程缺乏趣味性,学生因此对其也缺乏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师要将现实情况与数学抽象理论有机地结合,突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学习欲望。本文就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简单阐述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应用和相关注意事项。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密切,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理论性强,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情境,改变数学教学的现有状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数学的逻辑性强,数学语言抽象难懂,对于小学生来说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趣,使得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佳。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使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近一步,学生在生活的乐趣中理解、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形象化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发展状态,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语言他们都很难充分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生活情境,使得数学概念贴近生活,更加形象化,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接受。生活情境的运用还有利于学生将数学问题结合到实际生活当中,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以讲授、灌输等方式教授课本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阻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切实地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实际情况下,学生自然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知识在课堂与实际中转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生活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小学生心理不成熟,认知不全面,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都还处于直接感受状态。要让小学数学课堂欢乐有趣,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上课时,通过给学生讲生活中有关数学的故事或是采取数学游戏等方法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的情绪,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例:小学“加减法的运算”教学
  教师在上课之前可利用自身或以学生为例的方法给学生讲解生活中存在的加减法的运算。
  教师举例:班上某同学的妈妈在超市买了5个苹果、6个香蕉、3个梨,请问这位同学的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
  教师指定具体同学进行举例说明,将学生思维引进生活,学生身临其境地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2.融入生活情境,理解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进一步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将其充分融入生活情境,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使得课堂教学生动灵活,有利于小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例:“分数”教学
  小学生的认知理解处于发育时期,很难理解分数这一抽象字眼和数学知识。教师可做实践或是举例的方式来为学生讲解。
  1/2是多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拿一个完整的苹果或是模型,先给学生讲解什么是“1”。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苹果或是模型分为平等的两份,并分给两个同学,给学生讲解一个苹果或是模型的一半就是1/2。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直观地感知什么是一个整体,什么是一个整体的一半,从而理解什么是分数,1/2是多少。
  3.数学语言生活化,拉近数学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和特点,进一步把握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数学名词转换为生活用语,尽量减少运用小学生难懂的抽象名词,
  4.数学作业生活化,学以致用。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可适当地布置家庭作业,将家庭作业设计得尽可能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到真正学以致用。
  三、注意事项
  1.情境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生活。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和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区分年龄进行情境创设。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教学,要注意学生年龄的区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储备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来设计适合的生活情境,以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探究需求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情境与教学结合。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不能过于形式化或过于依赖,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两者处于和谐共存的状态,相辅相成,才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其以后数学的学习和其他理科知识的学习影响极大。因此,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数学知识。将生活情境合理地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丰富课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自1999年6月以来,我院在局部麻醉下行单开门式颈椎管成形术1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护理经验如下.1 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病人手术前,大多会产生恐惧不安等复杂心理活动.他
本文以板弯曲单元为例,将位移法和应力杂交法导得的有限元平衡方程写成统一的形式,(K_b+αK_s)q=F,指出减缩积分和假设应力法消除自锁的原因是一致的,即使剪切应变能引入的约
研究了在乙醇溶剂中左氧氟沙星与四氯苯醌的电荷转移反应,并用荧光光谱法确定了反应条件,最大激发波长329.3nm,最大发射波长474.0nm,复合比四氯苯醌∶左氧氟沙星=1∶2,线性范
自1989~1997年,我们应用自身加压钢板与骨栓联合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早期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股骨髁间骨折18例,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9~45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15例,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初始阶段,认识能力还有待于发展,与抽象的数学理论、数字运算等基础数学知识相比,他们更容易感知形象的事物,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只有打下良好的形象思维基础,才能通过学习层级的递增以及深度的加大逐渐转变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完善其认知结构。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其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翻转课堂
纤维表面涂层法是解决CVD SiC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问题的有效途径。从涂层选取原则、涂层分类和制备方法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几种典型涂层进行了重点评述。最后,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做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指导阅读,体悟感情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是
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发射药中外挥发分和内挥发分的含量.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算法,该算法将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结合起来,同时利用马氏距离(Mahalanob